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戰的爆發以及美國先於蘇聯在1946年春天就發射了從德國運回的飛彈,強化國防成為蘇聯的當務之急。1946年4月29日,史達林親自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報告,要求加速蘇聯飛彈武器的發展。同年5月13日,根據蘇聯部長會議第1017-419號決議,即有關噴氣推進武器問題的決議,在部長會議下設噴氣推進技術專門委員會,負責跟蹤噴氣推進武器的科研、設計和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審議並直接向蘇聯部長會議報批噴氣推進武器方面的科研和應用方面的工作計劃與發展規劃,以及按季度確定並審核噴氣推進武器研究方面的經費及設備材料方面的預算需求;與有關部長和部門領導共同決定採取及時應對措施,以確保按時完成上述任務。5月16日,裝備部的第88研究所成為蘇聯國內在新歷史時期建造飛彈武器的第一個重點機構。該研究所最初的研製工作包括:
-液體燃料彈道飛彈,包括採用低沸點在地面及地下發射井部署的洲際彈道飛彈;
-採用高沸點燃料的戰役戰術飛彈;
-採用高沸點燃料的海基彈道飛彈;
-採用固體燃料的陸基發射井部署的洲際彈道飛彈
-運載火箭及航天設備
1948年10月16日,P-1飛彈成功進行了發射,這也引起了海軍專家的注意,他們產生了將彈道飛彈裝備在軍艦和潛艇上的想法。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斯基(Л.А.Владимирский)積極參加了這一設想的研究。1955年3月他任主管造船的海軍副總司令。1956-1959年任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
弗拉基米爾斯基
1947年,第17中央設計局的工程設計,是將彈道飛彈布置在蘇聯海軍水面艦艇上的最早研究之一,設計方案是將16枚P-1飛彈布置在重型巡洋艦上。1949年,第18中央設計局的П-2方案是將3枚P-1彈道飛彈和21枚10Х型巡航飛彈(長8米,翼展2.75米,重3-3.5噸)布置在潛艇上。該設計方案是將潛艇設計成由7個堅固耐壓倉模塊和1個共用輕型外殼組成的複雜結構體。彈道飛彈布置在潛艇非水密部分的垂直堅固耐壓模塊中。這個發射台可以保持7-10秒內穩定(直到飛彈主發動機達到額定工作狀態),這樣可以避免艦艇搖動的影響。做為氧化劑的液氧在發射前被加註進飛彈中;其他一些成分,如乙醇和過氧化氫則儲存在飛彈燃料箱裡。10Х型和10ХН型「燕子」(Ласточка)巡航飛彈則在完全加滿燃料的狀態下儲存,布置在潛艇輕型外殼(非水密外殼)中的三個水平堅固耐壓模塊中,只是彈翼被斷開連接。不過由於潛艇結構過於複雜,而且要布置兩種類型的飛彈武器,以及飛彈發射平台的穩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一項目最終被終止。
П-2型飛彈潛艇設計方案
1951-1953年,對水面艦艇的潛艇上布置的各類飛彈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比如P-1飛彈(1950年11月裝備蘇軍,發射質量約13噸)、P-2飛彈(1951年11月裝備蘇軍,發射質量約20噸)、P-101飛彈(未列入裝備,發射質量約4噸)以及其他一些巡航飛彈。蘇聯海軍艦隊和作戰部負責提供初始數據。根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造船工業部部長В.А.馬雷舍夫1950年12月11日的命令,參加研究該領域工作的有第45中央研究所(如今的以А.Н.克雷洛夫院士命名的中央研究所),第17、18、53和第57中央設計局。當時還設想將飛彈布置在一系列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以及611型潛艇。
1951年測試中的Р-101飛彈
在611型潛艇最初方案中,曾設想布置1枚P-1飛彈,飛彈存放在甲板護欄外一個水平密封容器中運輸。燃料單元儲存在專門的槽罐中。飛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加註燃料、準備和檢查設備等,需要用時3個小時。飛彈從設置在潛艇尾部的發射台上實施發射;再次研究了科夫發射台橫搖和縱搖的穩定方案。當時一個最大技術問題是如何獲取、儲存和加註P-1和P-2飛彈上所用的液氧。
根據第二種方案,在611型潛艇上布置兩枚P-101飛彈和1座發射裝置。這型飛彈研製工作最早是由第88研究所特種設計局4處(總設計師Е.В.Синельщиков西尼里希科夫)開始進行的,是在使用硝酸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德國「瀑布」地空飛彈基礎上進行研究。1949-1950年,在陸地上進行了P-101飛彈的試射。而海上發射的P-101飛彈不僅可以攻擊海上目標,還可以攻擊空中目標。
AB611型潛艇飛彈發射筒周圍艙室結構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WZSnUBd8y1i3sJJo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