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凡人修仙傳、狐妖小紅娘、靈籠
IP方協助製作,製作方尊重原作
5月初,優酷、愛奇藝兩家視頻平台先後發布了2023年的片單,其中就包括了多個國漫IP的真人劇項目。再加上正在製作中的項目,從現在到未來三四年里有超過20個國漫IP改編真人劇將在優愛騰陸續上線。(不完全名單參照下表,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部分IP源頭是網文,經過漫畫和動畫的運作實現了粉絲疊代,本文也將其歸類在國漫IP中)。
《少年白馬醉春風》《異人之下》《狐妖小紅娘》《凡人修仙傳》《鎮魂街之熱血再燃》《一念永恆》《斗羅大陸2》以及《狐妖小紅娘》這些真人劇的內容源頭,都曾通過動畫化成功地聚攏大量粉絲。相較於前幾年的國漫IP改編真人劇項目,如今這一波作品的改編消息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的聲浪更大。
從2016年至今,ACGx曾多次針對國內以及海外市場的動漫IP真人化作品進行過報道。真人影視劇的工業化製作流程決定了漫改劇的下限,而編劇、導演對原作的尊重程度則是漫改劇的上限。而今,國漫IP經過這幾年的其它內容開發後,在文娛市場影響力日漸增大,真人化項目也從前幾年的中腰部IP上升為頭部IP。在這個過程中,IP方也更慎重地對待漫改劇。頭部動漫IP漫改劇口碑數據雙豐收,則有利於提振整個行業對動漫IP影視化開發的信心。
動漫IP版權方進入到出品層面
從出品層面來看,這些國漫IP改真人劇中極大一部分作品是IP方將影視版權出售給影視公司。比如《大理寺日誌》的真人劇《大理寺少卿游》、《武庚紀》的真人劇《烈焰之武庚紀》、《虎鶴妖師錄》的同名真人劇。
這種一錘子的買賣是比較常見的授權模式,對IP版權方可謂是快速「回血」的有效方式,不過版權方也就沒法參與到真人影視的製作中。這導致了真人影視有著不確定的市場表現,做得好或者不好,完全取決於影視製作公司的用心程度。過往海內外大量表現糟糕的漫改劇案例,也是粉絲們選擇「漫劇分離」的原因。
另外,還有不少IP來自於各家版權方的頭部作品,比如《凡人修仙傳》《少年歌行》《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靈籠》,各個IP的版權方萬維貓動畫、不可能的世界影業、騰訊動漫、藝畫開天紛紛入局成為出品公司。這種現象,或多或少有點像如今遊戲公司入局真人影視或動畫擔當出品方。
過去二十多年,遊戲IP也是直接出售改編版權給影視公司。近幾年,隨著遊戲公司入局,遊戲IP的影視化改編已經產出了多個成功案例,比如國外的《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影》,和國內的《穿越火線》。這些作品的成功,在影視人深度了解遊戲內容之外,遊戲公司對改編內容還原度的把關也很重要。成功的影視化改編對遊戲IP的影響力提升不言而喻,國漫IP運營到一定階段,幫助IP拓寬盈利面、走向主流市場,就要靠真人影視化了。在這個過程中,IP版權方進入到影視劇出品方,也使得這些作品被行業給予了更高期待。
版權方如何協助漫改真人劇的製作?
在漫改真人劇的製作過程中,動漫IP的版權方除了提供IP,還要提供的內容包括幾個方面。
提供原作的世界觀、故事情節、角色設定等資料,並在編劇和製作階段與製作方進行討論;在劇的製作過程中監督和審查,包括劇本、角色設計、服裝細節等,以保證改編劇對原作的還原度。
版權方也可能提供一部分製作資金,以及在劇的宣傳階段協助宣傳,但前面提到的兩點才是維護IP形象的基礎。比如在日本,漫改真人劇就特別看重角色形象還原度,大量熱血題材真人劇的妝造都被吐槽像Cosplay,真人演員表演的中二感不輸紙片人,這也是與日本版權方特別重視IP人物形象有關。
今年年初由有一個比較成功的國漫IP改編真人劇案例,由中影年年參與出品的《少年歌行》真人劇火出圈,成了影視「黑馬」。這部真人劇在故事層面還原原著小說,並且拍攝時大量借用動畫分鏡、台詞、配樂、配音,再加上頗具看點的動作戲,經費用在了刀刃上的特效,最終收穫觀眾一片好評。原著精彩的故事內核和優秀的動畫為這部真人劇製作加分不少,顯然這與動畫方為真人劇前期規劃提供大量資料分不開。
真正的還原,不限於角色
像《少年歌行》真人劇這樣,既有大眾可以接受的故事內核,在製作階段從角色設計、場景、分鏡幾乎1:1還原動畫的漫改真人劇,終究只是個例,也不是所有漫改劇都適合這種製作模式。
前幾年其實也有真正做到了還原故事內核和人設的國漫IP改真人劇,但受制於國漫IP當時的影響力和故事題材等問題,這些真人劇最終並沒有輻射到圈外。
