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手足口:孩子高燒後,手上腳上嘴裡長滿紅疹,還帶著水皰

2023-06-26     丁香媽媽

原標題:親歷手足口:孩子高燒後,手上腳上嘴裡長滿紅疹,還帶著水皰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這種傳染病,好發於 5 歲以下兒童,一旦中招就發燒、起疹、嘴裡長泡,孩子難受不說,還有可能發展為重症。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這個病?得了之後怎麼辦?如何護理能讓孩子舒服一些呢?

丁香媽媽今天分享一個詳細且真實的「手足口」患病經歷, 比高燒更可怕的、更折磨人的是娃嘴裡皰疹引發的進食困難,這位媽媽的護理方式非常有參考。

希望大家看完,能對「手足口」多了解一些,能提前預防,即使遇到也能更冷靜,知道如何處理孩子能更舒服。

以下故事來自丁香媽媽 APP 用戶 @遠仔麻麻

星仔自出生以來,除了出過幼兒急疹及打麻腮風疫苗發過燒,這一年身體一直挺好。

誰能想到,剛過完周歲生日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 「大病」。

緊張:突發高燒

疑似手足口

3 月 20 日:突發高燒

過完星仔周歲生日的第二天晚上,我們一家四口照常出去散步。那時候,星仔的狀態還很好,在小區的小廣場上,追在哥哥屁股後面跑來跑去。

沒想到剛帶星仔回家就發現他發燒了,一度高達近 40℃。考慮到他比較小,又擔心他體溫高睡不好,就趕忙給他吃了布洛芬。

吃了藥,但燒一直沒退,凌晨兩點再次升到 39.2℃,就又給他吃了一次布洛芬。

當時還納悶, 為什麼這次發燒,體溫一直退不下去。

3 月 21 日:開始出紅疹

第二天早上,星仔體溫又飆到了 39℃,不得不第三次給他吃布洛芬。

起床的時候,還發現他下巴多了兩三點紅色的點,當時以為是夜裡蚊子咬的,就沒太在意。

上午持續觀測星仔的體溫,一直在 38℃~39℃ 之間,精神有點兒蔫,但不也算太差,就是 不太願意進食,連平常最愛吃的麵條和香蕉也不吃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星仔下巴的疹子突然增多, 原本紅色的小疹子開始變大,並慢慢變成水泡狀皰疹,口水也越來越多。手上、腳上和背上也開始冒紅疹。

我當時第一反應是:

這肯定不是蚊子咬的,那會是什麼呢?水痘?不像啊,我小時候出過水痘,不是這樣子的。

被毒蟲咬了?不對,這兩天沒帶他去植物多的地方。

濕疹?也不對啊,遠仔長過濕疹,不是這樣子的。

手足口?現在確實是高發期,不過我們打過疫苗了,不應該感染呀!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我趕忙在丁香媽媽 APP 一頓搜索,發現症狀確實比較像「手足口」:

首先,右手手心、下巴和背上已經有紅疹和水皰疹;

其次,持續發熱,並伴隨有拒食、精神萎蔫的症狀。

還查到手足口疫苗只能預防 EV71 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病並減少重症,但不能預防所有的手足口病,3 歲以下的孩子尤其要注意。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APP 孕育百科截圖

我一下子慌了, 星仔才 1 周歲,萬一重症怎麼辦?當即立斷,讓隊友趕緊帶星仔去醫院。

到了醫院才發現,「兒童急診」排隊超長,我們前面還有 30 個人在等待,至少要等上 2 個多小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最終決定先帶星仔回家,挺過一夜。如果明天症狀沒緩解,再立馬來醫院。

從醫院回來,星仔晚飯幾乎沒吃,就躺我懷裡吃了幾口母乳,精神狀態覺也越來越不好,想睡又無法入睡,表現得愈發煩躁。

給他洗澡的時候,我發現 手上和背部的紅色小疹子又增多了,腳上也冒出了水泡狀皰疹。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老母親第一次遇到這種病症,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前半夜, 星仔一直都很煩躁,睡得極不踏實,時間最短的一次,剛睡著 5 分鐘不到就又開始哼唧了。

我給他喂母乳,他也不吃,平常他可是最愛吃母乳入睡的。我嘗試著給他放個音樂,又抱著哄他,他才勉強睡上了一小會兒。

我完全不敢入睡,但又很困,就眯著眼,輕輕摟著他,生怕他有啥異常,體溫隔一會兒就量一次。

害怕:紅疹爆髮式增長

趕忙深夜急診

3 月 22 日:紅疹爆髮式增長

凌晨兩點多,星仔更煩躁了,完全不肯吃母乳,音樂也無法讓他安靜。

我給他量了體溫,還是 38℃ 以上,又檢查了一遍他身上的疹子,發現下巴那裡已經有小疹子破了,開始有連成片的趨勢。

背上原來的幾個小點點也變成了一大片,手上和腳上的紅疹也增多了,還出現了更多的水皰狀疹子。密密麻麻的紅疹子,還帶著水皰,看起來頭皮發麻,特別瘮人。

病程發展之快超乎想像,短短五六個小時,小紅疹就爆髮式增長,一下子增加了兩三倍。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看著小小的星仔既煩躁又掙扎,老母親心都要碎了,整個人都是懵的,滿腦子都是各種擔憂:

怎麼這麼快就增加了這麼多小疹子?

