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歲最「可怕」?男孩、女孩差距竟然這麼大

2023-07-23     丁香媽媽

原標題:孩子幾歲最「可怕」?男孩、女孩差距竟然這麼大

網絡上曾流傳過一張圖,據說是英國某食品公司在調查了 2000 組家庭後,得出了男孩、女孩、狗狗的可愛值和年齡變化圖。

結果只有狗狗的可愛度一直穩定在 100,男孩、女孩的可愛值可謂是跌宕起伏。隨著可愛程度下降,可怕程度逐漸增加。

我們把圖翻譯出來給大家直觀感受下:

最初幼崽們都是可可愛愛的。

女孩在 2 歲後可愛值直線上升,遠超 100 ,3~7 歲維持在巔峰狀態;而從 9 歲開始可怕顯現,可愛值直線下降跌到負數,一直到度過青春期後逐步回歸。

男孩在 5 歲前,或許是父母尚且可以忍耐,可愛值一直不增不減,維持在 100,5 歲後直線下降,7、8歲狗都嫌棄,跌到 50 以下;後期隨著成長,可愛值緩慢上升。

這個調查是一個趣味性調查,並不能代表每個孩子情況。 不過,很多看過的家長都直呼:好傢夥!和我養娃的起起伏伏簡直一模一樣,是不是在我家安了監控!

為什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愛值」會有差別?男孩、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0~1 歲

寶寶們都是萌萌的小天使

想必爸爸、媽媽們都難以忘記小寶寶胖嘟嘟的小臉蛋,每一個憨態可掬的動作,第一次對著我們笑的樣子,讓人心都化了。

這個階段,無論男孩、女孩都讓人覺得可愛無比。

圖片來源:giphy

那是什麼造成日後的差異呢?

2008 年,科學家們公布了一項關於寶寶們對於玩具的取向偏好的研究, 發現女寶寶注視洋娃娃的總時間比小卡車長多了,男寶寶每次注視小卡車的時間也比洋娃娃更長。

按理來說,這個月齡的寶寶們連坐都可能坐不穩,玩具也都是搖鈴什麼的,根本不可能理解怎麼玩小卡車和洋娃娃,更不可能知道小卡車要推著玩,洋娃娃可以假裝給她喂飯。

但當小卡車和洋娃娃同時出現在寶寶面前時,他們表現出了不同的選擇。

這個結果似乎也預示了,男寶、女寶興趣不同,男寶興趣在「物」,女寶興趣在「人」。

圖片來源:giphy

在之後日子裡,我們會逐步發現:

女孩黏人,更喜歡和人互動;她們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照顧周圍的一切,她們可愛、暖心的模樣,牢牢俘獲住父母的心。

男寶寶,更多沉醉於自己的世界,看重自己和物品聯繫。

圖片來源:giphy

2~5 歲

女孩,嘴甜暖心小可愛

男孩,嘴笨撒潑永動機

到了 2 歲後,男孩「永動機」特性展現,每天各種拆家、搗亂。

已經筋疲力盡的媽媽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明明老娘已經把「我快不行了」這五字明顯地寫在了臉上了!結果男孩還不知足,還要求跟他玩。

充電 5 分鐘,續航一下午,拒絕了還會不高興,撒潑打滾,發脾氣。

圖片來源:giphy

而再看看鄰居家女孩,雖然黏人,但精力自是沒有男孩那麼法力無邊;看到爸爸媽媽累了,還會體貼鼓勵,互動起來也沒有那麼費聲、費力、費心、費氣!

為啥男孩那麼讓人頭疼?真的是男孩脾氣差,理解能力更差,說話也一般會比女孩子晚呢?

事實還真是如此。

大方向上,男孩女孩都應該在同一階段發展出相似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已經有很多研究結果可以證明,大部分男孩的溝通能力的發展水平一般會比女孩晚 1~3 個月。

換句話說,當大多數女孩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的時候,多數男生還不行。

而多數男孩比女孩的閱讀表情的能力更差, 他們對父母臉上寫滿的不滿不悅,難以察覺。

媽媽是生氣了嘛?媽媽好像是生氣了......媽媽生氣了?

