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顧名思義,指的是用殘酷刑法審訊,迫使對方招供的官吏,歷朝歷代都有。歷史上的「酷吏」,因司馬遷《史記》一書中有「酷吏列傳」而為後人所熟知。張湯、王溫舒、杜周、來俊臣、周興等,就是漢唐時期大名鼎鼎的「酷吏」,令達官貴人、王侯將相聞風喪膽之主。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等,名氣更大大,堪稱「酷吏」中的王者。
太平天國也有「酷吏」,他就是本文主角林錫保。《天國志》記載:「往往刑求鍛鍊,以成大獄,用彰己之忠直明察也,左右見之,無不側目。」可知,林錫保是個狠角色。1857年,林錫保率兵外出征戰,在小池口對岸與鮑超激戰,被湘軍用弓箭射死,陣亡沙場。
林錫保,廣西桂平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老鄉。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家境貧困的林錫保前往參加,一起抗清。林錫保有一門絕活,就是懂得製造火藥,這對起義軍而言非常重要。原因很簡單,晚清戰爭中使用火器頻率比較高,火藥成為將士的「寵兒」。
有一門「絕活」,林錫保自然混得不錯。《天國志》記載:「隨眾起義於金田,初封典硝,職同監軍。」憑藉這門手藝,林錫保成為中級軍官。典硝,就是專門主管火藥生產的官員,地位十分顯赫。
永安攻防戰期間,5萬清軍圍困城池,太平軍缺少彈藥。林錫保則用牛糞、黃土、碎鐵混合在一塊,提煉出硝石,然後製造火藥,堪稱奇蹟。土方法製造出來的火藥,威力不大,但對八旗、綠營這些腐朽軍隊而言,也是一大震懾。
黑火藥發明之前,火炮的威力比較有限,很難摧毀堅固城池。如此,傳統的攻堅戰術依然是主流,雲梯、呂公車還大量運用,「挖掘地道」攻城也是一種經典戰術。武昌、安慶、南京、揚州、鎮江等被攻破,都是傳統戰術的運用,都是「挖掘地道」作戰的典型。
「挖掘地道」,在城根下安置炸藥,然後進行爆破,林錫保非常在行。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洪秀全賞賜有功之臣。林錫保主管火藥生產,授予恩賞丞相銜,擠進高層之列。
不久,林錫保改行,協助翼王石達開岳父黃玉昆主持刑法,糾察不法之徒,維護太平天國政權穩定。史載:「升殿左一檢點,佐黃玉琨,司刑名審案諸事。」主管司法,地位更加重要,王侯將相、達官貴人都要給他面子。
由於馮雲山過早陣亡,太平天國很少有人懂得刑法,也從未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備的立法、司法體系,這是一大弊政。無論何人反法,太平天國處置方式都非常簡單粗暴,不是暴打一頓,就是斬首示眾,要麼點天燈。史載:「天朝刑律粗率草切,無徒刑之設,懲過罰惡,惟誅與杖。」
刑法嚴酷,居民無不聞之色變,再加上繁雜的「避諱制度」,更是讓大夥不知所措。例如,天兄耶穌是洪秀全的「大哥」,地位顯赫,若是平民老百姓或者官員敢自稱「大哥」者 ,殺無赦。就算家中有長兄,也不是說「大哥」,更不能說「長兄」,誰讓耶穌是「天兄」呢。
史料記載:「以耶穌天兄,乃榜諭天下,凡天兄以外敢稱大哥者,斬首不留。」不是一般的狠。林錫保,恰恰是一名「酷吏」,對於違反「天條」,或者有違背「天條」者,從重處罰。
天京城內,林錫保只要聽說某戶人家有「大哥」,則一直盯著,只要誰敢說出「大哥」或者「長兄」之類,直接處理,毫不留情。達官貴人出門,林錫保也密切監視,只要儀仗隊超出規格,哪怕是隊伍「超出」一人,他都揪著不放,堪稱是天國版的錦衣衛指揮使。
李錫保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討好東王楊秀清,完成「天父」交給的任務。史載:「往往刑求鍛鍊,以成大獄,用彰己之忠直明察也,左右見之,無不側目,而東王以為能,頗倚重之。」這點,與漢唐時期的「酷吏」一樣,只是皇帝的爪牙罷了。
一般而言「酷吏」都沒好下場,張湯自殺、王溫舒被誅滅五族、杜周判死刑、周興被仇家殺死、來俊臣滅族。那麼,林錫保結局如何呢?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逃過天京事變,卻逃不過戰場廝殺,被隊友「坑」死。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韋昌輝殺了楊秀清,順便追究東王餘黨,誅殺2萬餘人。林錫保沒有在東王府任職,況且還是北王韋昌輝老鄉,所以幸運地逃過了一劫,但廣大將士對他非常不滿意。
1857年2月,林錫保外出帶兵征戰,攻打駐紮在小池口附近的湘軍鮑超部。激戰中,李錫保非常勇猛,身先士卒,一度殺到堡壘前面。但是,太平軍對林錫保非常厭惡,湘軍反擊後,便紛紛潰逃,不再賣力拚殺。周圍無親兵,湘軍乘勢圍攻,亂箭將其射死。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天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