紅疹還會不會持續爆髮式增長?

要是等到醫院上班再去,萬一人多掛不上號,處理不及時,出現重症怎麼辦?

......

我趕緊叫醒隊友,一分一秒都不敢耽誤,當下就決定:立馬去醫院,掛急診。

幸好凌晨的醫院,人不多,看診、抽血、出結果、配藥,總共花了不到兩個小時。

結果確診是手足口。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星仔的檢查結果,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醫生說不用緊張,「手足口」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特點就是出疹子特別快,看著兇險,一般接種過 EV71 疫苗的孩子,大多數都不會出現重症。但在家需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現提示重症手足口的表現:

持續高熱

神經系統異常(精神差、嗜睡、嘔吐、頭痛、易驚、煩躁、激動、肢體抖動、肌陣攣抽動);

呼吸異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呼吸不規則);

循環障礙(冷汗、皮膚發花、心率減慢)。

老母親終於稍稍安心了一點兒。

醫生給開了一堆藥,我注意到開了抗生素——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當時有點納悶,病毒性感染需要吃抗生素嗎?

記得很多科普文章提到,目前對待「手足口」病毒沒有任何特效藥,耐心等待它在人體內自動衰敗就行。如果發燒,就多喝水,吃退燒藥即可。

因為星仔狀態越來越不好,我們決定先給他喂藥。我還糾結要不要吃頭孢,隊友堅持說醫生開的應該問題不大,不吃萬一孩子病更重了怎麼辦?

老母親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沒再堅持,按照醫囑給孩子吃了藥。星仔估計是折騰累了,吃過藥就睡著了。

星仔終於睡覺了,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崩潰:嘴裡的皰疹

讓娃進食成為難題

手足口具有傳染性,謹遵醫囑,後續我們一直居家隔離。

由於家裡條件有限,沒有辦法把哥哥和弟弟分開,在照顧弟弟過程,心也一直懸著,擔心會不會傳染給哥哥,但也很無奈。

3 月 22 日早上醒來,星仔精神好了很多,燒也退了。但水泡狀的皰疹還在增多,手和腳增加尤其多,而且很大,特別是下巴那裡的連成了一片,看著特別可怕。

我連抱他都不敢用力,生怕一用力就把皰疹弄破。 最頭大的是嘴巴里的皰疹,破了之後,有一個潰瘍階段,接觸唾液就很疼,不僅讓孩子難受,還非常影響孩子的進食進水。

早餐,星仔一口沒吃,我給他喂奶,他也扭頭不吃。

中午時分,可能真的餓到不行了,終於肯吃母乳了,但吃一口就鬆開,再吃一口再鬆開,可憐兮兮的。

我在網上檢索,說「手足口」的孩子適合吃涼一些的流質食物,晚上專門煮了粥,放涼後喂他,他還是一口沒吃。 而且情緒也不好,動不動就哭。

看著他不吃飯又難受的樣子,老母親真的心疼得不得了,但又無可奈何,真想生病的是自己。

3 月 23 日:進食困難

這一天,星仔身上的皰疹達到了峰值,下巴、腳上、手上、密密麻麻的,摸上去全是疙瘩,腳底板和手心也有,部分變成了很大的水皰,看得老母親密集恐懼症都犯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不過,這些手上、腳上的皰疹就跟醫生說的一樣,看著可怕,但其實不癢也不疼,只要注意別讓孩子抓破就行。

頭大崩潰的還是孩子不吃東西。早上,專門沖了米糊,但星仔吃了一口就不吃了;水煮蛋一給就扭頭;看著哥哥手裡的玉米挺有興趣的,給他掰了幾粒,結果吃了一粒又不吃了。

真的太讓人捉急了,這生著病,還一直不吃東西,怎麼能行呢?

