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為誠|教育部國家級英語教材主編者,政府指定同傳議員!

2023-10-19     鄒記福

原標題:鄒為誠|教育部國家級英語教材主編者,政府指定同傳議員!

教育家加里寧說:「教育是一項困難的事業,教育不僅是科學的事業,而且是藝術的事業。」

華東師範大學鄒為誠教授,站在英語教育的前沿,他的言論與著作啟迪了無數學子的心智,在外語教育行業人才培養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鄒為誠,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研究中心主任。

同時也是教育部教育資源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外語教育理事。

多年來開展多項外語教育與研究,擔任國家「九五」重點教材的主編工作,也是上海英語教育教學研究基地的負責人。

他所編寫的教材被上海各大頂級高校所採用,教材使用率高達50%以上!

鄒為誠長期紮根中國外語教育,並赴美國、英國、紐西蘭等知名院校進修學習,研究第二語言習得。在多年的深耕與積澱下,在兒童、青少年、成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中頗有建樹。

他所編寫的教材影響深遠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

在2002年獲得教育部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2015年獲得首屆華東師範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多部,並擔任《外語教學與實踐》、新版英語教材《高中英語》等多部書籍主編,為高中教育注入了自己的全新理念。

BAK模型

作為華東師範代表團隊的教授,鄒為誠帶領團隊,立足當下的教育體系,率先提出「BAK模型」,打破以往的教學信念,主張調和教師、學生、知識的三者之間的關係。

開放、反思與批判

所謂BAK指的是「信念believe、態度Assumption、知識Knowledge」三大教育體系,鄒為誠教授尤其強調的是教師自身的認識體系。他認為教師最重要的是不斷積累的能力,在不斷積累與反覆實踐當中不斷地保持自己的信念,

「開放、反思與批判」是貫穿好老師個人成長的三大關鍵詞。

在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畢業生寄語上,鄒為誠教授傳授了關於教師學習的觀點。

他認為在教師成長理論當中,最重要的是「Learning-Unlearning—Relearning」。

「Learning」它的含義是新教師在進入職場之前的一切學習,對你們來說,主要內容是你們在華東師大所學到的一切,你們在這四年裡面,接觸了很多前沿的理論,創新思想,經歷了各種思想火花的碰撞,收穫了無數的知識和體驗,我想說,這四年是你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階段。這份信心、勇氣、精神和膽略是你們未來拼搏的資本,也是你們的收穫。這就是「Learning」學習的結果,因此我要說,這就是你們當教師的起跑點。

-Unlearning

英語詞典上對「Unlearning」是這樣解釋的,「Put out your knowledge or memory」, 這個意思是說,把你們的知識和記憶忘掉,注意,這個「忘掉」不是英語的forget,forget 是我們的無奈之舉,因為記不住而忘記掉,可是Unlearning不是因為我們記不住,而是我們暫時把已經懂得的知識擱置在一邊,是我們主動的行為。

當你們進入工作崗位後,你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教師」,標誌性事件是你有了一個自己的教學班級,有了一群學生,從此,你的學生、學生們的家長,你們身邊的同事都會自然地把這個班級看作是你的責任。

此時,你突然發現,教師的工作沒有你原來所想像的那麼美妙,尤其是當眾多的困難同時向你襲來時,常常令你筋疲力盡,難以招架。此時,你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對付這些問題。你與四年大學教育的初衷漸行漸遠,也漸漸地被環境同化,這個過程就叫做「Unlearning」,持續的時間大約在3-5年左右。

-Relearning

當你在現實中掙扎求生時,其實你正在積蓄力量,準備迎接一個鳳凰磐涅的再生。這時,你可能已經站穩了講台,有信心應對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此時,你的注意力開始回到教學上。你可能會發現學習非常重要,於是你開始重新學習,這個現象我稱之為「Relearning」,這個階段的學習不同於你在大學裡面的學習。

重新認識以前被你冷落的思想和理論,而且更讓你驚訝的是,這些內容其實就是你若干年前大學四年里的學習內容,你開始明白,教師教育總是超前於時代,這時你就真正進步了。進步的標誌是你重新開始重視「學習」,真正體會到教師是一個永遠要「學習」的職業,你永遠在「Relearning」的路上。

從Learning到Unlearning,再到Relearning的進步並非必然地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從Learning到Unlearning,再到Relearning的進步並非必然地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尤其是從Unlearning到Relearning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教師需要有三樣東西,分是「Visions」、「Beliefs」和「Actions」。

「Visions」是讓我們保持進步的精神源泉。在Unlearning階段,你想成為一名好老師,這就是你基本的「理想」境界,你不是為了一份薪水在教學或工作,你是為了實現一個心中的理想,這樣你就能夠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去想方設法地學習和研究,去解決問題。

信念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路是正確的,信念是你們在本科階段就反覆接觸的思想,但是你只有在追求理想的時候才能真正領會裡面的深刻含義。

第三個叫做「Actions」。行動是實踐我們的理想和信念的具體動作,能夠讓我們避免成為一個空談家或者空想家。當我們把理想和信念付諸行動時,我們的困難往往來自環境的壓力,所以要把理想和信念付諸行動,首先就必須有突破傳統,挑戰不合理的思想和實踐方法的勇氣。

俗話說,「境由心生」,其實只要你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你就會有機會去創新和突破。

我在這幾年裡,在一線遇到很多這樣的優秀教師,有的甚至算得上是「專家級」教師,我們還開展了對她們的研究,論文發表在著名的國際教師教育刊物上。

我希望你們走上崗位以後要留心身邊的老師,他們可能都是普通的教師,沒有名氣和地位,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都不知不覺地經歷了Learning-Unlearning-Relearning這三個階段,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有「Visions,Beliefs,Actions」。他們的成長經歷會給你們帶來啟迪。

桃李春風,鄒為誠教授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潛心教誨給予廣大學子新的思想啟迪,鄒氏兒女也定當學而好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8a4e58b1e71ff5f85c8fbee3296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