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山戰之戰:7千明軍大戰10萬清軍,李來亨自盡而亡

2022-06-14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茅麓山戰之戰:7千明軍大戰10萬清軍,李來亨自盡而亡

1664年,明軍將領李來亨殺掉妻子、兒女、燒毀房屋,然後自焚而死。數千明軍寧死不降,與10餘萬清軍展開激烈戰鬥,全部陣亡沙場。清軍俘虜150名將士,卻沒一人願意投降,都從容赴死,堪稱慘烈。茅麓山之戰,7000明軍將士硬抗10餘萬清軍,戰鬥持續半年,清軍付出慘痛代價,但大勢已去,李來亨無力回天,著名的抗清武裝「夔東十三家」退出歷史舞台。

1644年,明朝將領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投靠清朝懷抱,在山海關之戰中聯手多爾袞擊敗李自成大順軍,然後帶清軍入關。吳三桂做嚮導,清軍進展非常順利,大順軍、大西軍、南明軍主力很快就被打殘,抗清力量元氣大傷,難以將清軍趕回關外。為抵禦清軍,大順軍、大西軍餘部主動與南明合作,堅持抗清。其中李定國、孫可望麾下大西軍,劉體純、李來亨等麾下大順軍,即是「夔東十三家」影響力最大。

1652年,李定國親率8萬兵馬出擊,連戰連捷,在桂林之戰、衡州之戰等主力對決中擊敗清軍,斬殺定南王孔有德、敬謹親王尼堪。不到一年,清軍損失數萬精兵悍將,其中滿洲八旗勁旅一千餘人,順治皇帝嚇得想跟南明劃江而治。桂林之戰、衡州之戰表明,李定國明軍野戰能力非常強悍,滿蒙貴族無人是對手。滿八旗雖然驍勇善戰,畢竟人數少,若是損失太大,清朝將失去立國根基。

明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八旗精兵悍將不是對手。此時,順治皇帝只好重用原明朝將領洪承疇、吳三桂出戰,去消滅李定國、孫可望大西軍。洪承疇,松錦之戰第一階段擊敗清軍,給多爾袞造成巨大壓力,據說這是他後面沒法生育之重要原因。後來,皇太極親征,明軍配合不給力,崇禎又瞎指揮,洪承疇戰敗,成為清軍俘虜。起初,洪承疇不願意投降清朝,但孝莊心思細膩,好言寬慰,洪承疇便投降清朝。

洪承疇、吳三桂聯手行動,李定國、孫可望難以招架。此外,孫可望嫉妒李定國赫赫戰功,心生不滿,便公開挑起內戰。失敗後,孫可望投降清朝,並告知清軍明軍在雲南、貴州等地軍事布防圖,導致李定國戰敗,永曆帝逃入緬甸。吳三桂不放過永曆皇帝,他威脅緬甸交出永曆皇帝,否則兵戎相見。永曆被押回雲南昆明,絞死,吳三桂親手殺了明朝皇帝。

永曆皇帝被絞死,李定國悲痛萬分,臨死前告知兒子李嗣興:「寧死荒徼,勿降也。」意思是,就算餓死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清朝,不能背叛明朝。誰知,李嗣興很快就主動投降,還擔任寧夏鎮總兵。李定國死後,西南抗清武裝力量就只剩下「夔東十三家」了,起初,清朝建議他們放下投降,享受榮華富貴,不要再打明朝旗幟作戰。但是,劉體純、李來亨拒絕,他們抗清意志堅定。

為消滅「夔東十三家」,清朝調集重兵圍剿,從陝西、湖北、四川出兵,試圖全殲這支抗清武裝。為達到預期目的,清朝還調來駐防西安八旗、京師八旗,總計四千人,作為戰場突擊力量。結果,明軍搶先行動,主攻攻擊湖北清軍,斬殺萬餘人,京師八旗招架不住,第一個潰逃。接著,明軍進攻四川,清軍連戰連敗,但四川提督李國英麾下綠營兵(漢軍)戰鬥意志頑強,堅守城池。

進攻四川,清軍八旗幾乎派不上用場,漢軍綠營兵是絕對主力,他們堅守城池不出,與明軍打起消耗戰。明軍基地不大,持久戰吃不消,糧草斷絕後,只能撤兵了事。由於糧草補給出現問題,明軍內部許多將領支持不住,多數投降清朝,換取榮華富貴,但李來亨拒絕。李來亨以茅麓山為基地,率7000兵馬堅守陣地,硬抗10萬清軍。

10萬對打7000,清軍統帥穆里瑪(鰲拜弟弟)非常自信,認為這支明軍很快就被消滅,誰知戰鬥持續近半年,連兒子蘇爾馬都被斬落馬下。為了給八旗精兵鍍金,穆里瑪下令八旗騎兵率先衝鋒,打第一線,試圖「收割人頭」。誰知,明軍壓根就不怕八旗兵,明軍居高臨下,利用叢林阻擊清軍。明軍密集槍彈下,八旗紛紛墜落馬下,副都統賀布索、蘇爾馬(穆里瑪兒子)被擊斃。

八旗人數不多,經不起消耗。兒子陣亡沙場後,主帥穆里瑪便將八旗兵放在軍團後方,保存有生力量。綠營兵,自然要打第一線,與明軍死磕,但還是無法取得勝利,除了「送人頭」,清朝撈不到好處。為此,穆里瑪拿出「大招」,就是在周圍150多里的茅麓山周圍挖掘長壕、溝塹、構築柵欄,圍困明軍,打持久戰、消耗戰。如此,明軍吃不消,沒有糧食、彈藥補給,無法持久作戰。

糧草斷絕時,李來亨多次組織明軍反攻,明軍一度突破清軍五道封鎖線,但綠營兵實在太多,明軍無法突圍。即便如此,李來亨還是拒絕投降,還處死前來招降的叛徒李有實,抗清意志非常堅定。彈盡糧絕之際,李來亨先殺妻兒,然後焚毀房屋,自盡而死。剩餘明軍寧死不降,他們與清軍短兵兵相接,全部陣亡,堪稱慘烈,令人敬佩。

參考書目:《明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6292dffc7bf55cc83c36df43cec9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