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研共創,如何把冷光美白帶進家裡?

2024-10-26     36氪

電動牙刷,還能創新嗎?

越來越多電動牙刷進入了洗手間。從2016到2023年,中國電動牙刷消費滲透率從1.6%增長至12.2%,可見已有不少人嘗過了電動牙刷的甜頭。

而事實上,世界上首支電動牙刷,其用處並非口腔護理,而是為了讓手部有缺陷的病人刷牙更方便。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人發現了電動牙刷的益處,它也真正走進消費者家裡。2003年,電動牙刷也一舉擊敗汽車、電腦、電話等,當選為「美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發明」第一位。

技術變革是撬動市場的槓桿。只有產品不斷革新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時,才能被更大的市場所接受。

相比海外,電動牙刷進入中國市場較晚。明顯增長出現在2018年前後,130多個電動牙刷新品牌亮相。彼時,電動牙刷也開始從替代手動刷牙的工具,進化到智能屏顯、多元設計等,逐漸靠攏消費者真實需求。

那麼,電動牙刷一定對口腔健康有好處嗎?放在5年前,答案也許要猶豫,而在今天則是肯定的,這是市場需求與技術方向雙向奔赴的結果。同時,消費者向電動牙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刷得乾淨,還要關注顏值。

在口腔美護頭部品牌倍至的調研中,存在口腔問題的人群有63.3%認為自己「牙齒不夠白」,51%的用戶存在「牙齒黃、牙漬」等問題。據測算,2024年,牙齒美白市場規模預估超122億,同比規模增長12.2%。

電動牙刷也能做到美白嗎?還真可以。在10月24日~10月27日的國際口腔器材展覽會上,倍至推出了冷光美白電動牙刷,搭配活氧美白牙膏的一套組合產品。從產品效果和使用體驗層面,倍至將專業級冷光美白搬進家裡,長期堅持醫研共創的突破性成績,也是撬開口腔顏值經濟市場的新技術。

美白和健康,可以同時擁有嗎?

在顏值當道的今天,擁有一口白牙,是多數消費者的追求。

極致的清潔效果是實現美白、健康兩個目標的充要條件,也成為各大廠商的發力重點。

縱觀電動牙刷的發展史,從物理清潔、到聲波牙刷時代,再演進至智能電刷時代、光波AI智刷時代,一個共性的追求是,清潔牙菌斑,讓效果更顯著。

但清潔效果不一定等於美白。如果從牙黃的成因分析,牙菌斑只是成因之一,還有可能是牙釉質變薄或脫礦、透出黃色牙本質;再或者是色素深層沉積,牙本質顏色變深。

那麼,牙白一定等於健康嗎?同樣無法畫上等號,市面上目前已有的牙齒美白產品/方案,可以說是看得見效果的可能傷牙,不傷牙的效果差。

比如美白牙膏用了一個月,感覺和普通牙膏差別不大;美牙儀有一定美白效果,但牙托貼合度低,白的不均勻;在診所做冷光美白倒是立竿見影,只不過太貴,又容易造成牙齒敏感酸痛,且需要長期復購。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美白牙膏主要都是通過物理摩擦或過氧化氫進行美白的,都很難談得上健康。

在美白問題上,消費者需要安全、有效、又易用性強的產品。因此,倍至盯上了消費者每天都會使用的電動牙刷和美白牙膏,在效果上下功夫,在安全上搞科研。

倍至工作人員向36氪表示,本次聯合資深口腔專家開發的冷光美白組合,就是以院線美白技術為靈感,進行家用化研究,讓消費者在日常刷牙清潔過程中,順便把牙齒變白變美。

想要把冷光美白搬到家裡,一方面,要看得到清潔美白效果,另一方面要做到便捷易用,

清潔層面,經第三方機構檢測,倍至舒適化冷光美白電動牙刷可以達到牙齒1級的清潔效率。其選用了高頻聲波電機,可以帶動刷毛產生每分鐘31000次的高頻震動,做到了清潔的基礎線。

美白層面,該產品可以說是刷一次,白一次,提亮程度肉眼可見。使用1次,牙漬減少12%;14天,美白21度;28天,亮白達成4倍,逆轉陳年牙漬。這樣的美白實力,很難讓消費者說不。

同時,和倍至美白牙膏的組合使用,也給美白開了buff。在電刷冷光能量的催化下,美白牙膏活氧成分分解色素得到加速,實現2.25倍加速美白,冷光+活氧結合的方式,並不只是加法,更是一種激活。

