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武雙姝
能看的也不少
在各大社交平台,不時會看到一些動畫觀眾感慨「國產動畫是玄幻小說改編的天下」,且對此爭議不斷。
若大致回顧各平台的動畫,玄幻的確是常見內容題材,其中還有不少作品能收穫大量觀眾青睞,取得不錯的播放成績。但一切並不妨礙國產動畫向著多元化類型展開探索,一方面滿足細分類型內容愛好者的口味,另一方面也給普通動畫觀眾帶來更多選擇和新鮮感。
像是近期,視頻平台上線的新作,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改編出新,在內容篩選和動畫化環節下功夫
動畫改編同影視一樣,絕對頭部的IP和作者是各大平台的首選。至於其他作品,並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但也能靠題材和故事成為潛力股。這種情況下,出品方願意挑選市場上罕見,卻具備潛在受眾基礎的內容進行改編。
優酷、B站、中影年年共同出品的《三十六騎》就是這類作品。動畫改編自念遠懷人的同名小說,講述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的故事。「十三將士守玉門」的主角耿恭、中國首位女史學家班昭等東漢傳奇人物也會出現在這段冒險中。在既定的歷史框架下,作者還為作品的設定和敘事增加了些許奇幻、武俠色彩。
國內文娛作品,往往將目光聚焦風雲人物頻出的歷史節點,比如國力強盛的西漢,群雄逐鹿的三國,而夾在中間的東漢時期,整體存在感並不算強。因此《三十六騎》既是市場上少見的歷史題材動畫,東漢背景和奇幻、武俠元素,又令該作的特殊程度更上一層。
不過,對於動畫觀眾們而言,這類歷史題材動畫始終冷門的原因在於「安利難賣」。可就《三十六騎》動畫的情況看來,它的入坑難點卻無關題材嚴肅性。
比起原作,改編動畫前期增加了許多搞笑元素,甚至故意顯得荒誕,誇張點形容就是具備「不顧觀眾死活的精神狀態」。不少衝著歷史標籤前來一探究竟的觀眾,未曾想片頭曲先來上一段rap,配角整點顏藝,BGM與轉場也令喜劇氛圍變得更為濃厚,主角則因「夢境」設定直接與現代掛上鉤,此般跳脫導致評價走向兩極。
若能夠接受動畫以輕鬆的方式講正經事,回歸內容本身,又會認為作品確實「有點東西」。
建模向來是觀眾打出印象分的重要指標,動畫製作方中影年年又擅長打造討人歡心的角色外觀,《三十六騎》也在繼續發揮這一優勢。
動畫中還有許多細節致力於增添作品的歷史厚重感。比如第四集隨獨白放出的盤鼓舞確有「裾似飛燕,袖如回雪」的韻味,足以感受到動畫製作的考究。
此外,動畫文戲發揮亦有亮點。班超兄弟二人論道的場景,那個說出「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的班超,以更加鮮活的形象佇立在觀眾眼前,讓人自然地開始思考台詞中觀點的碰撞。
目前有動畫觀眾自發進行歷史科普、補課,至少能從側面證明,這類帶有歷史元素的動畫正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其實在原作小說評論區,有不少讀者就表示該作「適合影視、動漫改編」。從目前成片看來,《三十六騎》動畫清楚原作優點,改編方向也非常明確,努力發揮動畫這一載體的想像力優勢,未捨棄歷史底蘊的同時,融入更多的流行要素。
原創動畫,創作者尋求風格突破
相較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改編作品,原創動畫最初能夠引起觀眾注意的原因,在於主創過往作品表現以及新作內容標籤,有能力的原創動畫,還會在宣傳方面做出進一步嘗試。
像最近在騰訊視頻播出的《武雙姝》,開播當日,騰格爾演唱的片頭曲MV同步上線。最特別的是,歌的詞作者寫著「魯迅」,內容出自《故事新編》中的短篇小說《鑄劍》。可能有觀眾認為非白話文的歌詞略顯奇怪,但若看了原創劇情,就會發現主題曲與作品倒也契合。
