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逐步復甦,帶動期貨市場持續擴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8月1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39.51億手(單邊,下同)和262.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1%和1.80%,半年累計成交量創歷史新高。
市場提振的同時,行業改革來勢洶洶,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快速變革的行業態勢,頭部期貨公司永安期貨(600927.SH)頂住壓力,上半年經營交出優質成績單。半年報顯示,2023上半年,永安期貨實現營業收入119.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12億元,同比增長30.40%,業績穩中向好,包括興業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等多家機構給出「增持」評級。
主營業務紮實推進,驅動業績穩健增長
永安期貨已連續二十多年躋身全國期貨公司十強行列,近年來主要經營指標穩居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6月,公司在境內共設有29家分公司和15家營業部,是國內營業網點最多的期貨公司之一。
上半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快速變革的行業態勢,永安期貨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業務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和風控體系,整體經營穩中有進。
期貨經紀業務方面,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永安期貨多措並舉提升客戶服務能力。通過打造優質服務品牌推動傳統經紀業務增長。上半年,永安期貨開展調研活動、行業會議超80場,有效服務產業客戶;參與舉辦中國大宗商品金融服務創新峰會、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等一系列大型會議活動,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優化「源點資訊」APP建設,提升其作為研究平台和客戶平台的雙重功能,新增註冊用戶1,300餘戶,新增點擊量超77萬次。得益於此,公司今年上半年期貨經紀成交量1.04億手,同比上升10.29%,成交金額7.67萬億元。客戶日均權益487.18億元,同比增長約8%。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永安期貨管理規模穩中有升,積極開展創新業務。截至2023年6月末,永安期貨存續資管產品25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隻,存續規模31.84億元,同比增長約80%。據悉,公司目前正持續打造以永安X系列產品為核心,其他系列產品為支撐的產品體系。此外,永安期貨積極開展創新業務,在《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實施首日完成首單資管場外交易。
風險管理業務方面,上半年,在期貨風險管理行業發展放緩,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的嚴峻大環境下,永安期貨頂住壓力,積極探索業務增長點,場外衍生品業務交易量顯著增長,風險管理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1.36億元,營業利潤1.60億元。
跨境業務拓展成果顯著,戰略投資進入布局期
近年來,國家加大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力度,鼓勵期貨公司積極走出去,通過在境外設立子公司方式推進海外網點布局、拓展海外業務,為國內期貨投資者打開投資海外產品的通道,直接參與國際期貨市場的博弈,促進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建設。
永安期貨作為頭部期貨公司之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新永安金控開展覆蓋境外期貨經紀、資產管理、證券、放貸等多個領域的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
2023年上半年,永安期貨緊抓美元加息機遇,境外業務盈利增長顯著,營業利潤摺合人民幣6,376.02萬元,同比增長逾五倍。一方面,公司加強重點客戶開發,積極拓展QDII基金、券商自營、對沖基金等目標客戶,機構戶開戶數量同比增長1.5倍;另一方面,公司紮實推進場外衍生品業務等新業務布局,展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業務穩健發展,目前永安期貨戰略投資也進入正式布局期。據悉,公司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發起的全國首單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養殖飼料、新能源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深入,為實現「產融資源整合者」的戰略目標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積極發揮「穩定器」作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連接期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期貨公司的功能定位及作用發揮,直接影響到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果,是大宗商品市場的「穩定器」。
我國實體經濟產業鏈長、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中小型企業規模化程度較低,不僅對風險管理的需求非常旺盛,還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徵,這關係到廣大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信心。因此,期貨公司的服務手段必須具備足夠的廣度與深度,才能更好發揮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的功能。
永安期貨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綜合運用「期貨+現貨」「場內+場外」「境內+境外」等優勢,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實體企業提供個性化、一體化的風險管理服務,助力實體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永安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永安資本成功幫助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緩解了產銷兩頭的經營壓力,有效保障了玻璃生產的平穩。
目前公司已具備13個期貨品種的貿易商廠庫業務模式運營資格。未來,永安期貨將更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將期貨工具融入企業融資、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同時通過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配套服務能力,打通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最後一公里」。
市場改革加速擴容提質,扶優限劣龍頭效應突出
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22年我國商品期貨與期權品種成交量占全球總量的72.3%,是全球最大商品期貨市場。但長久以來期貨行業相較其他金融業態整體規模較小,呈現「大市場小行業」的發展現狀。
上半年,證監會就《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新增了期貨自營、期貨保證金融資等業務安排,同時明確做市業務和場外衍生品業務「由子歸母」,體現了「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對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融資能力和流動性管理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期貨行業將迎來更加規範化的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辦法》也進一步推動了期貨公司多元化發展,尤其是期貨公司具備自主性交易業務,可以探索期貨與現貨結合、大宗商品與金融結合、場內與場外結合、境內與境外結合的商業模式,有利於期貨公司的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
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大部分主營業務仍以期貨經紀業務為主。未來隨著《辦法》的持續推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位於行業領先地位的期貨公司將憑藉在資本規模、經營管理、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等多方面的優勢,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永安期貨不論是營業指標還是財務指標都位列前茅,面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加速,公司將持續推進「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圍繞「135」戰略架構,以「大宗商品投行、大類資產配置專家、產融資源整合者」為戰略目標,以「五個永安」為戰略路徑,全力打造行業領先、獨具特色的衍生品投行,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