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連更10集,《新圍棋少年》能否平衡新老觀眾的需求?

2022-06-24     ACGx

原標題:開播連更10集,《新圍棋少年》能否平衡新老觀眾的需求?

題圖 / 新圍棋少年
新老觀眾各取所需。

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小朋友們得到了一天快樂假期,年輕觀眾也得到了一份承載著美好童年回憶的禮物——《新圍棋少年》。

作為經典國產動畫《圍棋少年》時隔13年推出的續作,52集動畫《新圍棋少年》以網台同播的方式在央視少兒頻道和主流視頻平台同步播出。開播期間每天兩集、連播5天的播出方式,在近年的國產動畫中並不多見,也引起了不少動畫觀眾討論。

當下播出環境與以往大不相同,作品面對新環境做出相應運營策略是情理之中。就目前動畫播出內容來看,調整播出方式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平衡新老觀眾的觀感。

從《圍棋少年》到《新圍棋少年》

2005年,《圍棋少年》在央視《動畫城》欄目播出,講述了主角江流兒從零開始學圍棋的故事。

對當時的兒童觀眾來說,「天地大同」「天魔大化」炫酷招式,讓人感到不明覺厲的棋局,以及江流兒、黑木、方百花等角色,是《圍棋少年》留給他們的直接印象。不過,這部動畫之所以能成為眾人心中難忘的經典佳作,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1分,除了情懷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不失深度的劇情和鮮活豐滿的角色,讓人在多年後回顧依然回味無窮。

提起這部動畫,觀眾們定會想起主人公江流兒和其坎坷的命途。性格頑劣、調皮好武的他最初只將圍棋作為工具,直到家破人亡的慘劇發生,在老國手劉南如和師父林新城的引導下,江流兒才開始正視圍棋,心性也逐漸成熟穩重。正如主題曲所言「圍棋少年,歷經磨難,嘗盡人間苦,熬過夜漫漫」,諸多經歷鑄就了能臨危受命,為家國大義挺身而出的江流兒。

主角之外,一眾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雷凌雲用盡手段成為棋聖,最終又為維護國家名譽而死;金威遠雖然利用江流兒賭棋牟利,但又給予江流兒從頹喪中抬頭的自信。動畫對於這些反派角色的深度塑造,其實是用圍棋之道隱喻人生。

當年的小觀眾在成年之後回顧《圍棋少年》,才發現故事中時局動盪的背景,命途坎坷的主角,充斥生離死別的過程,以及時刻凸顯的道德倫理和家國情懷,早已超脫出通常意義兒童動畫的主旨。《圍棋少年》曲折的劇情體現著人性光輝,也反映了故事中社會的複雜,用粉絲的話形容便是「圍棋世界也如武林一般風雲涌動,雖沒有刀光劍影也同樣難解難分。」

不止是《圍棋少年》,同期的兒童動畫諸如《神廚小福貴》《虹貓藍兔七俠傳》等,通過構築了一個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塑造堅強、勇敢、善良的動畫角色,向觀眾傳遞其中蘊含的人世哲理,為小觀眾們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去重新解讀和討論這些動畫,提供了豐富的要素。基於此,當粉絲們得知《新圍棋少年》消息後,既期待全新故事,也希望動畫能在迎合當下受眾喜好之餘,不忘保持前作的故事深度。

目前看來,《新圍棋少年》還是粉絲們熟悉的配方。廟堂上的紛爭與江流兒等人的少年成長兩條故事線互相交織:一是小明皇與幽王的帝位之爭,一是江流兒擯棄舊規,努力開創新定式的成長之路。不過動畫面向的不僅僅是粉絲群體,還有大量新觀眾。為了照顧其感受,製作組不得不放緩前期敘事節奏,旨在交代背景及人物關係,就連編劇本人也在知乎問答中提到「《新圍棋少年》精彩劇情在10集以後」。

新故事開篇便是棋局定皇位繼承人的情節,皇帝以棋看人,最終選擇了更適合治國的小明皇繼承王位。小明皇師從方百花,落子求共存,以大局為重,相比殺伐為主的幽王更適合定國安民。對此不滿的幽王開始招攬部下,與小明皇定下「天狗之日」以棋局決定天下所屬的約定,由此也開啟了《新圍棋少年》其中一條主線。

對於選任皇帝的方式,不少觀眾認為太過兒戲。但事實上,圍棋在古代便被賦予了深刻意義。在東漢班固的《奕旨》中便有提到,圍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戰國之事」,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對圍棋樂此不疲。動畫情節固然有誇張成分,但將圍棋與古代帝王政治理念、品行思想掛鉤也是有跡可循的。

涉及到棋局對弈,鏡頭自然轉向了山中修行的江流兒,如今成為一流棋手的他開始思索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定式,走出自己的棋道。為了凸顯開創定式之難,動畫設計了江流兒與臭棋王連戰十局連敗十局的情節,給江流兒重新成長的機會,便於引出更為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前期劇情中還出現了諸多新角色,或是用以凸顯主要角色性格,或是為劇情做鋪墊。如號稱「西北狼 」的張沖,他與方百花的對決不僅隱喻了幽王未來結果,狂妄之人終會慘敗收場,也彰顯了方百花身為棋待詔,不懼外敵,可以在關鍵時刻救駕解圍的魄力。

