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周期緊密相關,經濟上升期,政府、企業、居民的槓桿率高企,蘊藏了巨大的債務風險。在經濟繁榮期被隱藏,一旦經濟衰退,積累的風險將逐漸釋放,不良資產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
作者:聯合金科
微信公眾號:聯合金科(ID:lhjk_fintech)
受近年來國內去槓桿的影響,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壓力一直在不斷增大,今年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性的階段性衰落不可避免。
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周期緊密相關,經濟上升期,政府、企業、居民的槓桿率高企,蘊藏了巨大的債務風險。在經濟繁榮期被隱藏,一旦經濟衰退,積累的風險將逐漸釋放,不良資產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
不良資產的定義
不良資產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主要針對的是會計科目里的壞帳科目。通常所說不良資產一般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應收帳款出現壞帳;另一類是金融類,主要指金融類企業壞帳,最大的機構是商業銀行,也包含證券、保險、信託等。
受近年來國內去槓桿的影響,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壓力一直在不斷增大,2020年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經濟的階段性衰落不可避免,未來3-5年必將會出現新一輪的不良資產的爆髮式增長。
鑒於不良資產主要形成於商業銀行,本文主要針對銀行企業類不良貸款方面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其它類型的金融機構、企業類不良債權可以進行參考印證。
不良資產的形成過程
不良貸款的形成的本質原因是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即債務人無法按時支付利息、貸款,導致貸款出現違約,形成逾期。若無法在短期內化解,則會迅速劣變為不良貸款。所以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對企業前期做盡職調查時,通常會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來評估債務人的流動性,以判斷授信風險。
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除了技術性逾期外,可以大致歸為四個方面:
一是外部形勢的突變,即宏觀經濟形勢出現大幅變化。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2012年底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我國近年來去槓桿等政策性調整等。當宏觀經濟形勢出現大幅變化時,將導致不同的行業受到波及、影響,進而出現大幅的不良。
二是企業內部經營不善,主要表現在企業對自身的生產經營出現錯誤判斷。例如,訂單大幅削減、大額採購生產設備、資金計劃安排混亂等。
三是企業違規挪用資金,主要是指企業將經營性資金挪作它用,導致流動性出現問題,例如,企業將經營性資金挪用去開發房地產,挪去進行民間借貸、償還其它債務等。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出現不良就是該原因。
四是企業存在惡意欺詐,即企業通過虛假材料惡意騙貸。企業與銀行內部人員進行內外勾結,而往往因為銀行自身原因較少進行報警立案,在此我們不做深入探討。
在不良資產的實務操作中,由於企業自身經營問題而導致不良的占比並不高,經營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是企業擴張投資新的生產線,而業務規模並不能同步增長,經營現金流並不能滿足常態要求。例如,深圳某電子廠在黃山下投資建設了分廠,但並未能招到合適的技術工人,最終導致產品合格率不達標,下游買家拒絕收貨,企業最終無法支付到期的貸款本金,形成不良。這是典型的企業生產經營不善導致出現不良的情況。
近幾年,國家結構性調整,持續去槓桿,銀行等金融機構銀根收緊,銀行抽貸導致的不良貸款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加。
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
當借款人出現逾期時,通常會有兩類情況,一類為資不抵債,公司凈資產已為負;另一類是公司未出現資不抵債,僅是階段性的流動性問題。對於第一類借款人,通過商業手段化解債務危機的機率很低,通常會進入司法訴訟程序。而第二類企業,則有機會通過商業重組、債務重組等方式化解債務危機。
在出現不良貸款後,銀行一般會通過司法手段追索債務,主要包括訴訟、訴前保全、訴訟保全、破產清算、破產重組等。由於訴訟程序較為漫長,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仲裁途徑來解決債務追索的問題。在此過程中,銀行也可以基於自身考慮,將不良債權對外轉讓出售,不良資產可以多手轉讓。
在借款人的資產足夠支撐債務的情況下,通過司法處置借款人資產即可實現貸款的回收;借款人通常也會與銀行協商,對債務進行重組,以時間換空間,以化解企業面臨的流動性問題。
處置中常用的原則
在不良貸款處置的實務操作中,通常要把握四個原則:快速反應、追加增信、破除僥倖、以訴促談。
快速反應:當貸款出現逾期的時候,銀行的風控部門應第一時間介入,組織對借款人的財產線索進行全方位排查,包括抵押物現狀及價值判斷、借款人的所有銀行帳戶(不僅限於本行)、借款人的其它財產線索(如:車輛等)、擔保人的財產線索等,同時法務部門協同做好訴前保全的相關資料,查詢企業涉訴情況,了解借款人整體債務情況,判斷後續發展。聯合金科自主研發的智能貸後平台-「知控」具備全方位的財產檢索功能。
