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內,本來就沒有幹部身份。實行的是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只有各類崗位的等級劃分。
1、事業單位只有崗位等級的區別
根據國家關於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的有關規定,事業單位在人員管理使用上,實行的是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
即:你是參加考試進入事業單位的也好,是當兵退伍安置進去的也好,是部隊幹部轉業安置進去的也好。統統都沒有幹部身份,只有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技能崗之分。但是,工勤技能崗事實上是工人身份。
也就是說,事業單位的人員,已經由過去的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
大學畢業後入伍,退伍後進入事業單位。說明你要麼是當了兩年義務兵退伍、要麼是當了5年兵下士退伍、要麼是當了8年兵中士退伍。
同時,你符合入伍所在地政府安置工作的條件。這樣,你才能安置進入到事業單位工作,屬於有編制的正式工作人員。
按照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設置,一般情況下,士兵退伍安置到事業單位,不論你有沒有大學畢業文憑,
都是安置到工勤技能崗位上的。包括當兵滿12年的上士(三期士官)、當兵滿16年的四級軍士長(四期士官),也同樣如此。
因此,你有個大學文憑,是否可以安置為幹部身份,根本就沒有這一說,根本就不存在。你想想,就是部隊轉業幹部安置到事業單位,也是管理崗或專業技術崗的。現在,只有公務員才是幹部身份。
2、事業單位是採取的聘用制
事業單位的人員管理,是採取聘用制的。即:因事設崗,因人定崗,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能力可以轉崗聘用。
也就是說,事業單位中的三類崗位,即: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技能崗,都是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都是根據聘用人員的工作能力的專業技術水平,來對口招錄,或對口安置的。
如:管理崗,擔負領導職責和管理任務;專業技術崗,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工勤技能崗,負責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和服務等。
同時,事業單位這三類崗位的設置和人員聘用,也是根據實際設置有一定比例的。對於相應崗位人員的聘用也是有明確標準和要求的。並不是你想定個什麼崗就能實現的。
比如:你報考事業單位的管理崗,被錄用入職後,就給你安排到某一具體的管理崗位上。你報考的專業技術崗,被錄用入職後,就安排到相應的崗位上。部隊轉業幹部也是對口相應的安置。
士兵退伍則一般都是工勤技能崗,這是因為退伍士兵的自身條件所決定的。即使你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或過人的管理能力,也只有在今後的工作中,達到規定的標準和條件時,才適時進行崗位轉聘。
事業單位設置的這三類崗位,是由於其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要求所決定的。崗位不同,職能不同,職責不同,標準和要求也有不同。同時,工資福利待遇也有一定的差別。
3、事業單位內可以轉聘崗位
雖然說事業單位在人員管理使用上,實行的是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沒有幹部身份,只有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技能崗之分。
但是,事實上,有的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工資福利待遇,基本上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有的是按照一類、二類公益事業單位管理的;有的事業單位工作經費、人員工資,是財政全額保障的;有的是部分保障;有的是自收自支等。不同的事業單位,根據其工作性質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作為退伍士兵,不管你有沒有大學文憑,如果要想在單位里有所進步,有所成就,有所貢獻,首先要干好本職工作,立足本職工作提高工作能力,或者學習掌握一門本單位需要的專業技術,並達到一定水平。在此基礎上,一旦單位內部管理崗或專業技術崗出現空缺時,只要你符合有關標準和要求,就有機會爭取由工勤技能崗轉聘其他崗位,實現自己職場上的提升和進步。
同時,事業單位內部根據工作需要和分工,也設置有不同的職能部門,也有相關的部門負責人。這些職務一般由其所管理的上級行政單位任命。聽起來好像是幹部身份,但這只是為了管理和工作方便而已。
其實,事業單位沒有職務等級之分,只有各自的崗位等級劃分。如:管理崗,設置10個等級,分別對應公務員相應的職務等級;專業技術崗,設置13個等級,包括高、中、初級崗位;工勤技能崗,設置5個等級,分為初、中、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所以,從部隊退伍的、有大學文憑的士兵,在事業單位工作,只要你工作努力,勤奮肯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還是有機會轉聘為專業技術崗、或者管理崗的。只要轉聘成功,個人的發展機會和待遇也就會相應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