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後繼有人!為防俄入侵,波羅的海三國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2024-01-20     虹攝庫爾斯克

原標題:馬奇諾防線後繼有人!為防俄入侵,波羅的海三國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馬奇諾防線後繼有人!為防俄入侵,波羅的海三國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在德法邊境上修建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意圖將德國的入侵抵禦在國門之外,但德軍憑藉坦克部隊的高機動性,繞過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方向發起進攻,最終擊敗了低地國家後進入法國境內,讓在馬奇諾防線上部署的強大法軍集團毫無用武之地,最終被德軍開進巴黎。

馬奇諾防線也成為戰爭歷史上的笑柄。

然而,俄烏戰爭中無人機、巡飛彈、FPV自殺機等新兵器以及炮兵精確制導炮彈的時候,使得坦克集團應用成為了歷史,並將雙方兵力再次逼回了傳統的戰壕之中。新時代的戰壕戰反而是取代了坦克部隊的機動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成片的永固工事再次成為士兵們可以依靠的防禦堡壘!

在吸取俄烏戰爭的教訓,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波羅的海三國於1月19日周五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在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共享的約450英里的邊界上建立聯合防禦工事。

根據愛沙尼亞國防部的一份聲明,該協議在拉脫維亞里加簽署,其目標是「威懾並在必要時防範軍事威脅」。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表示:「建設反機動防禦設施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項目,其需要源於當前的安全形勢。」他說,「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表明,除了裝備、彈藥和人力外,還需要在邊境建立實體的防禦設施,才能在第一時間保衛愛沙尼亞。」

有關協議的聲明沒有包含有關成本、防禦工事的具體位置或施工時間表的詳細信息。但是,它包含了防禦工事外觀的圖形,愛沙尼亞軍方展示了一個T形戰壕的模型,帶有一個堅固的掩體,可以覆蓋以進行隱藏。

波羅的海三國原本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第一時間宣布獨立。這三國國土面積較小,兵力羸弱,長時間依靠北約的保護,美國、德國等經常在三國駐防。在依靠國外兵力保護的同時,三國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強自身的國防實力,但相比俄軍的力量,三國兵力和武器裝備都還差得很遠,畢竟這三國並不是烏克蘭那樣的體量級,加上沒有什麼縱深可以進行防禦,因此只能夠選擇在邊境上加強防禦工事的建設。

波羅的海三國準備修建的防禦工事與二戰時期的永固工事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二戰時期的防禦工事是完整的防禦體系,主要依靠地形建設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擁有堅固的防禦力和強大的反擊火力。但這種防禦工事在鑽地炸彈等現代化武器面前又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會被很輕易地擊穿,而且造價昂貴,成本非常高。

波羅的海三國準備建設的防線主要還是以戰壕為主的簡易防禦陣地,主要是支持基本的點防禦單位日常駐防,以便在必要時阻止侵略者的攻擊,成本較為低廉,防禦能力也較弱。除了基本的戰壕外,這裡還將加強預設戰場建設,也就是說會更加依靠於龐大的、分層的防禦武器,包括反坦克溝渠、龍牙和地雷等。

該計劃要求在任何衝突爆發之前保持靈活性。

聲明稱,「和平時期,陣地區內不放置炸藥、地雷和其他障礙物。」這些都會制定預案,一旦有戰爭威脅了就會使用現代化的布雷和工程手段進行布置。

此外,三國還積極呼籲美國向其提供M270或是M142等火箭炮系統,旨在為防線提供有效的機動火力打擊能力。目前,美國已經分批批准了向三國出口「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的對外軍售協議。

目前,俄羅斯顯然沒有進犯波羅的海三國的打算,三國的防禦工事建設計劃是對俄烏戰爭總結和對自身國防建設需求相結合的產物。

那麼,僅憑這些防禦工事,能否擋住一次現代化兵團的進攻呢?讀者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43e686c64115c6200586fc599cbd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