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內娛扛把子又升級了?

2023-12-17     高能E蓓子

原標題:2023年內娛扛把子又升級了?

近幾年來,內娛風雲變幻,流量瞬息萬變,「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流量壁壘並非牢不可破,「看客」們見證演藝圈的興衰起落,看到新勢力的快速崛起,也親睹偽風口的極速隕落。

在騰訊新聞最近推出的《騰訊娛樂白皮書》中,便用數據展示流量格局新變化。

在明星這塊,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男女頂流、待爆生花之外,還有不少新鮮面孔首次亮相。譬如,《封神》「質子男團」強勢闖入圈中攪動內娛生態,曾經唱著《冬天裡的一把火》的費翔憑藉「商務殷語」再次出圈。

與此同時,周依然、張宥浩等品質新人逐漸突出重圍,分別位列新生代男/女演員品質榜首。

另外,張譯、王陽、范偉等叔圈男演員扛劇能力不容小覷……

以小見大,從藝人進一步拓寬到整個文娛產業,白皮書不止聚焦明星,還關注綜藝、電影、電視劇等領域。

了讓看似冰冷的數字在觀眾眼中「升溫」,在騰訊娛樂年度盛典上,還專門安排對應的引言人發布核心數據,揭秘行業寒冬之下,文娛各個細分領域到底如何各自找到破局之道……

電影電視,主動榨乾水分

作為疫後復甦的第一年,各家的內卷局鏖戰正酣,觀眾的口味和需求也在發生變化。

電影、電視劇的數量並沒有增加,2023年劇集上新總量255部,同比下滑3%;2023年新上映的影片有385部,還沒有回歸疫情之前的同期水平。

正因如此,重整旗鼓、降本增質,成為影視領域2023年的主基調。

電影、電視都不約而同選擇走多元化且精品化路線。

所謂多元化,題材的選擇更豐富更大膽,以往許多影視作品都翻拍傳統網文平台的古早級IP,如今《裝腔啟示錄》《為有暗香來》等作品則改編自豆瓣閱讀、知乎等網文平台的「後起之秀」。

所謂精品化,體現在榨乾水分。

首先是主動榨乾時間水分。

快節奏的時代,觀眾對於時間的敏感度與日俱增,對於時長也越來越不再「包容」。

騰訊視頻「X劇場」推出的《漫長的季節》,總共才12集,以懸疑作為劇集底色,如果拉長戰線來拍,無疑會耗光觀眾的耐心,因此《漫長的季節》對於時間的把控算得上精準。

結果也不錯,劇集有超過50萬人打出9.4的高分,范偉也憑藉「王響」這個角色拿下首爾國際電視劇視帝獎。

其次是主動榨乾演員水分。

如今,演藝圈不再迷信「唯流量論」,比如電影《封神》沒有請任何一位流量明星,「質子男團」是從素人中層層挑選,依靠口碑發酵出圈。

同樣,《流浪地球2》《孤注一擲》等電影的戲眼也不在流量明星上。

當然,榨乾時間水分+榨乾演員水分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如果極致壓縮某一方面也不行。

舉個例子,近幾年來微短劇行業呈現爆髮式增長,微短劇的單集時長在幾十秒或者兩三分鐘之間,期間還會設置多層反轉情節反轉。

但大部分微短劇內容同質化問題嚴重,要麼是豪門老公追妻火葬場、要麼是廢物贅婿逆襲歸來打臉眾人……核心突出一個「爽」字。

但,觀眾對於「新式下飯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不指望每頓都吃電子版「滿漢全席」,也不能老拿口味單一的電子「預製菜」糊弄觀眾。

綜藝,綜N代依舊能打

回望2023年綜藝市場,總共上線100檔綜藝節目,對比2022年的96檔,增長可謂緩慢,甚至可以說處在停滯狀態。

熱錢散退,降本增效,曾經高舉高打、大開大合的砸錢做重磅綜藝的打法行不通了。

綜藝篇引言人,《爸爸去哪兒》總導演謝滌葵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說明在綜藝寒冬,客戶家裡也「沒餘糧」了,不願意砸錢聽聲響。

