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忻趙兆吵架的《東風破》,高分但難聽?

2024-06-24     高能E蓓子

《乘風2024》又吵上了。

音樂總監趙兆和劉忻,因為五公舞台的東風破》改編髮生了激烈分歧。

爭吵的結果是,趙兆留下一句「愛咋咋地」轉身離場,而堅持自己改法的劉忻,讓《東風破》的舞台得到了903的全場最高分。

尷尬的是節目結束,《東風破》在網上留下的關鍵詞是:難聽。

藝術審美是很主觀的事情,但如此極端的評價,倒讓這一版《東風破》更有意思了。

越劇版《東風破》,高分但難聽?

自從定下劉忻和陳麗君組隊出戰唱《東風破》,劉忻就十分堅定,要做一個讓君君的越劇優勢發揮到極致的舞台,君君越劇唱不出的字和腔,再由她來補。

我們過去看到許多「戲曲流行作品」,其實都是以流行為主,戲曲點,用作增強整首樂曲的韻味,但要改成越劇為主,融合難度就會增加很多。

陳麗君也清楚,這首歌的難點在於「融合」,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改編曲,修改旋律,歌詞,儘量讓整首歌不違和。

但是,小考的時候還是被趙兆老師指出了「融合」方面的問題。

先是劉忻姐姐的唱段,一開頭就是低八度,聽起來很沉,旋律讓人get不到,而陳麗君聲音又特別高,一直在上空飄著。

另外是,陳麗君姐姐的詞過於單一,每次到了副歌都是那三句,會讓人覺得過於重複。

可是劉忻覺得,自己是用低沉的念白和講述的方式,來突出陳麗君的小生唱腔,如果她起高調子,小生的部分就不明顯了。她還是希望用更純粹的越劇風格來表達這一版的《東風破》。

之後兩邊繼續磨合,但始終沒有達到一致,五公前的彩排,矛盾終於爆發了。

趙兆的意思是,劉忻的和音和陳麗君的聲音打架,不好聽。他的修改建議是,最後一段改回主旋律的唱法,因為前面關於戲曲的表達已經足夠多了,最後一部分回歸主旋律,能抓住觀眾共鳴感,以及有釋然感。

劉忻這邊不同意一起唱主旋律,加上馬上就要公演不想再做調整了,討論時開始帶情緒,反問「我們不是要有美感要有藝術性?」「我們都是專業的,現在不是我唱的有問題對不對?」。

兆這邊的聲樂老師聽到她連串發問,沉默了一下,答道:「看怎麼界定這個問題吧。」

趙兆繼續在和音處做修改,修改範圍縮小到兩句,希望劉忻能固定下來,劉忻認同「是不打架了」,但又馬上提出「好幾個重合的地方」。

於是趙兆爆發,「你們愛怎麼地怎麼地」,並且用不署名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最後表演結束,《東風破》拿下903分,成為全場最高,問題是#東風破難聽#的詞條,在網上的討論度也不少。

忻趙兆線下吵完,輪網友線上吵了

哪種改法更有道理?

網友吵得比他們面對面還激動……

一方是支持趙兆的,認為聲音打架、唱腔割裂的問題確實挺明顯,而且音樂總監有權對歌曲進行調整,不能被音樂總監指出不好聽還不聽勸吧?

另外,原曲主旋律是整首歌的核心,任何改編原則上都應該對主旋律進行保護。從頭改到尾,會讓大家聽完覺得陌生,甚至沒有必要花大價錢購買原曲版權。

包括五公彩排時,隔壁組的袁婭維在練習室看到這一段,觀感也和現場的趙兆一致,認為「這裡不應該改旋律,應該唱回來」。

另一方是支持兩位姐姐的,認為最後的合唱部分,有種「古今穿越 隔空共鳴」的感覺,和整個舞台的設計理念都很搭。

甚至有跳出和音部分去夸姐姐的堅持和突破,認為這十分有破浪精神,然後將趙兆老師放在「守舊固執派」的位置,建議想聽原唱可以直接找周杰倫的版本。

還有一些路人提出,以後浪姐就全聽姐姐的好了,反正舞台好看與否,好聽與否不是那麼重要,粉絲看的就是姐姐表達自己能力的過程,結果並不重要。

我拉著兩個視頻,逐句對比了小考版本和舞台版本的《東風破》,其實劉忻和陳麗君也是有「聽勸」的,只是沒有完全採納他的建議。

比如對小考提出的聲線一低一高的問題,到五公時,劉忻還是堅持了「念白」的聲線,倒是君君這邊降了key,雙方遷就著提升融合度,而君君副歌部分的歌詞,也按趙兆的意見去豐滿了。

至於趙兆,他一開始給歌曲定調,就同意主歌部分加陳麗君的戲腔,只是強調「旋律別改太多」。

到開始練習,趙兆團隊的老師針對陳麗君的越劇腔咬字,也做了很多的調整和修改,爭取讓戲腔和原來的旋律融合得更好。

姐姐們堅持不留遺憾盡情發揮,他也表示能理解,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他沒能讓彼此達成共識,將歌曲調和到至平衡的狀態。

可以說,《東風破》的呈現,註定其中一方要有所犧牲和讓步,偏偏忻和趙兆也是比較有脾氣的藝術家,都不願意妥協和將就,最後就變成硬碰硬了。

有些網友還沒捋清楚完整事件之前,就站隊說劉忻難聽還不聽勸,或者站隊趙兆不尊重姐姐的表達,不尊重越劇,說903里一分都與他無關,那肯定是不公平的。

藝人乘風破浪,staff披荊斬棘

昨天趙兆也在微博發了小作文重新捋了事件,那麼在他的表述里,哪些是還有討論空間的?

