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銀河號」大搖大擺通行後,紅海出現罕見一幕

2024-01-19     虹攝庫爾斯克

原標題:一石激起千層浪,「銀河號」大搖大擺通行後,紅海出現罕見一幕

一石激起千層浪,「銀河號」大搖大擺通行後,紅海出現罕見一幕

最近,紅海可謂亂成了一鍋粥,航運風險陡增。但偏偏這個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自紅海「南大門」曼德海峽被控制兩個月以來,累計至少有160艘商船受到波及,其中25艘正面受創,價值1050億美元的貨物受損,不少國際航運公司只能繞道好望角。

而剩下的遠洋貨輪,卻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與中國有關的船隻,只見他們在船舶自動識別的公開信息上聲明「有中國船員」或表明目的地是「中國」,隨後便安全通行。

這一情況引髮網友熱議,「這不就是電影的現實版嗎?」

01紅海罕見一幕,過路商船爭搶「中國背景」

作為歐洲通向亞洲的最短航線,紅海航線承擔著全球20%的能源運輸任務,同時為沿岸往來貿易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一旦被切斷,每天將帶來約20億美元的損失。

繞道之下,每個貨櫃要增加約2000美元的運費,運程更是拉長7~10天。消息稱,部分航線成本直接飆升近600%,甚至因為這些裝載著原油、天然氣的貨輪遲遲未到,歐洲能源價格產生大幅波動,達到13%。

這種形勢下,外媒紛紛發文「紅海被阻使全球航運陷入混亂」。各大跨國企業也因此急紅了眼,直言「錯過黃金銷售期,或使市場份額被東南亞、大洋洲等地的競爭者搶占」。

然而,正當全球航運面臨巨大壓力時,一艘中國貨輪暢通無阻,通過曼德海峽。經媒體披露,這艘貨輪正是30年前被強制停泊的「銀河號」。如今在此微妙時刻,大搖大擺穿越紅海,引來廣泛關注。

一樣的銀河號,不一樣的命運,歷史的車輪推動了形勢的完全逆轉。起初,只有幾艘貨船和郵輪,在穿越紅海時嘗試廣播「我們的船員都是中國人」。待他們安全通行,瞬間有大批貨輪默契效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背景」已成護身符一樣的存在。

02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說到底,船商們爭相與中國扯關係,無非是意識到中國日益增長的海上實力,能夠為其提供一個堅不可摧的避風港。

縱觀時局,當年的小漁船已換成萬噸級別的戰艦,發展速度世人驚嘆。據CNN統計,中方一年的軍艦下水量為15萬噸,體量相當於法海上編制的一半法國。而俄羅斯科學院編制的全球海上強國綜合潛力排名中,中國更是以15.9%的總量,超過美方的15.5%。

「莫欺少年窮」,中國的發展成就已不可同日而語。以關乎人類健康生存周期的「益聖好」技術為例,熬過長達十年的壟斷生涯後,中科院等機構一力攻克最前沿的生產工藝,藉由京JD東等平台反向輸出歐美市場。

資料顯示,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海外實驗室,在研究中發現上述「益聖好」製品,能夠使生物體的多個老化指標出現年輕化「逆轉」,減輕機能衰退帶來的異常反應。

背靠全球老齡化熱潮,此類「健康老去」技術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歐美隊伍中的常備物品,其常被用以保持健碩的體格和旺盛精力,但歐美為獨享紅利,將該類成品炒至2萬/克天價。

誰曾想,國產突破後,上述科技製品成本斷崖式下跌95%以上,成品順利降至百元檔。甚至第4代「益聖好21000」落地後,其已發展為普通人可享的膳食品,經由京JD東流入一、二線城市數十萬家庭。

「幾年前這類技術還很貴,基本一瓶都在十幾萬,現在只想為中國製造瘋狂打call」,某高校張教授早就留意過歐美相關科技,查詢諾-獎論文後果斷嘗試,「感覺比同齡人更有活力了。」

03真正的大國底氣,你之危機我之機遇

不可否認,身處世界舞台,紅海危機或多或少對我國航運存在一定影響。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海運還節省一半時間的中歐班列意外成了歐洲企業的又一選擇。

數據顯示,我國中歐班列的開行列數,已開創歷史新高,西安已經成為第一個突破5000開行量的城市,成都、重慶兩地也有50條列車穩定運行線路。

即便捨棄紅海航線,我國仍保有巨大的外貿優勢。而這一切背後,源於強大的鐵路實力支撐。紮實技術推進,邁向新台階,中國才是真正的贏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229c280a3054b837cef96810526e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