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變鹽鹼地為寶地,中國已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2024-01-15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專家點評:變鹽鹼地為寶地,中國已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趙文傑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有三大夢想:一是「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全球」;三是「在鹽鹼地上種水稻」。夢想一的實質是實現水稻高產,讓人們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夢想二的實質是雜交水稻走向世界,解決全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夢想三的實質是研究耐鹽鹼海水稻,推進億畝鹽鹼地「荒灘變良田」。

為了實現夢想三,袁隆平院士在2020年1月14日特別推出「袁夢計劃」,希望未來3年,開發耐鹽鹼地水稻種植20萬畝,向全國推廣到1億畝。那麼,什麼是鹽鹼地,我們為何要開發利用鹽鹼地?開發鹽鹼地有何方法?中國在開發鹽鹼地方面有何實踐經驗?在本期《小康》雜誌中,封面故事圍繞「喚醒鹽鹼地」做了非常精彩和系統的梳理展示。

鹽鹼地作為包含鹽土和鹼土的土壤,由於土壤表層鹽鹼聚集,地表植被覆蓋度整體偏低,一直有土地「頑症」之稱。但是鹽鹼地又是重要的後備耕地,目前我國有5億多畝具備開發利用潛力的鹽鹼地,面積約占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開展鹽鹼地實現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近年來,中國在開發鹽鹼地方面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實踐,已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在本期雜誌中,《山東東營:發展鹽鹼地農牧業》一文生動展現了位於黃河三角洲核心區域的東營市,通過發揮科研優勢,初步探索出「以鹽適種、生態優先、用養結合、提質增效」的可借鑑、可複製推廣的鹽鹼地綜合利用特色之路;《河北黃驊:昔日鹽鹼地,今朝新糧倉》一文詳細總結了地處渤海之濱的黃驊市,多年來在全面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方面探索出土壤改良、深化旱鹼麥產業全鏈條升級的有效措施;《內蒙古五原:鹽鹼地上的綠色變革》一文全面呈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在挖掘鹽鹼地潛力方面因地制宜,多管齊下,通過「五個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項目整合、土地集中流轉、運用新科技來確保改良成效,探索出鹽鹼地改良的五原模式。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研團隊投身於鹽鹼地治理這一國際難題當中,也在向世界展示分享治理鹽鹼地的中國經驗。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資深首席專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徐建龍研究員對談,《徐建龍:育一粒良種,護一方糧安》一文精彩分享了其立志做好耐鹽鹼水稻育種的決心和階段性成效;《胡樹文:解開鹽鹼地「增糧密碼」》一文則充分展示了中國農業大學胡樹文教授紮根東北、山東、新疆等地區的鹽鹼地里進行科研攻關,在聯合國為全球鹽鹼地防治提供中國方案的事跡;《馬淑花:粉煤灰改良鹽鹼地》一文為我們深入報道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馬淑花研究員帶領團隊經過多年努力,取得用粉煤灰進行鹽鹼地改良的新突破。

中國已走出的這條康莊大道,雖並非一馬平川,但越走越寬廣。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4年1月上旬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b17fe1a87f477abe2fad787c73dc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