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平安的「五篇大文章」

2023-12-30     36氪

原標題:2023中國平安的「五篇大文章」

實際上,為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平安早就謀定而先動。

2023年,是中國金融行業十分重要的一年。自今年3月開始,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拉開帷幕,擘畫了新的金融監管頂層設計。10月30日至31日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

遙相呼應的,是12月11日至12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導的精神: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這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份定軍心的「行軍路線圖」:要想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將著力點放在「五篇大文章」上。

實際上,為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平安早就謀定而先動。這些年,奇點來襲中,它打造的綜合金融模式,以科技為基石,以「綜合金融+醫療養老」兩大商業模式為依託,聚焦中國市場多樣化的金融、生活服務需求。這裡面囊括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五篇大文章的要義。

也正是中國平安的前瞻性,2023年,面對著市場的持續深度調整,不少金融企業一籌莫展之時,平安憑藉「五篇大文章」,實現了韌性生長。

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繪出平安地圖

1988年,順應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國平安領行業風氣之先,推行「保險行銷」的服務模式。一個個平安代理人、業務員主動走街串巷,將保險意識、保險服務送到千家萬戶。這是中國平安的起點。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平安所做的遠遠不止是「保險行銷」,其業務已經涵蓋金融投資、金融服務、保險,以及投資管理、科技和其他服務。可以說,至2023年,他已經用腳步丈量了一幅「平安地圖」。平安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其中,有人流如織、燈火輝煌的大城市,如北京、廣州等,也有地瘠民貧、偏鄉僻野的小鄉村,比如新疆吐魯番郭勒布依鄉、寧夏彭陽縣城陽鄉等。

除了給小微企業和新市民等重點群體提供信貸、保險等金融支持外,平安還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將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領域、助力鄉村振興。比如中國平安留下腳印的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新村鎮白郢村。這個小鄉村的農戶,因中國平安的到來,得到了扎紮實實的好處。

中國平安給他們帶去的是「五大文章」中的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之所以被稱之為世界性難題,是因為需平衡好風險、效益和成本的關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迎難而上的中國平安,始終將普惠金融當作戰略和業務發展的價值基石。2023年5月23日下午,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親手將15萬鄉村振興卡,交到了一位村民手中。鄉村振興卡,是中國平安旗下公司平安銀行,推出的惠及廣大農村居民的銀行借記卡。

不僅如此,中國平安還為當地農戶,量身定製了惠農金融服務,比如蘆蒿產業惠農貸。具體操作是這樣的:通過專項額度,以種植面積、歷史數據作為收入依據,平安授信支持種植農戶,首期授信1000萬元。「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一個客戶、一個帳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解決方案,平安立旨高效可控地服務好「長尾」普惠客群這一項系統工程。平安還為當地卡車司機群體提供了融資服務。截至2023年4月25日,平安在阜陽地區已為司機放款256戶,貸款金額6760.56萬元,貸款餘額2940萬元。

一排排現代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瀝青公路縱橫交錯,於這樣的現代文明發展變化中,平安很早之前就敏銳地捕捉到,發展綠色金融成為實現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必行之策。這家金融巨頭在兩個層面,做到了發展綠色金融。一是推動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如平安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踐行綠色金融發展。截至2023年12月,平安集團積極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資金幫扶鄉村產業發展。

另一個是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平安很早將ESG核心理念,以及標準融入企業管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雙管齊下之後,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在實體經濟發展上,累計投入逾8.27萬億元。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1409.29億元,綠色貸款餘額1349.26億元。2023年上半年,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7.35億元。

將視線範圍擴大,平安綠色金融的行動是全方位的。這家企業還從內部職場出發升級金融行動,「共有19個職場建築項目獲得了國內外認證,每年碳排放減排量不斷下降,僅去年就同比下降20%。」平安集團聯席執行長郭曉濤,在2023年12月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透露。

科技、數字、養老金融為「未來」護航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網友留言道。

網友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近兩年來,在持續深度調整的大環境中,小到個人大到公司,都宛如一粒塵埃。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博得一份安全與保障,是每一個人的心之所向。對此,平安早用各種險種,比如車險、旅遊險、意外險、健康險等,為人們的未來保駕護航。但眼下,備受關注人們的,還有養老方面的問題。

這其中的邏輯在於: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緊迫下,銀髮經濟成為了新增長點。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發展銀髮經濟」。銀髮經濟與老齡化趨勢,與養老金融完美契合。並且,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發展養老金融既是國家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指引,又是面向未來業務增長的重要布局。從現實來看,我國養老金融市場規模也正逐步壯大。全國老齡委更預測,到2030年,我國養老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2.3萬億元。由此可見,養老金融市場,是一片藍海。

