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滄元圖
優質內容定會被觀眾看到
被許多動畫觀眾評為「年度國漫第一黑馬」的《滄元圖》,首季以8504熱度圓滿收官,登上抖音熱搜第5位。在各大社交平台,總能見到《滄元圖》的「自來水」們討論、感慨的身影。
該作改編自我吃西紅柿的同名小說,由優酷出品,天使文化、神漫文化聯合出品製作。不論是在優酷站內斬獲國漫熱度TOP1,還是豆瓣評分從開分的8分穩步增長至8.7,以及「滄元圖第17集封神」詞條斬獲抖音平台熱搜第一,都證明「黑馬」名號並非虛傳。
有趣的是,玄幻小說改編的3D動畫向來被動畫愛好者吐槽「同質化」,《滄元圖》為何卻能穩開高走成為爆款?我們決定從《滄元圖》的內容表現出發,深入探究其新鮮感與吸引力的源頭。它的逆襲之道,也將為國產動畫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些許啟示。
「原作粉碎機」式改編
《滄元圖》是起點白金作家我吃西紅柿近年來的作品,講述男主孟川因立志為母復仇、斬盡天下妖而開始修行的故事,聚焦少年成長曆程。原作仍然走的是升級流玄幻小說路線,對此,動畫的改編可謂大刀闊斧。
就以剛剛播完的大結局為例,東寧府人妖大戰,小說以晏燼體內的安海王劍印被釋放作為結束,動畫中兩大陣營的博弈結果卻反轉不斷,最後在元神幫助下,未來的孟川通過時空之力前來擊敗了暴走的本季Boss笑笑李。改編後的首季謝幕戰,再度將故事關注點拉回到主角孟川身上,與開頭形成呼應,畢竟動畫是從孟川幼時妖族入侵的恩怨開始講起,如今又一次大戰、全員奮力抗爭,為主角們的「新手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同時結尾還鋪下諸多暗線,如孟川母親的真實去向、父親有何秘密,愛人柳七月、朋友晏燼的身世之謎,以及笑笑李到底是誰、元神又是怎樣的存在等等,為後續情節的展開埋下伏筆。
從觀眾在社交媒體的討論中不難發現,「大男主」披荊斬棘帶來舒爽體驗之餘,更為他們津津樂道的,還包括《滄元圖》動畫重視的群像塑造。
面對作惡多端的白三爺,女主柳七月與護衛白威的對手戲,將兩位女生的性格、境遇迅速展現出來,前者是嫉惡如仇的女俠,後者有受僱於人的無奈。就連原著一帶而過的人物,在動畫中也變得有血有肉,跋扈的師兄白貫實為情種,他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心愛之人過得開心,天才少年的梅元知奈何備受吃人世道摧殘,成為本季最大的意難平。哪怕是男主路遇的老兵,其死戰不退的意志也可以打動人心。大結局還提及了東寧府番外,《滄元圖》豐富的群像戲不但擴充了原作細節,還使得「滄元界」更具魅力。不只主角成長受到關注,配角際遇同樣能引發共鳴。
以往的小說改動畫向來需要重視原作粉的「悉數還原」訴求,像《滄元圖》動畫這樣的改編方式無疑是大膽的。《滄元圖》改編動畫想要讓世界觀體系構建完善,敘事節奏更為緊湊,使得每集都能埋下爆點。項目導演張毅立曾在幕後花絮提到:「我們做《滄元圖》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儘量把每一集做好看。」
小說到動畫的載體更迭,做出內容取捨成為必要條件,考慮動畫的單集時長、播放頻率等特點,讓內容以更適合動畫表現的形式呈現,才能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至於觀眾們的心緒能否隨著各色人物的經歷起伏,則考驗動畫主創的情緒調度功力。
正如《滄元圖》動畫總導演曾元俊所說:「欣賞團隊成員的志氣,他們很真誠有道義,年輕但是膽子大,想做好東西,想在這個時代活得更有趣。」從結果來看,《滄元圖》動畫的改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也得到了眾多原著粉的認可,於是觀眾們願意為最終的優質內容買單。
「新國風」是貼近年輕觀眾的秘技
如果說獨特且用心的改編是保障動畫內容質量的根本,那麼對於潛在觀眾而言,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入坑契機。如何讓更多人自發加入追更行列,成了所有當今國產動畫團隊必須思考的命題。《滄元圖》交出的答案關鍵詞是「新國風」。
社交平台上,很多觀眾表示自己因「刷到國畫招式剪輯視頻後開始追動畫」。劇情里,領悟秘技讓男主孟川在鏡湖院一戰成名,劇情外,則成為吸引新觀眾的神秘力量。
《滄元圖》原作中,孟川的突破往往來自繪畫和內在思想的鑽研,但如導演在採訪中所提到的,動畫很難花費相當長的篇幅來體現這一點,於是將其藏在主角日常動作、轉場、秘技之中。孟川將最初領悟的秘技起名「三秋葉」,源於「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國人看到便能理解其迅捷如風的特點,「悲扇畫秋風」則在頃刻間用水墨繪製了巨大扇面,氣勢驚人,「大風歌」技入其名為高速旋轉的風暴,頗有「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邁。
