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打造數字經濟優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2023年「大力發展」的措辭前綴,說明級別在提高、力度在增加、參與方在增多、參與方式更加精細化,並給數字經濟相關的行業、企業更好地樹立信心。「大力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意味著政府帶頭與企業前傾有並駕齊驅,融通發展之意。
如果要評選兩會熱詞,「數字經濟」肯定位列其中。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及「數字經濟」,如果將時間線拉長,「數字經濟」出現的頻次更高,從 2017 年至今,「數字經濟」在其中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的表述不斷在變化演進,從 2017 年「促進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到 2023 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表述的變化意味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了全面總動員的階段。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圖源: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計劃創立國家數據局(圖源:中國政府網-兩會直播)
圍繞政策脈絡 數字經濟成長空間或更大
北京聚通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簡稱:聚通達)負責人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相比於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打造數字經濟優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2023年「大力發展」的措辭前綴,說明級別在提高、力度在增加、參與方在增多、參與方式更加精細化,並給數字經濟相關的行業、企業更好地樹立信心。「大力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意味著政府帶頭與企業前傾有並駕齊驅,融通發展之意。企業可在好的政策環境下,依託政府多元化的投資、項目牽引等方式,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從而促進或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今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就迎來了重磅的頂層規劃助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經濟形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字經濟的外在表現之一是平台經濟,其二是算力經濟。平台經濟所具有獨特的發展機制和特點,與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特點具有高度適配性,因此成為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運營模式的必然選擇。數據驅動的平台化模式引領各行各業衍生出更多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推動價值創造和價值聚集的重要載體。
「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在報告中雖是簡單的八個字,卻包含了巨大的產業機會。
目前可知,數字經濟再細分,可分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四方面,比如,數字產業化包括信息技術產業、電信基礎設施、各類應用軟體開發、網際網路數據服務等;產業數字化包含了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傳統行業與數字化的結合,金融科技、智慧社區、遠程教育均在其中。平台經濟更強調平台的作用,通過大企業連結各種資源,這類企業實力較強,有大量用戶,依託於自己大平台能夠聚合各種資源,實現商業變現。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報告中還指出了要「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
對此,聚通達負責人認為,「常態化監管應是指囊括經濟運行全鏈路、全過程的日常化、逐一式監管,而非臨時性、間斷性、偶發性監管。從政府報告中可參知,合法、合規、合理運行的企業將會迎來發展新出口,而少部分過度監管、運行式監管的問題與現象將會得到修正」。
據悉,2022年以來,隨著監管政策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對於平台經濟的監管從專項整治轉向常態化監管,總體思路是鼓勵創新與審慎監管並重,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數字型企業在合法合規開展科技創新、海外業務拓展以及服務民生業務時,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聚通達負責人表示,科創型企業、平台型企業肯定會有諸多的發展新機遇,這類企業可以通過搭建系統或平台,將自己的資源、能力、技術運用其中,對接給傳統中小微企業,在對方獲得賦能成長的同時,企業自身也會吸納經驗和資源,日益發展壯大。
聚通達去年發布的數智化商業作業系統,主要幫助中小企業級用戶,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外協同運營模式,能夠實現組織統一、應用統一、數據統一、業務協同,有效解決信息孤島等問題,讓用戶實現「業務、財務、管理」一體化運作。同時為更好地滿足政企用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個性化需求,聚通達疊代更新各種功能板塊,如「人事管理、智能門戶、營銷管理、合同管理、項目管理、客服管理、採購管理、費控管理、檔案管理和小鯨智能機器人」。
這些功能板塊既可獨立部署,也可協同工作,分別以數字化形式從「市場、銷售、合同、項目、採購、客服到人事、行政、財務」各個維度解決組織管理難題。全面整合企業內部信息系統,強化全流程數據貫通,加快全價值鏈業務協同,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能力。從而更好地反哺經營決策,最終為傳統型企業帶來真正可持續的商業增長。
此外,若將視角從「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放大來看,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還有更多具體內容,提到了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現代物流體系。
五年彈指一揮間,中國數字經濟正從嘗試探索邁向更快步伐前進,這一趨勢,從本次兩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部長通道答疑解惑、科技領域大佬提案中都能看出來。
在穩增長背景下,數字經濟將成為科技政策落地的重要方向,數字經濟輻射硬體、軟體、服務商等重點領域,政策支持下數字經濟建設提速,有望提振行業基本面。
聚通達團隊表示,數字經濟發展已成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不僅帶動了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而且重塑了傳統行業的產業格局。如何緊抓數據紅利,讓數字化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依舊是我們要重點關注和探索的話題。立足新賽道,擁抱數字經濟,科學合理的解決發展路上的難題,才能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北京聚通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雲計算等新技術,打造聚通達數智化管營升級平台,並以智慧協同辦公為主要場景,通過功能訂閱服務,為提供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