更為基礎的是,倍至讓冷光美白變得便捷易用。牙刷、牙膏結合的美白方式,無疑是門檻最低切入用戶生活的方法。早在20年前,中國人對口腔護理的認知還比較粗放,就是靠一支牙刷、一管牙膏走天下。從此入手,減少了用戶學習的過程,也更容易建立消費者粘性。

其次,牙齒著色與飲食、生活習慣的有關。牙齒美白本來就需要周期性重複才能看得到效果,只有最容易堅持的用戶習慣,才有機會讓消費者輕鬆長效美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使用方法簡化為「每日刷2次,每次3分鐘」,倍至儘可能地拉低了美白門檻。

冷光美白能做到家用,實則考驗的是融入生活場景的能力。比如,在開發美白牙膏時,倍至選擇使用PAP(一種相對安全溫和無刺激的過氧化物)作為配方成分,相比多數院線美白使用過氧化氫,刺激性較弱,兼具了美白效果和舒適性。

倍至需要更細膩,讓口腔護理如人飲水,無痛感的進入生活。「我們還專門添加了天然珍珠岩微粒作為物理摩擦成分,這種材質不容易傷害牙釉質,能夠溫和地清潔牙齒,對牙齒敏感的人群來說,也十分友好。」倍至工作人員告訴36氪。

把冷光美白搬到家裡,需要做哪些準備

把專業冷光美白技術集成到電動牙刷上,並不是一件易事。

院線冷光美白見效迅速,但操作不當易造成牙齒敏感,且無法直接轉化為家用,這是倍至在近千個研發日夜中遇到的挑戰。

拆解來看,想要同時實現冷光的美白力和家用牙刷的安全性,要在哪些方面創造可能?

倍至首先在刷頭上解決問題。需要提及一個冷光美白和清潔度間的矛盾點:讓刷頭髮光容易,但難點在於讓冷光光線穿過刷絲到達齒面,就需要保證足夠的透光率,同時不降低植毛率,不會影響清潔力。

清潔和光能傳輸,似乎必須要進行取捨。因此倍至將原有的結構推翻,用新的思路做設計。

因此,倍至先從刷絲入手,解決導光問題。刷頭中間導光部分採用德國貝綸進口pedex刷絲,可以讓冷光直接通過刷絲本體傳導,照射到牙面上,可以實現4倍的光能強度;首尾兩端採用星光絲,可以深入齒縫清潔,兩側是超國標兩倍的磨圓護齦刷絲。這種情況下,能夠提升58%植毛量,一個刷頭約有2000+根刷絲,光能、清潔力,做到了全能。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忽略更換刷頭,這容易引發各種口腔問題。所以倍至在刷頭加了兩簇褪色刷絲,使用三個月後自然褪色,提醒用戶及時更換刷頭。

這樣,從刷絲選型到結構設計,一款具備清潔力和美白力,家用的冷光刷頭就此誕生。

家用冷光美白的另一難點在於,院線專業級別的冷光強度,比市場上大多數產品都要大。想做到冷光美白,牙刷傳輸的電流功率也會變大,電子版散熱難度也相應增加。

常見的設計是通過磁場感應,把手柄的電能傳輸到刷頭上的方法,但這會導致續航能力下降,影響使用體驗。

倍至給出的解法是,重新設計一套能量灌注系統。通過pin針做導電結構,在不改變電機輸出軸體積的前提下,直接向刷頭端穩定傳輸大功率電能。

打破常規套路,讓刷頭光源達到專業級的冷光能量,才有了冷光美白的家用可能,這也沉澱為了倍至自己的專利技術之一。

在光源選擇方面,倍至選用了專業級的460nm冷光,這種波段的光除了能夠很好地促進美白劑的氧化反應,更主要的是,它沒有光熱效應,不會對口腔產生熱刺激,這也同樣體現了倍至對用戶展現的「溫柔」。

這種「溫柔」則來源於倍至長期以來,醫研共創的產品研發堅持。

以倍至美白牙刷為例,從產品設計開始,倍至就會和醫生共同基於循證及科學邏輯對產品原理進行確認。

在產品功效定義為美白清潔二合一後,倍至會聯合醫學顧問深度研討產品技術方向,並以電刷為產品載體,明確做院線冷光技術家用化改良。技術變革的雛形,便來自醫生對用戶口腔需求的長期跟蹤。