像這樣的國風元素,也會賦予並強化其他角色的記憶點。例如柳七月鳳凰血脈覺醒的華麗,應了國人對上古神獸的想像;晏燼戰鬥時酷炫的水墨特效,令重力反轉這類技能變得更為具象化;梅元知的神尊根基之力讓人想起《聊齋》的青丘傳說;鏡湖院院長葛鈺作為「東寧府第一快刀」,他的秘技表現與中國的金碧山水畫息息相關。
鑒於當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抱有天然的好感,近年來國風成為一大流行元素。國風元素的招式能夠帶來十足的視覺衝擊,但它為年輕觀眾所喜愛的更深層次原因,在於審美層面的契合。
這種契合,是將國風融進招式設計里,以及國風人物服裝、環境建築上,讓國內觀眾不自覺產生親近感。至於因此入坑的潛在觀眾能否留下,《滄元圖》動畫選擇了最具難度的挑戰——將國風隱匿在精神內核中。
無法否認孟川擁有主角的特質,他人生目標堅定,對家人、朋友、愛人關心愛護,但要問孟川的哪一特質最令觀眾動容,相信許多人會提「心懷眾生」。動畫第17集,眾人勸諫他要顧全大局的情況下,孟川繪出了眾生相,意識到神尊之路不只自我功力的突破,還應當肩負更大的責任,從而怒斬白三爺為民除害。歌曲《野草》將這一戰的「燃」推向頂峰,立意從個人成長上升至社會責任,也為螢幕前的觀眾帶去激勵,強烈的共鳴成就了作品的一大爆點。
無獨有偶,後續眾人送別梅元知時播放的彝語歌曲《阿蘇拉則》,觀眾在歌手的輕聲吟唱中生出許多感慨。劇情畫面搭配BGM,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就連音樂平台兩首歌曲的評論區下方,都能看到動畫觀眾的打卡印記。
「新國風」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創新,還是一種獨屬於國人的情感認同。站在觀眾視角,以上因動畫而生的思考極具意義,且僅在中國作品中可見。所以不論畫面表現還是精神內核,抓住「新國風」要素的《滄元圖》終能破圈,也就不奇怪了。
小說改動畫,到了實現差異化、走向精品化的階段
如前文所述,小說改編動畫,尤其是玄幻題材改編的作品,核心動畫觀眾間一直存在「快餐化」爭議。不過按照文娛產業的內容發展規律,當類型作品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必將迎來質量上的提升。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源於動畫創作者對內容表達的追求,另一方面,出於視頻平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要,更重要的還包括觀眾審美不斷提升的新需求。
動畫亦是如此。隨著國產動畫佳作頻出,觀眾群體逐步積累,如今玄幻小說改動畫,已經到了精品化、差異化的地步。《滄元圖》動畫就是一個範例,保障改編作品視聽效果的同時,注重敘事、人物刻畫的升級。
武戲與文戲兩手抓並非易事,《滄元圖》劇情與國風要素的呈現,首先離不開製作技術的支持。動畫採用UE5全流程渲染技術,製作方神漫文化甚至構建了一個獨屬《滄元圖》的個性化引擎,以國風美學為出發點,通過電影級畫面、特效等細節,增加作品質感,便於觀眾關注角色和故事發展、沉浸其中。
長沙神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人員編制已超1000人。目前公司已快速發展成為國內頭部的動畫公司,憑藉超強的IP改編創造實力,以及影視電影級別的審美造詣,結合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達成番劇質量跟效率的並駕齊驅。神漫文化計劃在未來跟優酷動漫持續合作,帶來更多的優質國漫。
技術到位負責視聽體驗,內容精彩帶來情感共鳴,這兩點得以解釋《滄元圖》爆火的根本原因。作品目前的熱度和成績,顯然也給優酷「新國風」動漫標籤的打造提供了一份堅實助力。
自優酷動漫2020年提出「新國風」概念過去三年,平台在國產動畫方面的布局如今已見成果。今年優酷除了《滄元圖》成為出圈爆款,《師兄啊師兄》的喜劇呈現也為修仙故事提供了不少新意,《三十六騎》則讓越來越多觀眾注意到歷史題材作品的趣味性,另外「少歌宇宙」的《暗河傳》《少年歌行:海外仙山篇》的高人氣,以及線下主題活動的開展,皆在拓展國漫IP開發的可能性。
口碑續作、優秀新作頻出,背後優酷動漫對「新國風」內容打磨的認真態度,不斷向觀眾傳達「看新國風,上優酷動漫」的認知。
優酷動漫中心總經理孫旻曾表示:「新國風是用年輕人喜歡的動畫形式和語言,重新解構傳統的武俠情懷,歷史故事和神話傳奇,以彰顯民族文化自信。」由於觀看國產動畫早已成為年輕人娛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優質的作品成了傳承傳統文化的極佳載體,從觀眾對《滄元圖》的態度和評價便可見一斑。
當然,《滄元圖》的故事遠未結束。今年優酷新國風動漫發布會上,《滄元圖》公布了第二季的水墨風概念預告,姬元通、宗沙、楚雍、寧一卜等更多天才角色登場,觀眾們帶著第一季留下的謎團,期待起各角色未來在元初山入門考核的表現。從眾人「我現在就想看到第二季」「能不能做年番」等評論中,足以感受到年輕人對優質動畫內容的積極渴求,以及對優酷「新國風」內容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