中央單位去年審計結果出爐,所屬單位違反財經紀律等問題仍較多發

2024-06-25   新京報

6月25日,國家審計署發布中央部門單位2023年預算執行等情況審計結果的公告。公告指出,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審計署重點審計了41個部門及所屬346家單位財政預算撥款5824.04億元,並關注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此次共發現各類問題金額226.26億元,其中部門本級36.29億元(占16%),所屬單位189.97億元(占84%)。

結果表明,部門本級預算執行總體相對規範,但所屬單位違反財經紀律等問題仍較多發,進一步印證了審計去年關於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問題向所屬二三級單位轉移下沉的判斷。

違反財經紀律等行為仍有發生

審計結果顯示,違反財經紀律等行為仍有發生。一是,節慶論壇展會加重基層負擔。按照黨中央關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工作部署,持續加大對部門及所屬單位違規舉辦節慶論壇展會的審計力度,發現24個部門的283個活動存在下述問題,共涉及金額2.07億元。

從審批程序看,有的未經上級批准自行越權審批,有的報小開大規避審批。從活動安排看,有的違規發放高檔禮品或支付高昂出場費。從經費來源看,3個部門及43家所屬單位、社會團體以給予發言機會、安排媒體採訪等作為條件,在222個活動中向參會單位收費或攤派1.67億元。

二是,違規培訓和評比表彰等活動屢禁不絕。13家所屬單位藉助部門或行業影響力,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外的技術、技能為內容,與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培訓,有的還發放與目錄內職業資格證書樣式、字體極易混淆的「山寨證書」共取得收入3.47億元。10家所屬單位和協會等未經批准,或借部門行政影響力違規開展評比表彰等活動,並收費1236.53萬元。

三是,利用政務數據牟利成為新苗頭。按要求,部門應有序開放所掌握的全國性政務和公共數據,降低社會公眾獲取成本。但一些部門監管不嚴,所屬系統運維單位利用政務數據違規經營收費。4個部門所屬7家運維單位未經審批自定數據內容、服務形式和收費標準,依託13個系統數據對外收費2.48億元。

四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過緊日子要求。一是超需求申領預算長期閒置。7個部門的11個項目超實際需求申領預算6.92億元,其中2.49億元連年結轉。二是一些單位存在三公經費胡支亂花等情況。1個部門和9家所屬單位違規列支三公經費、修建樓堂館所等7.49億元。有的投資5.45億元建設脫離實際需求的酒店,運營9年來累計虧損1.97億元;有的違規公務接待,並將接待費用202.37萬元轉嫁給關聯企業。

五是,一些部屬企業存在經營亂象。審計239戶部屬企業發現:9戶違規開展高風險業務,從事融資性貿易、向虧損企業出藉資金等,形成損失風險13.69億元。1戶盲目投資,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對下屬企業認繳註冊資本8億元,面臨連帶償還巨額債務風險。2戶通過股權代持、虛假合資等方式,助870戶民企掛靠為假國企。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不夠嚴格高效

審計結果顯示,一是,基礎性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現為資產底數不清、閒置浪費和劃轉緩慢等,共涉及33個部門。17個部門少計漏記13.46萬平方米房產、151.54畝土地、31.88億元設備物資或無形資產等;12個部門的2.59億元資產出租和處置收入未按規定上繳財政;4個部門的1.65億元房產租金等應收未收。8個部門的19.46萬平方米房產、874.14畝土地、405輛公務用車、1.04億元辦公家具及儀器設備等資產使用效率低下或閒置,最長達21年。1個部門自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涉及的336.33萬元資產仍未劃轉。

二是,違規使用和處置資產。主要表現為未經審批、無償或低價出租出借等,共涉及16個部門,房產16.18萬平方米,設備等資產9724.34萬元,其中2個部門因低價出租國有資產造成國有收益損失5056.57萬元。如1個部門1132平方米底商房產長期未收回管理,由外部單位及個人轉租獲利,造成國有資產收益損失。

三是,部分政務信息化系統建管成效不佳。審計抽查的6部門 52個政務信息系統中,有21個因功能缺陷等未達預期目標,個別系統建成後基本處於閒置狀態。

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署已依法出具了審計報告,提出了審計建議:一是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肅財經紀律,規範開展節慶論壇展會及培訓、評比等活動,堅決糾正鋪張浪費、違規收費、轉嫁攤派等行為,堅持勤儉辦事業。二是規範所屬企事業單位、主管社會團體的業務經營活動,嚴禁其利用部門影響力、數據資源等牟利,維護好「國字頭」招牌。三是強化預算管理,夯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基礎,重視資產登記核算工作,積極盤活低效閒置資產,提升政務信息系統建管水平,規範資產出租出借和處置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審計指出問題後,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整改。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

編輯陳莉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