《武雙姝》背景架空,是一個在亂世懷揣理想,希望改變世界,將一切變成它該有樣子的兩個年輕姑娘的故事。兩位女主各具特點,分別為「治安都尉」駱十七和「遊俠」夏知秋,她們如何拯救深受惡霸其擾、喪失希望的久雲鎮百姓,是目前作品的主線劇情。
一句話總結,這是一段關於勇氣與抗爭的故事,可想而知,戰鬥戲份在作品中的分量有多少。而動畫製作方、也是出品方之一的更三動畫,便以打戲見長。
更三動畫2021年曾推出原創武俠動畫《枕刀歌》,呈現了幼年喪父的主角何方知的復仇之路。《枕刀歌》直接打出「建議觀影年齡18周歲以上」的提示,引起部分成年動畫觀眾的好奇。有動畫觀眾表示,雖然不習慣三渲二的畫面風格,但《枕刀歌》不缺少拳拳到肉、酣暢淋漓的真實感,又吸引到一批關注「武俠」的粉絲。豆瓣1.6萬用戶為它打出8.2分的成績,後續官方還打造了一部網絡動畫電影。
許多觀眾評價更三動畫的原創作品「打戲精彩、文戲普通」,新作《武雙姝》完全保留了製作方特色,視覺效果依然突出。然而隨著時代背景更改、採用雙女主展開,也會發現原創內容創作團隊的自我要求,期望在前一個項目的成功基礎上努力尋求進一步的突破。
如果說《枕刀歌》贏得口碑,是因為塑造刀光劍影的江湖、將快意恩仇的武俠氛圍推向高點,那麼新作《武雙姝》,則更像一道「大亂燉」。
幾乎一集一個新對手 「回合制戰鬥」,冷兵器對戰之餘,還不乏變身、熱兵器戰鬥;據介紹,作品內核涉及理想主義、女性主義,目前看來故事不複雜、敘事與台詞堪稱直白,中二感較為突出。對此,更三創始人劉波在知乎問答中表示是內容有意為之,「(《武雙姝》的)視聽語言是更加直接的、直白的,甚至可能很多人覺得是有些中二的。」
故事背景、人物行為邏輯的種種變化,導致《枕刀歌》和《武雙姝》兩部作品的觀眾群體並非完全重合,但這也讓被打鬥情節吸引而來的動畫觀眾對《武雙姝》產生更多爭議。由於原創的完全未知特點,大部分觀眾對待正在更新的第一季動畫,仍保持著好奇和觀望態度,期待見證後續內容進展。更三動畫則對《武雙姝》寄予期望,目前第二季已經通過備案。
總結
如前文所述,雖然頭部IP自帶巨大的粉絲數量,開局就能獲得極高關注,後期能夠獲得更出色的商業價值,但相應的也提高了改編動畫的製作難度,製作方、出品方均會承擔更大的製作風險。而非頭部IP改編和原創動畫,只要作品具備驚艷之處,或是角色塑造夠個性,又或是情感表達夠動人,就能夠收穫特定動畫觀眾的喜愛。比如B站的《霧山五行》《時光代理人》,騰訊視頻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眷思量》,優酷的《少年歌行》系列,愛奇藝《有藥2》等,都是風格多元化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原創動畫還是改編自非頭部IP的動畫,都會面臨「創作者想法」和「市場喜好」之間的拉扯。此次提及的兩部動畫作品,各自具備的優劣勢,根源同樣來自兩者的平衡:
《三十六騎》動畫在原作基礎上拓展更多的可能性,過於跳脫的敘事,卻引來「莫名其妙」的爭議;《武雙姝》做到極致的風格化,又試圖通過要素疊加吸引更多觀眾,卻也難免讓粉絲用《枕刀歌》與其做比較。動畫固然是天馬行空的,但改編和原創其實都對創作者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
許多動畫愛好者會為《三十六騎》《武雙姝》這類作品打上「冷門」標籤。就算面向受眾有限,內容評價褒貶不一,但市場註定需要不同風格故事。
回望國產動畫近十年發展歷程,最初幾年動畫題材類型的「多元化」,是被反覆提及的方向和願景,可惜彼時動畫受眾基數尚不足以支撐各類作品的市場表現。而今隨著市場壯大、用戶增多,創作者願意表達自我、平台也樂於扶持差異化內容誕生。無論站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還是動畫受眾審美培養的角度來看,多元類型作品的存在都是必要且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