以前,謝滌葵都是和平台去提案,但是今年是直接面對面和廣告金主去提案,節目能不能啟動,能不能立項,廣告金主的支持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有一個星期,謝滌葵連續去同一個品牌提不同的案子,等到後來,他一看到品牌方,對方會說「呦,謝導又來了。」

雖然招商依然困難,但是綜藝人沒有選擇躺平。

「綜N代」依然相當能打,畢竟它們已經經過了市場檢驗,收視和口碑都有保障,相當於有一個保底的基準線。

2023年的「綜N代」是近三年播出數量之最,同比增長近兩成,讓我們看到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綜N代」成為廣告商和品牌青睞的對象,在綜藝商業化指數排行榜中的數據占據壓倒式優勢——前十席位中占據八席。

《乘風2023》《披荊斬棘第三季》《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五季》等紛紛入圍,其中也有謝滌葵的《五十公里桃花塢第三季》。

不止如此,綜藝熱度榜中,「綜N代」同樣包攬多數席位。

前方有不少綜藝老將把守,想要攻破實非易事,但綜藝新兵正在艱難突圍,綜藝題材更加垂直細分。

比如衍生綜藝大行其道,各種電視劇、電影的衍生綜藝層出不窮。

又比如新綜藝《現在就出發》特意挑選「偏離景區15度」的旅行地,希望幫助大眾挖掘新的寶藏旅遊地,此舉剛好契合年輕人不隨大流、追求個性的出行方式,小切口創新也能帶來不錯改變,也能很有力量。

音樂,昔日神曲走下神台

曾幾何時,魔性洗腦又上頭的短視頻神曲席捲各大音樂榜單,甚至有音樂人改變創作方式,專心創作副歌幾十秒的片段音樂,只為用作短視頻手勢舞的BGM,至於其他部分?不太重要,畢竟也無人去聽。

但是,熱度如同一陣倍速風,颼颼刮過。

有人願意為神曲買單,還有人願意為金曲買單。

2023年,在線音樂付費會員持續增長,在第三季度,騰訊音樂付費用戶正式突破1億,龐大的用戶市場說明用戶願意為好音樂付費。

音樂篇發言人小柯認為「神曲減少是一個好消息,並不代表聽神曲的人減少了,而是代表推神曲的人減少了,這可能對於每一個從業者來說都是一個慰藉。

值得一提的是,單曲榜單的前三被唐恬+錢雷的班底包攬,音樂圈看似有一套破圈方法論,金牌製作班底對於歌曲有巨大的加成作用。

而且,今年線上演出活動數量井噴,擠壓幾年的演出需求集中釋放,演唱會熱度榜單上,一代人有一代人要追的青春,因此上榜的歌手年齡差異巨大。

買票難」成為社交軟體上的熱門話題,屢次登上熱搜高位,根據白皮書的整理,討論度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時代少年團演唱會搶票,薛之謙演唱會搶票以及Rich Brian演唱會搶票。

不少歌迷願意為一個人奔赴一座城,各地文旅也在搶著接住這波「潑天的富貴」,石家莊宣布認領「Rock Home Town」,宣布要打造中國「搖滾之城」,舉辦多場音樂節。

由此來看,音樂節和演唱會「兩架馬車」並駕齊驅,長久被收藏在歌迷的歌單里反覆播放的好品質音樂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回暖復甦、未來可期成為2023年文娛產業的主基調。

經歷前幾年的影視寒冬,反而讓文娛產業重回理性狀態,換句話說,行業低迷期也正是行業從業者調整、反思、改進的過程。

正因如此,騰訊娛樂白皮書則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如同稜鏡折射出娛樂圈的眾生相。

電影篇、電視劇篇、綜藝篇、音樂篇、明星篇的相關從業人員出面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換個角度看,寒冬便是暖春的曙光,即便是影視寒冬,也凍不著專心做內容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6d47cb696c5a4e11ed890f3fe327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