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定期存款到底是不是傻子、到底有沒有必要。我說說我身邊兩個真實的事例吧:
我的一個朋友老趙,上了大半輩子班,現在工資每個月上萬。
你說怪不怪,他從上班開始,硬是沒有在銀行存過一分錢,更不要說存定期了。他這種人,恐怕在全國來講,都是不多見的。
他的工資收入都拿來幹什麼了呢?
除了日常開支,全都用在炒股上了。
他剛開始上班時,工資是發的現金。每次拿到手後,一到周末,就馬上存入到股票帳戶中,用於炒股。
後來,單位發工資改成了工資卡。他轉錢就更方便了。下午一下班,就到自動櫃員機上,把當月的工資轉到股票帳戶里,怕晚了耽誤買股票。
這麼多年來,他的工資收入除了購買了一套單位修建的經濟適用房外,幾乎全部投入到了股市。
因為我也炒股,跟他也經常碰面,有時候還在一起喝個小酒。
每當談起這麼多年來炒股的盈虧,他都是唉聲嘆氣直搖頭。
說道:現在股票帳戶上的錢,還沒有他現在一年的工資多,而且都被套得死死的,動都不敢動,怕越動越少。想買個車開開都沒有多餘的錢。
我的另一個退役戰友,前幾年轉業時,選擇了自主擇業。因為他喜歡自由和單幹。
他的理財方法和理念,正好和我這個朋友的觀點相反,做法也要保守得多。
他過去長期呆在部隊,在理財上,除了到銀行存錢外,其他的如什麼炒股、基金、投資分紅、入股等等,都是一竅不通,也不了解。
這麼多年來,反正他只認準了一條,就是每個月發了工資,留下日常生活開銷,剩下的全部都存入銀行。等攢到上萬的整數了,就轉存成定期。因為定期存款利息要多一些。
前些年,他一個月的工資才四、五千塊錢,一年下來,銀行存款就能積攢到三、四萬。
年復一年,這麼多年下來,他用存款在省城給自己換了一套180平米的大房子,給兒子也買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並給自己和兒子各買了一台中檔車,而且銀行里還有百十萬的定期存款。家庭的小日子過得輕輕鬆鬆、有滋有味的。
從我這兩個朋友和戰友的理財方法上看,你也就清楚在銀行定期存款是不是傻子、有沒有必要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工薪族,都是靠在職場上上班工作,每個月掙一份工資收入吃飯的。要想慢慢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要想慢慢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還是要慢慢地攢錢存錢才行。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有勤儉節約、勤儉持家和存錢的優良傳統和好習慣,這也為自己和家庭提供了應急的保障。因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經濟困難缺錢花的時候。如果平時注意節儉,養成存錢的好習慣,積少成多,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手裡有錢就能應急,手裡有錢就心裡踏實,完全是一件好事。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個人在經濟拮据的時候,有時候就差那麼幾十元、幾百元、幾千元錢,就辦不成事,就把一件事搞砸,甚至是徹底失敗,永無翻身之日。因此,平時慢慢多存錢,以備不時之需,既可以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又不用給別人添麻煩,更不用到處去乞求別人,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平時不習慣存錢,遇到用錢的時候沒有錢,一定會傻眼的。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對於我們大多數工薪族來說,工作辛苦,工資收入不高,家裡要買房買車,小孩要上學出國,父母看病養老,等等,都需要錢。可以說,沒有錢寸步難行;沒有錢,就沒有尊嚴;沒有錢,就沒有自信心。財大氣粗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對於每一個人光靠工資養家的人來說,平時還是到銀行多存點錢好。對於那些有風險、不保本、高回報的理財,還是小心謹慎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