此外,醫生也會基於院線美白技術的深度分析及臨床經驗,找到更多院線美白的缺陷,並提供技術、美白配方的改良建議。例如,院線冷光美白價格昂貴、美白過程中的強烈不適感、美白成分刺激性強等問題,都是隱形的痛點。

美白牙膏選用PAP作為配方成分,就是結合了倍至醫學團隊的指導,做了大量體外測試和人體美白效果測試後的選擇。

最終,倍至也會聯合測試機構也會對產品組合的功效進行臨床觀察研究,在臨床通過且獲得醫生認可的情況下,才能把驗證過的產品給到消費者。正是因為嚴格要求,倍至美白牙刷經歷了3年的研發周期。

也因此,即使拋開美白去看,倍至冷光美白電刷同樣是一支綜合實力強勁的智能化電刷。

面對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倍至通過小程序互聯的方式,讓用戶了解自己近期的刷牙數據。同時,還能一鍵把AI模式導入到電刷中,獲得AI定製的專屬刷牙模式,做到「牙刷不斷匹配主人,越刷越順手」。

技術賦能讓倍至不斷滿足千人千面的需求,據悉,倍至為冷光美白牙刷搭載了6枚智能晶片,「我們還支持終身免費功能升級,持續開發更多智能模式,去滿足更細分的口腔潔護需求,讓牙刷成為用戶的一站式口腔潔護工具。」

電動牙刷,還能創新嗎?

在電動牙刷進入中國市場的早期階段,「沒有技術壁壘」是消費者和行業人士對電動牙刷的共識。這是因為,電動牙刷的構成相對簡單,主要包括電機、主板、電池、傳動組件、外殼等,原理也就是通過電機震動帶動刷頭垂直或旋轉擺動來清潔牙齒。

這樣的產品結構,在中國供應鏈面前,可以說沒有任何挑戰。白牌代工是電動牙刷行業的普遍現象,自研可以說是電動牙刷企業的稀缺品質。堅持在研發層面下苦功,讓倍至以創新的品牌樣貌,逃出同質化高、打價格戰的怪圈。

此外,堅持醫研共創,醫生和工程師的組合,讓倍至沉心研發,也讀得懂市場,才走出了一條創新道路。

創立之初,倍至的產品線主要圍繞沖牙器,而並非市場更大、用戶更廣泛的電動牙刷產品。

相比電動牙刷來說,沖牙器實則是小眾賽道,是為了解決如正畸、牙列參差不齊、牙周炎、種植牙等更深層次口腔問題而存在的單品。但是,研發、打磨沖牙器這條路,倍至也走了6年之久。

雖不是大市場,但沖牙器卻是問題口腔需要的關鍵單品,這也是倍至,一家致力成為全球牙醫信賴並推薦的口腔美護品牌,願意沉下心打磨的原因。

堅持循證醫學,讓倍至收穫了不少獨一無二的成績。

從倍至不算長的品牌年輪里,它已斬獲270餘項國內外授權專利。它也是首個通過GCP臨床認證且唯一發表SCI論文的沖牙器品牌,在沖牙器的行業標準中,也多次出現倍至的身影,甚至倍至6年的醫學成果、專利,沉澱彙編成了「倍至紫寶書」——《倍至沖牙器工程原理及臨床功效彙編》。

只有醫研共創,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以醫學的視角看待市場需求,也才是打磨好每一款產品的核心。

臨床驗證是倍至每款產品必經的「考驗」。倍至一直有在跟各大口腔的院校去做合作,包括醫院科研專利轉化上,都能看到倍至的支持。

倍至還成立「專家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馮希平教授、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趙志河教授、北大口腔醫院羅奕教授、臨床口腔醫學博士陳越洋,共同探討未來口腔護理的臨床應用和新功能開發。

醫院和市場共同碰撞需求,其實也滿足了消費者的真實需要。讓技術,丟到市場中,聽市場真實的水花,才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消費者的口腔問題。

時至今日,在電動牙刷的紅海戰役中,實際只有創新者才能跳出內卷的桎梏,不斷找到藍海空間。

面向未來,電動牙刷仍有不少探索空間。比如光技術在美容領域應用十分成熟,光波智刷的能否實現單一光波或組合光波來實現美白、消炎、年輕化、癒合等功效;電動牙刷會否成為消費者的私人口腔助手,結合AI、智能化人機互動,為口腔預防與護理保駕護航……

從日常生活中改善口腔問題,是真正的創新者才能解決的明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28273e0864111de887ea98b79cfe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