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感光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鄒競,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為緬懷鄒院士對我國感光材料和彩色膠捲事業的突出貢獻,訃告選擇了彩色照片。
鄒競,1936年2月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工程學院,獲工藝工程師學位。曾任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任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她研製的樂凱彩卷讓中國成為第四個能生產彩卷的國家,打破了只有美、日、德才能生產彩卷的 「 神話 」 。
與感光材料的不解之緣
鄒競是江南古鎮乍浦望族鄒氏之後。她是嬌小玲瓏的大小姐,從小家境優渥,幼時因戰亂和家人遷至蘇州生活,在蘇州最好的學校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業。
1954年,高中畢業的鄒競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18歲的她在高考志願表上全部填寫了化學和化工院系。高考揭榜時,她被錄取為留蘇預備生,成為蘇州高級中學54屆6名留蘇預備生中的唯一女生。
專修一年俄語後,1955年夏,鄒競赴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工程學院,攻讀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電影膠片製造及洗印加工專業。這個涉及照相化學、物理化學、膠體化學、有機化學等多種化學學科的專業讓鄒競著了迷,這也讓她和堪稱「精細化工皇冠上明珠」的感光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學時期的鄒競,學習之餘的生活也豐富多彩。她喜歡看芭蕾舞劇和話劇,聽音樂,閱讀俄羅斯名著,參觀博物館,還喜歡結伴出遊。大學三年級暑假,她本計劃回國探親,但當列寧格勒留蘇學生會號召留蘇生為祖國捐獻一架飛機時,她毫不猶豫地把用兩年節衣縮食省下的回國探親路費全部捐了出去。也正是在這年,鄒競在位於烏克蘭肖斯卡市的蘇聯第三膠片廠實習時,遇到了國內派來的實習團得知,國內第一座大型現代化膠片廠——保定電影膠片廠正在籌建,這也是被列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
困境中堅守
1960 年,鄒競畢業滿懷壯志回到祖國,作為留學高知分子她有很多選擇,但她義無反顧選擇保定,而迎接她的卻是比留學前更慘的情況。
隨著當時中蘇關係惡化,原本蘇聯、民主德國承諾會給電影膠片廠供應一些必需設備,或被拖延交付,或被停止供應。同時,技術專家也被撤走,使得保定電影膠片廠只立起了可憐的兩間廠房。
所有的生產設備也只能依靠國內廠家自行生產。同時,當時正值我國連續3年自然災害,保定是當時的重災區。
鄒競回憶當時食堂里每天都是地瓜配稀湯,地瓜就兩根手指粗,稀湯上面飄蕩著幾片胡蘿蔔。大風一刮,碗里一層黃沙。如果吃棒子麵餅,那就是改善伙食了。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之下,鄒競接到了一個緊急軍工任務:負責特種紅外軍工膠片的研製。在幾乎啥都沒有的情況下,鄒競帶著兩名 18 歲的徒弟開始了研究。
在1960年至1965年短短五年時間裡,成功研製供公安偵察用的 BH-Ⅰ型的 850 紅外膠片,供航空攝影用的 BQHH-Ⅰ型 6575 紅外全色航攝片和 BHH-Ⅰ型 750 紅外航攝片,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
1978年, 「 科學的春天 」 來了。這一年鄒競陷入了 「 左右為難 」 的境地,一個是出國進修的機會,此時她已42歲,之後能否還有這種機會未可知。另一個是 「 六五 」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任務:高溫快速加工彩色電影負片和民用彩色膠捲研製。當時 「 彩色照片 」 熱在我國悄然興起,但中國的彩卷市場被清一色的外國產品所壟斷,每年僅進口彩卷國家就要花掉1億美元的外匯。
彩色膠捲的感光塗層有 14 層之多,總厚度只有 20 多微米,其中含有上百種化學藥品,而且大多數化學藥品的雜質含量要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以下。這個大家曾經隨處可見的 「 玩意 」 是個徹頭徹尾的高科技產品,是一個國家在感光材料上的工業水平的體現。
當時只有美國柯達、日本富士、德國愛克發等少數膠片公司掌握,其他大型化工企業也無法打入其中。
鄒競當時做了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她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像我們這一一個擁有幾十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絕不能長期以來進口彩色膠捲,我一直堅信,中國人既然能自力更生研製出原子彈、氫彈,也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與世界名牌媲美的彩色膠捲 」 。
1985 年,鄒競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代國產高溫快速加工彩色電影負片和民用彩卷。1986 年,樂凱 100 日光型彩色膠捲 ( Ⅰ ) 投入正式生產。
中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彩色膠捲。
潛心育人的師者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數字成像技術逐步取代傳統銀鹽照相技術,膠捲也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已屆古稀之年的鄒競快速調整了主攻方向,帶領年輕科技團隊將研究領域轉向功能薄膜材料。與此同時,她還把培養青年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2003年開始,鄒競在天津大學擔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10年她全職任教於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專門從事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市級科研項目,創立了天津大學印製電子材料研究方向,引領了天津大學化工學科在高端功能化學品領域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鄒競帶領團隊推動了化工學科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為突破透明導電薄膜材料、海洋防污等重大領域的關鍵技術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我國功能材料領域培養、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
也許在此之前你不曾知道她的名字,但我們早已受益於她研發的技術。如今,斯人已逝,但鄒競院士的成就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也成為鄒氏家族永遠的精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