首先,既然是綜藝,不管是不是惡剪,肯定存在剪漏的可能性。節目時長有限,一件發生幾天的事兒,最終大家看到的只有幾分鐘,大量細節不可能暴露在觀眾面前。

比如為什么小考的時候趙兆沒提和聲打架的問題?小考之後劉忻陳麗君做了什麼具體調整?為什麼是這個改法?都沒法具體呈現給觀眾。

個人覺得,趙兆這一篇小作文的話雖然看著還在氣頭上,但有一段還是相對客氣的,這個「還有問題沒有解決」顯然是其他問題,也是節目正片里沒有展開講講的部分。

具體誰的態度更激烈,或者誰的表達更不合理,靠正片很難說出啥。不過芒果台有個優良傳統,就是比較照顧熟人。個人覺得不會對劉忻這樣從自家走出去的藝人玩什麼不入流的耍狠,但不耐煩的話,確實會有。

第二,趙兆這洋洋洒洒很多話,其實也是類似節目的staff的煩惱之處。

成名藝人,還是一堆成名藝人湊一起,再厲害的staff,也得保持表面客氣。更多staff的遭遇,是第一季里猛男落淚的阿kenn:

據說當時沒人罵他也沒人數落他,但他莫名壓力就大到淚失禁。

阿kenn在別的競演綜藝里不會這樣,在《創》的選秀里,他會直接批評不在狀態的選手不配待在這一行里混。做別的節目,主創團隊可以拿出自己豐厚的經驗體系,而在《浪》《披》這種藝人構成的節目裡,每個藝人都有豐厚的經驗體系。

綜藝和拍劇最大的不同是,劇組裡演員有很標準的日程安排和導演組調度,而綜藝的話,很大程度上依賴藝人的自覺。而在姐系列、哥系列裡,猛批這種最直給的手段,是不可以用的。

溝通成本自然會變得巨大。

節目裡本來乘風破浪的都是藝人,最後基本上是工作人員和藝人一起披荊斬棘。

在《東風破》的彈幕區里,我有看到一條評論,覺得很合適——「不會重複聽,但會重複看」。

趙兆的主業是做音樂,他更多時候是站在歌曲本身考慮,希望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是和諧的、流暢的,這樣這首作品才能最大程度讓更多觀眾接受,即使離開了舞台live的情緒感,大眾依然能接受這版《東風破》,會反覆聽和自發傳播。

當然這個作品最終呈現模式是舞台,視覺效果占很大的比例,我想這也是劉忻堅持的理由。

作為一個出道時顏值在一群女孩里拔尖兒,後來的造型還有點視覺系,畫風很多變的女藝人,她對視覺呈現的預判是精準的,對於如何調節陳麗君在《東風破》里的功能性,也是精準的。

我能理解趙兆對劉忻操心的點在哪裡——劉忻之前的從業經歷里,有很多次是鋌而走險,劍走偏鋒,而導演組不見得會接受;趙兆是節目音樂版塊的負責人,具備一定的代藝人和導演組溝通的職能,這是他的本職工作。

趙兆作為staff,我覺得他的態度沒有問題,他唯一的問題就是和劉忻一樣太認真,忘記了這是個真人秀,一掛臉就會成為素材。

E姐結語:

從頭到尾,趙兆和劉忻都是「技術性爭吵」,怎麼吵都是有道理的。

倒是有些粉絲,脫離事實搞人身攻擊,或者直接把矛盾點上升為性別Battle,說一男的憑什麼指點全女節目,就很沒意思,畢竟持反對意見的工作人員里也有女生。

粉絲去跟趙兆吵也沒啥意義,像這種節目等錄完了之後,沒準姐姐成團了的下一個節目還是和他合作。如果藝人和staff彼此都那么小心眼的話,也很難走到今天的行業地位。

別說藝人和staff,我們日常工作若是意見相佐,互拍一下桌子,甩一下文件夾,陰陽怪氣幾個回合,都很常見,完全不會影響我們下一次拼奶茶。

只是對於真人秀工作人員,這件事也算是提個醒, 情緒表露太多,是很容易成為被輿論過度解讀的抓手的。

最後,現在的風氣是「誰情緒不穩定誰沒理」,然後反推到但凡誰率先表露出情緒,誰就要被上綱上線到從職場成熟度到專業度統統一票否決。誠然,遇到情緒穩定的同事,一定是人生一大幸事,但用誰更情緒穩定去論創作的高低,顯然是背離藝人身上的藝術屬性的。

藝人本身的賣點即特色,工作人員的技能是求穩。換做是你,你更能理解誰的心態?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覺得這次《東風破》改編如何?

來評論區說說吧~

上一篇:

Bang風出圈,戚薇怎麼越努力越好笑?

拓展閱讀:

《乘風2024》諸神之戰:我命由我不由天,馬欄山姐姐殺回來了!

天上掉下個法國姐姐,到底是什麼來頭?

-今天頭條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聽歌的菜籽,講道理的碧雕

值日生:菜籽 美術:樹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f4a8ce97fed3cec76d955f3c4bc4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