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很多人吹捧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這些名聲不好的君王?

2022-06-15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為何現在很多人吹捧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這些名聲不好的君王?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適。

華夏有著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但是這五千年來,到底發生的什麼事,我們只能從史書中去發掘,隨著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愈發的意識到,史書也不一定客觀,於是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剖析古代的歷史。

歷史學家從浩如煙海的史料當中抽絲剝繭,還原了一個個歷史真相,而這些真相絕對不是人們所了解的那麼簡單,首先我們來說說商紂王。

商紂王是西周一種惡諡,他的本名叫子受,即位之後稱「帝辛」。

西周武王討伐商朝時,作《牧誓》,他一一列舉了帝辛的罪名: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

周武王對指控大多是:聽信婦人的讒言、不重視祭祀、對百姓暴虐武道,遺棄了同祖兄弟。

周武王這些指控可以說是當時最貼切實際的一種評價,但即便如此,周武王都沒有說妲己禍國、酒池肉林、炮烙之刑這些。至於這些都是後世慢慢牽強附會出來的。

炮烙之刑出現在很多史料當中,《史記》、《列女傳》都認為這是紂王為了取悅妲己的一種酷刑,但根據鄒誕編寫的《史記集注》來看,炮烙並不是指刑罰,而是在鐵絲網下放置碳火,指烤肉用得一個銅格。

從這些來看,就有很多的問題,甲骨文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就認定了帝辛的功績,說:武王克殷實僥倖,萬惡朝宗集紂軀,並呼籲: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然而隨著《封神榜》演義,妲己、帝辛的負面形象根深蒂固。

再來看看秦始皇,作為平定六國,一統天下的皇帝,秦始皇有著「千古一帝」和暴君兩個稱呼。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開創了封建帝制,自稱「皇帝」,又推行「書同文、車同軌」這份功績不能遺忘,但秦朝僅僅存在了十餘年就滅亡了,人們將其歸咎為暴政。

秦始皇的暴政一般為:焚書坑儒、大興土木。

焚書坑儒出自《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而「焚書」和「坑儒」完全就是兩碼事,焚書這件事,秦始皇推脫不了,但燒得一些書在官方都有記載,只是少了一些西周典籍。

而儒士也不是指著讀書人,而是方士,方士受命給秦始皇練長生不老藥,按照秦法規定,他們若是沒有做到就要治罪,他們十分害怕,就四處傳播謠言,說秦始皇剛愎自用、濫殺無用,於是秦始皇就將他們抓了起來,坑殺於咸陽,這就是歷史上的坑儒事件。

至於大興土木,修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這些也確實動用了大量的勞動力,秦朝剛剛一統天下,理當休養生息,大興土木工程,確實讓秦朝如牛負重。

但這些東西一修建出來,就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他的舉措就跟隋煬帝一樣。隋煬帝同樣有著暴君之稱,同樣也是大興土木,為了看美女,還修建了一條大運河。

其實水運一直都占據著歷史主導地位,溝通南北水運,除了能推動經濟,軍事行動也十分必要。

隋朝大運河也不是隋煬帝最早主張修建的,早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開鑿運河,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運河已經遍布中國大江南北,隋朝開鑿大運河只是將這些自然運河連成一氣。

隋煬帝興師動眾開鑿了隋朝大運河,導致隋朝經濟面臨崩潰,開通之後,唐朝接手,唐朝也在疏通、開鑿,而此時大運河已經能夠通航,通過這條溝通南北經濟河道,唐朝也步入了盛世。

一個盛世的出現絕非一代帝王的努力,往往都需要數代人治理,而走向衰敗只需要一代足以,嘉慶帝即位之後,清朝就已經走向了沒落,但能說這是嘉慶的鍋嗎,這些都是乾隆給他、康熙留下了爛攤子。

要不是康熙、乾隆之間還有一個殫精竭慮的雍正,恐怕清朝都難以撐到慈禧出現。

歷史要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是非功過,也有後人評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bf9ca634dc41b53b66b186a06517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