在新觀眾看來,每個角色的形象性格都在逐漸豐滿立體起來。但在對故事了如指掌的粉絲看來,動畫近十集才能交代清楚主線和登場人物未免有些拖沓,影響觀感。即便是十集之後,江流兒來到京城,故事節奏也並未像粉絲期待的那般緊湊。最為明顯的便是占據了第十一、十二集大量篇幅的王羲之獨創書法橋段,動畫將其與江流兒開創定式進行類比固然能引起觀眾豐富聯想,但從故事編排看難免有些冗長。

經典國產動畫IP重啟所面臨的問題

《新圍棋少年》網台聯播的方式,顯然是想觸及更廣的觀眾群體。但不能忽視的是,以青少年為主的電視動畫新觀眾和習慣於網絡觀看的年輕觀眾,以及《圍棋少年》的粉絲群體,彼此對作品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新觀眾在接觸作品時,在前期需要了解故事背景、人物設定、角色關係,這便不難理解為何動畫前十集節奏如此緩慢,正是為了便於新觀眾理解劇情。

但是作為續作,《新圍棋少年》又要顧及既有粉絲群體如今的審美特點。從動畫邀請《畫江湖》系列動畫音樂總監魏小涵負責配樂,選擇人氣配音演員蘇尚卿演繹江流兒,請到專業棋手調整監修片中棋譜,到大改畫風迎合現代觀眾審美,把不少經費花費在製作對弈特效上,不難看出作品在盡力拉近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

從整體看,《新圍棋少年》故事邏輯能夠自洽,敘事節奏十分清晰,每兩集講述清楚一個相對完整的劇情段落以及登場角色的人物特點。但對於追求節奏緊湊、信息密度高的觀眾而言,劇情推進速度其實是偏慢的。為了抓住新舊兩批觀眾,動畫開播即選擇每天2集、連更5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前期敘事節奏慢給動畫老粉絲產生的不佳觀感。

實際上,要解決新老觀眾不同觀看需求的,不只是《新圍棋少年》,近幾年以續作、重製的姿態回歸市場的經典國產動畫IP越來越多,《我為歌狂》《舒克和貝塔》《黑貓警長》《葫蘆娃》《阿凡提》等眾多經典國產動畫IP都加入了重啟行列。但縱觀近年重啟IP案例,想要「文藝復興」成功並非易事。

集青春校園、音樂等流行元素於一身的《我為歌狂》,在當年以前衛潮流元素受到眾多年輕人喜歡。新作《我為歌狂之旋律重啟》選擇以大量當下流行內容填充故事,儘管粉絲群體頗有微詞,但仍能靠情懷在B站獲得9.3分。

讓大家對「母螳螂會吃掉公螳螂」這一小知識記憶猶新的《黑貓警長》,於2015年改編了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電影中的角色台詞和場景設計中加入了許多符合當下時代的元素,滿足兒童觀眾沒有問題,但對成年觀眾來說卻存在劇情太過簡單,角色行事缺乏邏輯支撐等問題,最終豆瓣評分僅有5.3。2016年

在網絡上線的《新葫蘆兄弟》,由於形象設定網紅化、資方投入不夠導致畫面簡陋、劇情東拼西湊、融入太多網絡梗而與老版風格有著天壤之別,備受動畫老粉絲的批評,但卻因為葫蘆娃鬥智斗勇的劇情而折服了大量00後觀眾。

重啟的《舒克與貝塔》則完全擁抱當今小觀眾,以更符合當代兒童的審美和故事情節贏得市場。

說到底,經典動畫IP重啟或多或少總是會面臨來自新舊受眾兩個方面的考驗。老觀眾看的是情懷,對時隔多年回歸的IP續作往往會報以更高期待,難免出現「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到作品在社交渠道的口碑傳播。新觀眾則是完完全全站在新動畫的角度來看待重啟作品,他們對重啟作品的審美、故事邏輯是基於其年齡層面的認知上,重啟動畫與其他動畫作品其實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讓兩類觀眾都獲得各自不同的觀看體驗,顯然是這些經典動畫IP重啟後面臨的大挑戰。

定位在青年觀眾的《圍棋少年》,既宣揚了圍棋這種傳統文化,又具備一定故事深度,可以說是央視少兒頻道近年來播出的動畫作品中非常特別的作品。即使是在當下動畫內容市場中,該作在平衡新舊觀眾方面也有不錯表現。然而,就在主線開始後不久,動畫就因為某些問題而打亂了播出節奏,由單、雙數集的觀看順序變成了雙、單數集,在周播的影響下,原有的敘事節奏因被打破,也打亂了觀眾習慣的劇情節奏,導致觀感有所下降,調整好更新節奏是《新圍棋少年》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2b42b0faa2f69e110a4a16d84ecc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