其實,平安早就視角放到了養老金融上。平安養老險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成立的養老險公司,這家公司依託平安集團內平安健康、北大醫療等資源,為客戶提供「保健+健康」的一體式服務方案。早在2022年7月,平安養老險公司註冊資本,從48.6億元增加到116.03億元,再次成為我國註冊資本最大的養老險公司。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平安集團新增客戶中 30% 來自醫療養老生態圈,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的客戶客均合同、AUM 為 3.42 個,5.61 萬元,分別為不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客戶的 1.6 倍、3.4 倍。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也是為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平安還用科技助力金融。比如平安集團旗下公司平安健康,打造了專門為醫生服務的「ChatGPT」AskBob 智能醫生。這個智能醫生基於4000萬醫學文獻、20萬藥品說明書、2萬臨床指南等中英文醫療知識圖譜,以及融合深度學習模型,可為醫生提供個體化精準診療推薦和輔助決策。

這也正是平安集團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平安集團定下科技戰略已有十年之久:2013年,提出「科技引領金融」的戰略;2017年,正式確立了「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戰略;2018年,開始探索人工智慧與數字化應用實踐;2019年,提出了「全面數字化戰略」。十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23年,平安不斷升級科技金融戰略,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人力、物力。

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擁有超 3200 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巨大投入背後,平安集團收穫頗豐。截至今年9月末,平安集團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08萬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其中,平安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領域位列第一,在區塊鏈和雲計算技術領域亦位列前五,成為唯一一個四項重點技術均躋身前五的專利權人。

在數字金融方面,平安集團也不容小覷。「已經進入到數字化3.0多維認知的階段。平安集團從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經營三個層面,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郭曉濤在公開場合介紹稱。從數字化經營方面來看,平安通過機器、AI加人工輔助實現去中間化、去手工化。數字金融為平安實現了降本增效,以數字化運營所帶來的效果為例,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平安內部已節約超過200億成本。平安認為,在數字化運營持續進行中,未來幾年綜合產能會提高160%以上。

平安高質量發展的「秘密武器」

2023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雖然這一年市場持續深度調整,大盤和保險板塊也遭遇逆風,但平安的基本面並沒有停滯倒退,反而憑藉五大文章於逆勢中韌性生長。

保險業務是平安的壓艙石。12月13日中國平安披露的保費數據顯示,其單月和累計數據均遠優於市場預期。1-11月,平安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383.78億元,同比增長4.52%。一些同行,如中國人壽增速為3.9%,新華保險增速僅為1.91%。

壽險素來是平安保險業務的中流砥柱,其在今年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前11月,平安的人壽險收入是4339.49億元,占全部保費收入的58.77%,接近六成。平安的壽險保費增速為6.84%,快於整體保費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歸母凈利潤875.75億元,歸母營運利潤1124.82億元,年化營運ROE達16.7%。太平洋發布研報稱,給予中國平安買入評價。評級理由主要包括:壽險新業務價值增勢顯著,渠道效能持續提升;財險穩定增長;銀行業務業績穩中向好,加快數字化及資金同業轉型。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平安集團的銀行業務。在新銀保渠道日漸崛起的當下,銀行業務在平安集團中的權重也越來越大。在財報中,平安集團甚至將平安銀行定義為集團團體業務的「發動機」,渠道優勢凸顯。2020年,平安銀行為集團貢獻了11%的歸屬凈利潤,2021年提升到21%,2022年又進一步提升至31%。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實現凈利潤396.35億元,同比增長8.1%。

無論如何,也正是因為於逆勢中韌性生長,2023年的平安集團收穫了不少點贊卡。比如首個企業家精神百強榜,位列榜首的正是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這個榜單的形成,基於一套可量化的企業家精神指標體系設計。包含四個一級指標,即社會和國家責任指標、創新創業指標、社會市場經濟指標和國際形象指標。

這四個一級指標,與平安集團一直踐行的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科技金融、養老金融所呈現出的價值觀不謀而合。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體現了平安的社會和國家責任指標,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詮釋了平安集團的創新創業指標、社會市場經濟指標,而養老金融與其他四篇大文章一起,構築起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穩健發展的國際企業的形象指標。

再比如全球最具價值保險品牌500強。這個榜單最核心評選指標是財務績效數據(包括利潤、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定價支持等),其次是客戶評價(包括知名度、聯想度和美譽度)和未來預期(重複購買、競爭者策略等指標衡量)。2023年,平安以品牌價值447億美元,位列全球品牌價值榜第30位、全球金融企業第5位,連續七年獲得「全球最具價值保險品牌」。由此可見,外界對平安是高度認可。

這背後,不僅僅是平安穩健的業績增長,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更是平安對保險初心的堅守與踐行。「平安既是我們的名字,也是我們的使命。」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曾說。

從一家偏於一隅的保險公司,成長為今日覆蓋全金融領域的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30年來的公司治理案例,是一個可供其他企業借鑑的樣本。不單單是做好了普惠金融、數字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五篇大文章,「平安還形成了體現核心競爭力的市場化原則、專業化管理、國際化標準三大基石,這種先進的運作機制和獨立的經營體制,成為平安綜合金融成長的原動力。」有業界人士如此總結道。

這也是中國平安不僅能夠穿越周期,還能於逆勢視線韌性生長的秘籍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3c1365ddb5b219289e51048af9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