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 王曉楠
在過去幾年,不孕夫婦的患病率有所上升。中國不孕夫婦的數量由2018年的5540萬增至2022年的5670萬,並預計於2030年將增至6480萬。雖然中國不孕夫婦的患病率日益增加,但是ART(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滲透率較低,導致大量需求得不到滿足,並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隨著對ART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ART服務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並預計於2026年及2030年將達377億元及5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7.8%及10%。目前,ART服務行業仍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
12月22日,中國民營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四的愛維艾夫遞表港交所,年入超4億元。愛維艾夫的招股書顯示,一名患者的試管嬰兒花費至少要超過10萬元,甚至多次培育費用會更高。高昂的費用也曾讓眾多求子心切的人望而卻步,隨著「試管嬰兒」正在逐漸納入醫保,輔助醫療也逐漸「親民化」。
人均10萬撐起一個IPO?
12月22日,愛維艾夫醫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維艾夫」)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這並非愛維艾夫首次探索資本市場。早在2021年12月7日,深圳愛維艾夫與輔導機構訂立輔導協議,擬衝擊A股上市。後因A股上市申請的上市時間延遲且不確定,及考慮到整體市場狀況及公司業務發展需求,今年12月19日,深圳愛維艾夫撤回其A股上市輔導備案。
愛維艾夫醫院集團創立於2006年,是在「神州試管嬰兒之母」張麗珠教授建立的。「愛維艾夫」是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音譯,IVF是體外受精技術的簡稱,也就是常說的「試管嬰兒」。
1988年,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張麗珠成功培育了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張麗珠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試管嬰兒之母」。時間越過了近半個世紀,到了2023年試管嬰兒已經成為一項趨於成熟的技術,甚至可以撐起一個IPO。
2022年,愛維艾夫在中國民營ART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共進行了6706次IVF周期,占同年在中國進行的IVF周期總數的約0.9%。根據同一資料來源,中國ART及輔助服務市場相對分散,前五大ART及輔助服務提供商合共占總市場份額的約13.8%。
作為一家一站式輔助生殖技術(ART)及輔助服務提供商,愛維艾夫通過在廣東省、天津市及雲南省的四家特許醫院,專注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輔助服務,涵蓋診斷、助孕及輔助治療的全過程及後期服務。
截至2023年6月30日,愛維艾夫已治療9萬多名患者,進行5.7萬多個IVF(試管嬰兒治療技術)周期,完成6.7萬多次胚胎移植(包括鮮胚移植及凍胚移植),見證3.3萬多名試管嬰兒的誕生。
愛維艾夫的服務主要為患者提供ART治療,後者是治療不孕症的三項主要方法之一。ART治療包括兩大解決方案,即使用夫精(AIH)或供精(AID)進行人工授精(AI);亦或是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即通過常規IVF或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的方式實現受精,以及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
目前,愛維艾夫的收入基本來自四家特許醫院,其中湛江久和醫院的收入占比接近五成。2023年上半年,這四家醫院每個IVF周期的平均支出皆在6萬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技術發展到今天,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並非百分之百,當前全球輔助生殖活產率不足40%,而一名成功的試管嬰兒出生通常需要經過2到3個培育周期。也就是說,一名患者的試管嬰兒花費至少要超過10萬元,甚至多次培育費用會更高。
2021年,愛維艾夫醫院的平均成功率(即導致臨床妊娠總數除以胚胎移植總數)及活產率分別達58.2%及46.5%,均遠超51.5%及41.3%的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這筆昂貴的「求子」費用也隨著政策的變動而逐漸「親民化」。2023年初,國家醫保局年初的相關答覆提到,會逐步將適宜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隨後,北京、廣西兩省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
競相追逐「稀缺」牌照
在過去幾年,不孕夫婦的患病率有所上升。中國不孕夫婦的數量由2018年的5540萬增至2022年的5670萬,並預計於2030年將增至6480萬。雖然中國不孕夫婦的患病率日益增加,但是ART服務的滲透率較低,導致大量需求得不到滿足,並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2020-2022年,愛維艾夫營收分別為3.69億元、4.2億元、4.07億元;期內盈利分別為4595.7萬元、9456.2萬元、6451.7萬元,業績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3年上半年,愛維艾夫的業績較去年同期上漲,公司營收為2.3億元,上年同期的營收為1.77億元;期內盈利為3388.3萬元,上年同期的期內盈利為1364.7萬元。此外,報告期內,愛維艾夫的毛利率皆在40%以上。
在輔助生殖公司發展過程中,牌照極為重要。
ART服務提供商在開展相關類型的ART服務時,必須嚴格獲得必要的輔助生殖許可批准。輔助生殖許可證主要分為五類:AIH、AID、IVF、ICSI和PGT。這五類輔助生殖技術許可證需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並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備案,並依次辦理。
一般情況下,取得AIH許可證及/或AID許可證需要1至2年,另需2年才能取得IVF許可證及/或ICSI許可證,此外再需5至6年才能取得PGT許可證。獲批許可證應每兩年核查一次。
第一代即常規體外受精技術(IVF),是從卵子入手解決女性不孕的問題,這是目前主流的手術方案,也是愛維艾夫的常規手術收入來源。第二代指的是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由胚胎學家人為挑選精子進行授精,主要解決男性的不育問題。第三代指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T),該技術是基於一代和二代技術,能夠通過篩選沒有染色體疾病或遺傳病的胚胎做植入。
目前,愛維艾夫已經持有一代、二代試管嬰兒手術的許可證,此次IPO公司募資用途之一就是為旗下的湛江久和醫院取得三級專科醫院資格,以便獲得PGT許可證。畢竟相比一代、二代,三代一個周期的客單價可達10萬元左右。只不過,拿下PGT許可證並非易事,目前國內擁有該牌照的醫療機構也不過百家。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每230萬至300萬人口可設立一家輔助生殖機構。截至2022年,中國輔助生殖中心總數為559個,其中私立輔助生殖中心63個,公立輔助生殖中心496個,將近九成牌照掌握在公立醫療機構手中。隨著輔助生殖機構數量的增加,獲得許可證將愈發困難。
近些年來,在資本湧入與國家政策支持之下,大批以輔助生殖為主要業務的醫療服務機構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頭角,逐漸通過收購亦或是IPO登陸資本市場。
2019年6月,錦欣生殖(1951.HK)在香港上市,成為「輔助生殖第一股」。雖然公司收入從2016年的3.47億元上升至2022年23.79億元,但是其凈利潤卻從2016年的0.88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3.4億元後,驟然下滑到了2022年的1.21億元。同時,錦欣生殖的股價也較2021年的巔峰縮水了約八成。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愛維艾夫的競爭對手,2023年7月錦欣生殖的子公司四川錦欣西囡醫院(畢昇院區)已經獲得PGT試運行資格。
此外,A股市場也有麥迪科技(603990.SH)、漢商集團(600774.SH)等在內的上市公司先後通過收購進軍輔助生殖領域。2019年,麥迪科技通過收購海口瑪麗醫院,切入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領域。今年1月,漢商集團擬以7533.53萬元的價格,從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手中收購武漢同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81.34%股權。這次收購完成後,漢商集團將直接及間接持有武漢華科生殖醫院76%的出資份額,布局輔助生殖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