2016年,特效相當「五毛」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真人劇,依靠對原作高度還原的世界觀、故事框架和角色個性,加上大量中國武俠劇創作細節,很好地將二次元故事和三次元角色融合在一起。這部劇的出品方里同樣有動畫版權方若森數字。
2019年,B站出品的《凸變英雄 BABA》真人劇也是高度還原動畫內核和人設本身。只不過,《畫江湖之不良人》在當時的影響力不如現在,《凸變英雄BABA》更是小眾的原創動畫,如果是在現在,為了做出符合主流群體關注的影視內容,這兩部真人劇的人物妝造和部分情節也是要大改的。
而在真人劇開播之前,先行亮相的角色定妝照或預告片,往往卻能在動漫粉絲群體里「一石激起千層浪」。比如已經公開了定妝照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以及公布了預告片的《異人之下》,在各自的角色還原度上就因為「二次元濃度」大降,而招致粉絲詬病。
漫改劇真正的還原,是對故事內核,以及對人設的還原,其中角色外形只是人設的外在。考慮到主流大眾的審美,國內漫改劇人物外形顯然不能像日本那樣高度還原,重點其實應該是放在人物性格的還原上。
畢竟若是像2017年的《鎮魂街》真人劇那樣,靜起來是外形足夠還原的曹焱兵,動起來卻是過分中二的汪東城,直接照搬原著里的中二熱血感,漫畫粉絲也只能雙眼一黑。
固然《鎮魂街》真人劇出品方里出現了漫畫版權方奧飛劇業和有妖氣,但無論是當時的影視製作能力、資源的投入量都相對有限,更重要的是真人劇的出品方和製作方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點,去打破二次元故事和三次元視聽之間的壁壘。
製作公司如何操作漫改真人劇
中國漫改真人劇的IP曾經有一部分來自校園題材日漫,改編時借用國內青春片的製作模式進行開發。其中的佼佼者《棋魂》將故事徹底本土化,真正將原作熱血、友情釋放出來,讓國產青春片和日漫作品裡誇張中二感巧妙融合,使得妝造誇張的褚贏(藤原佐為)能在故事結尾賺夠觀眾眼淚,這其實對真人劇製作方提出了極高要求。
將動漫IP改編為真人影視劇後,儘管用的是原作的故事和人物,但這個過程肯定是以改編結果,即真人影視劇的模式為導向的。這就導致了過去被改編為真人劇的國漫IP,都是站在真人劇的製作角度進行篩選。在原著本身影響力不夠大,或粉絲數量有限的前提下,能夠獲得改編的國漫IP和當下真人影視劇主流題材的契合度是很高的。
2018年,《快把我哥帶走》的真人劇和真人電影,是在原著溫馨又搞笑的日常情節基礎上添加了大量感情戲,讓看過的觀眾笑中有淚,同時又插入了大量二次元梗,以青春片製作模式通吃不同圈層觀眾。
放大普通觀眾看得懂的敘事內核,同時插入一些二次元愛好者喜歡的要素,這種做法在漫改真人劇中是常見模式。增加副線角色形成N角戀,以動態漫畫展現大量動作場面的《長歌行》真人劇同樣也是如此。雖然這部劇成了2021年的爆款,但是原著粉絲卻認為真人劇里四溢的「工業糖精」弱化了女主李長歌的個人成長之路,偏離了原著主旨。
不過,正在製作中或將要製作的這些頭部國漫IP的真人劇,原著題材就不完全契合當下主流真人劇類型了。
將國漫IP糅合進真人劇成熟類型,對於IP破圈而言是最穩妥的,所以也有粉絲猜測具備仙俠要素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可能會貼近仙俠劇的製作模式。當然,原作故事內核里塗山紅紅與東方月初「因為相愛放棄廝守,只為實現兩界理想」帶來的意難平,會不會因為真人劇填充大量情節而改成甜寵模式,才是粉絲真正介意的。
《一人之下》這種發生在都市中的異能故事,既無法歸類到科幻,也不能歸類到玄幻,很難在國產劇體系里找到適合的題材類型進行參照。此外,漫畫前中期集中於群像角色的塑造,真人劇如何進行有的放矢的改編,且保留每個角色的魅力,以上種種都是真人劇《異人之下》劇本製作過程中的難點。
《凡人修仙傳》真人劇編劇里出現了動畫導演/編劇王裕仁,以及《獵罪圖鑑》的編劇賈東岩,這顯然是對求真人劇提出了既要能滿足粉絲需求,又要具備破圈潛力。此前男頻玄幻真人劇大多走上「魔改」這條路,《凡人修仙傳》真人劇是否能真正尊重原作,編劇會起到很大作用。《靈籠》因為是科幻題材,因而高成本的大量特效製作,也是決定其改編真人劇是否能成功的重點之一。
能夠和其他出品方以及製作方一起解決以上種種問題,才是IP版權方進入到出品層面的真正意義。更重要的是,是真人劇的出品方、製作方尊重原著故事,在人設塑造、劇本改編付出足夠努力,最終製作出來的漫改真人劇才能夠收穫粉絲的尊重,大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