我本著「能多吃一口是一口,怎麼舒服怎麼來」的原則,又給他換成了牛奶,誰知道還是不喝。牛奶不喝,那酸奶會不會好一點?冰冰涼涼的,可以緩解嘴巴潰瘍的不適。終於,他接受度不錯,竟然吃上了大半杯。

下午,給他嘗試吃平常最愛的香蕉,還是一口沒吃。晚飯,專門做的粥,也是喝了幾口就不吃了。

情緒狀態還是比較差,年齡小又不會說,只能動不動就哭,一直粘著媽媽要抱抱。

我已經焦慮到極致,但又無可奈何,除了安撫,就是繼續喂酸奶,涼就涼吧。

3 月 24 日:進食仍然困難

這一天,星仔下巴上的皰疹因為出現比較早,開始慢慢萎蔫凋零,有結痂癒合的趨勢。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估計是生病幾天都沒休息好,早上竟然一覺睡到了快十一點。起床後,星仔元氣滿滿的,還跟哥哥在衣櫃里鑽來鑽去的,活蹦亂跳的星仔終於回來了,我總算鬆了一口氣。

早餐的時候,竟然主動啃了原本給哥哥準備的玉米,雖然沒吃進去幾顆,但老母親已經非常激動了,起碼開始吃別的食物了!

進食仍然困難,中午只吃了兩三口麵條,晚餐只喝了幾口粥,基本還是只接受酸奶。

3 月 25 日:終於開始吃東西

身上的疹子明顯變好,下巴的疹子已經結痂,背上的紅疹也都萎蔫消退了。

進食狀況明顯比前一天好一些,平常愛吃的食物基本都能少少地吃一點,情緒狀態也好了不少,應該是嘴裡的皰疹沒有那麼難受了。

雖然稍感欣慰,但看著星仔明顯的掉肉,老母親還是難過、心疼又自責,就盼著這病趕緊好利索,給孩子好好補一補。

3 月 26 日:進食量好轉

身上其他地方的皰疹也開始慢慢消退,腳踝上的水皰不小心搞破了,形成了一個紅色的凹下去的大坑。

進食量在這一天算是真正恢復了,愛吃的、不愛吃的都抓進嘴裡啃一啃。

老母親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後續就等皰疹慢慢消退了。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總之, 嘴裡的皰疹影響進食,是「手足口」在家護理最崩潰的地方。

這個階段,就是儘量讓孩子舒服一些,不要再苛求什麼「生病不能吃涼的」,補充能量繼續打怪才是正事。

復盤:到底如何

才能避免孩子中招?

這次手足口的病程拖得非常長,從高燒到出皰疹、皰疹爆髮式增長,再到皰疹萎蔫、水皰變小、紅疹消退、結痂、脫皮這幾個階段,一共持續了將近 30 天。

本來擔心哥哥會被傳染,抱著照顧完小的,還要照顧大的的想法忐忑過了這些日子,還好最後哥哥沒有被傳染上。

這麼些天,老母親一面學習,一面反思。每一次生病,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免疫力的升級,對父母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考驗與成長。

「手足口」非常高發,我整體復盤了星仔這次患病過程,總結了一下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反思:星仔到底是在哪裡感染的?

我仔細回憶了星仔前 10 天的行程。因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只有 3 月 19 日下午到小區樓下的遊樂場玩了一下午,結果 3 月 20 日晚上就開始高燒。

因此,基本可以確定是在小區樓下遊樂場被傳染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手足口」之所以這麼容易被傳染,是因為它的潛伏期是 2~10 天,很多孩子感染了,處在潛伏期,沒有直接症狀,不能及時被發現,更不會及時被隔離,因此很容易發生接觸感染。

建議大家 在當地流行的高峰期,儘量少帶或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的擁擠處,特別是不能保證衛生清潔的海洋球池、滑滑梯和搖搖車,儘量少玩。

「手足口」的流行期,南方是春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次高峰,北方是夏秋高峰期,尤其是夏季。

預防是關鍵

「手足口」這個病靠預防是有效的,積極接種 EV71 疫苗,它能預防 EV71 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雖然擋不住所有的手足口病毒,但可以減輕症狀,減少重症機率。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定要儲備一些疾病相關知識

孩子生病,哪怕是最常見的病,都足以讓父母慌得不行,心疼至極。

對於孩子的常見病,了解得多一點,遇到的時候,就能更冷靜一些,知道如何能讓孩子舒服一些,也不容易被過度治療。

我後續在網上深度檢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醫生都會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事實上, 手足口屬於自限性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沒有任何特效藥。

家長要有耐心,學會等待

「手足口」的恢復,就是需要時間,星仔身上的疹子基本上 7~10 天時結痂,沒繼續新增且在消退,但 30 天上下疹子才完全好利索,直到現在手腳上,還有水皰萎蔫後留下的若隱若現的印子。

對待手足口,不用特別焦慮和害怕,出現任何不確定的情況,及時就醫。

本文專家

馬學梅

審核專家

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 院副主任醫師

策劃製作

策劃:林乙乙

監製: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 遠仔麻麻

故事來自 丁香媽媽 APP @遠仔麻麻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e16330c49ce488c8244a57b69045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