那我多叫幾聲媽媽確認下......

媽媽,媽媽,媽媽......

圖片來源:giphy

這個階段的男寶寶不怎麼會閱讀表情,也不太擅長清楚地通過語言來表達,那怎麼才能把信息傳遞給爸爸媽媽呢?

當然是通過肢體語言啦!他們不分場合,一不高興就倒地蹬腿,揮舞著胳膊,放著狠話,求抱抱......

好好說,不行嗎?他們不太擅長,而且動作比嘴好使。

這個時期的男孩真的一點也無法讓人覺得可愛,甚至貓、狗都嫌。

圖片來源:giphy

那男孩父母怎麼辦?

在日常里,爸爸媽媽可以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給「閱讀表情」能力差的男孩更多示範,並引導孩子也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慢慢的,男孩也會成為那個摟住你,跟你說「對不起,我愛你」的小可愛。

圖片來源:giphy

6~11 歲

男孩,沉穩憨厚終開竅

女孩,敏感自我意識強

等到孩子上小學啦,女孩是不是會持續保持優勢,更加可愛?男孩是不是隨著年齡更大,開竅了呢?

這個階段初期,父母還是會感受到男孩、女孩能力上的差異,但男孩媽媽逐漸迎來「曙光」。

男孩神經大條,但也有貼心一面,比如在母親節會送媽媽一朵常開不敗的樂高花、瓶蓋花等;當然,這樣貼心的事情,是大多數女孩一直都在這麼做的。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男孩在表達能力上可能暫時還是弱勢一方,但空間思維能力已經更強勢了。認路能力已經可以讓父母放心安排他們去打醬油、扔垃圾;好好「恭維」「恭維」,也是干各種家務一把好手。

隨著男孩情緒的越來越穩定,他們熱血自信也越來越能夠被父母接受,被同伴和老師們認可。

不過在這個階段,女孩們隨著青春期的即將到來,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部分女孩,開始有些敏感,情感變得更細膩,你的一句無心之話,可能就會傷害她們。

比如,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媽媽可能會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下,回家和女兒聊起她的小夥伴時:

女兒會問:「媽媽你為什麼總在和她說話,總把我和 ***對比,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話帶哭腔,生著悶氣。

風暴過後老父親、老母親

終於修成正果

進入青春期階段, 男孩、女孩們都進入了尋找、證明「自我」的過程。

爸爸、媽媽們不僅在權威方面受到了質疑,還常被被氣到心梗, 親子關係進入風暴階段。

孩子們悄悄關上屋門,想要更多自己的自由空間;你的勸告,他們也聽不進去; 總想嘗試做與父母說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男娃還算好,言語上的不夠擅長,讓他們和父母衝突不是那麼猛烈;身體的變化讓他們從一開始的好奇和擔心逐漸變成更強的自信心。

女孩由於激素的影響, 身體的變化,會讓她們害羞, 更敏感,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讓父母琢磨不透,要是青春撞上更年期,女兒和媽媽戰爭,一觸即發的戰爭~~~

在開始的可愛值圖表裡面,爸爸媽媽直說,一定是什麼地方搞錯了,為啥給了我這麼一個「冤家」。

圖片來源:giphy

不過,一切的叛逆,都是成長的一部分。畢竟,孩子並不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叛逆、爭吵後,孩子們仍然會悄悄照著父母的言行舉止去學,他們希望某一天能夠自己成為像爸爸、媽媽一樣能夠獨立自主的自己。

爸爸媽媽們別太別灰心,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就好了,相愛相殺之後,溫馨日子指日可待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3] Radzik M, Sherer S, Neinstein LS: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in normal adolescents. In Neinstein LS, Gordon CM, Katzman DK, et al, editors: Adolescent health care: a practical guide, Philadelphia, 2008,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p 27–31.

本文專家

周風雲

合作專家

Universidad Privada Del Valle

醫學博士

鄧欣媚

審核專家

華東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製作

策劃:蘭蘭

監製:大力、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d0450e05ea37097759853d43166f0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