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提出了「以科技創新驅動業務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與聯合金科在貸後風控業務領域長期保持著密切而深入的交流,通過使用智能監控平台-「知控」實現了對客戶的各類風險監控,有效提升了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
業務場景及痛點:
(1)銀行人工監控債務人的數據量龐大,導致反饋不及時;
(2)無法每天逐一排查債務人信息;
(3)難以對具備還款能力的債務人進行定點跟蹤。
解決方案:
(1)引入多維度、全方位的監控信息;
(2)從原生數據提煉關聯關係;
(3)7×24小時全網監控比對,及時告知銀行。
項目效果:
發現財產線索20多條,協助銀行回收超200萬元,協助銀行防止次生風險,大大提升了貸後監控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提升貸後監控業務效率和能力。
追加增信:當貸款出現逾期時,借款人都會希望通過與銀行協商,解決債務危機,銀行應積極向借款人提出追加增信等方式以更大限度的保障貸款的安全,例如:追加抵押物、擔保人等,同時表示,借款人必須先償還部分貸款以體現誠意和給予銀行信心,銀行方可給予協商的時間及空間。
破除僥倖:當貸款下調不良後,清收保全通常由法務部門、保全部門來負責,業務部門進行輔助,主要邏輯是基於業務部門與債務人之間一直保持長期溝通,為避免其先入為主以及與抱有僥倖心理。當一筆貸款從逾期到下調不良的90天裡,借款人並未提出讓銀行風控部門認可的可行方案時,繼續抱有幻想,可能就會喪失最佳的保全時機,出現借款人資產轉移、抵押物被其他債權人首封等情況,會為後續的清收處置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和成本。
以訴促談是不良貸款處置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手段,通過訴訟、保全等方式爭取談判的主動地位。借款人在經營壓力與徵信壓力下,不得不拿出足夠的誠意及代價,解決貸款不良、化解風險。
以上四大原則主要是避免借款人通過協商來拖延時間、轉移資產,同時也防止抵押物被他人首封,為清收工作掃清障礙、降低成本。
抵押物價值分析
抵押物作為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是貸款的最強風險保障措施,不良貸款處置通常會對抵押物進行司法拍賣,然而抵押物可實現的拍賣價值往往低於市場評估值,原因如下:
首先,通過司法拍賣處置資產,通常被形容為受限處置,司法拍賣限定了交易時間、交易方式、競買主體資格要求、可能存在的長期租約等條件,導致司法拍賣資產處置並非完全充分地進行市場化處置。
此外,在處置抵押物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授信盡職調查階段,對抵押資產進行評估,並採取一定的抵押率核定授信金額,但是在進入不良後,通過司法程序處置抵押資產時,往往還是會出現無法足額受償的情況。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銀行考慮到抵押資產的市場價值,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往往會予以較高的評價,以便核定更大的授信額度,這在金融機構的實操中並非個案。而司法處置環節,評估目的為受限的司法處置,評估公司會根據抵押物的現狀給出低於市場價值的評估價值。
例如: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金域藍灣XX號房,建築面積為73.22平方米,從房屋售賣平台了解到,同小區同戶型二手房總價約為650萬元;而法院評估價為62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612萬元,低於法院評估價,低於二手房市場價。
聯合金科數據中心出品的《司法拍賣報告》,在每季度會對全國及31個重點省、市的司法拍賣的市場規模、交易熱度、變現情況等進行多維度分析,對不良資產處置方案的制定和投資趨勢的預判都有重要意義。
處置的決策難點
· 協商重組方案 VS 推動司法程序
與借款人協商重組方案的優勢在於銀行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化解不良,但是此方法風險相對較高,成功率也偏低,主要是考慮到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夠判定其他債權人的行動,以及借款人是否會趁此機會轉移資產等。
繼續推動司法回收的時間相對較長,同時不良率、不良餘額的指標的壓力也會較大,但通過司法程序進行處置,可避免銀行的責任問題。
· 最大金額回收 VS 最快速度回收
該難點主要針對的是銀行內部長期掛帳的存量不良,且可能已陷入漫長的司法程序中,最終進行破產清算或破產重組。通過正常司法程序可能未來要2-3年才能回收。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往往也會考慮是否將這筆不良債權對外轉讓,通過轉讓的形式實現快速回收。但是對外轉讓過程中,通常會對這筆債權回收的金額進行測算,然後予以折讓,轉讓給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因此,銀行就會面臨最大金額回收與最快速度回收之間的決策。
以上總結的兩個決策難點,在不良資產處置的實操中經常會遇到,要通過具體的情況、案件的難度,以及銀行內部不良率的壓力來予以選擇。
總結和啟發
發放貸款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如何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的發生,一直是商業銀行不斷鑽研的課題。
· 避免超需求授信
商業銀行是典型的「嫌貧愛富」,當資質好的客戶有貸款需求時,往往會出現多家商業銀行爭搶業務的情況,導致貸款額度超過企業的實際資金需求;對於企業來說,資金多了便會有挪用的風險。
· 動態監控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
在貸前調查中,商業銀行會對借款人的歷史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同時對企業未來經營情況進行預判,包括貸款需求、設定的保證條款、最終的審批發放。但是在貸款的回收環節,企業的經營可能未能達到預期的資金額,或由於監管不嚴,借款人將資金挪作他用。為了避免此類情況,銀行在貸款的存續期內,要動態監控企業情況。
· 防止惡意欺詐
儘管惡意欺詐的情況極為少見,最終形成刑事案件更少見,但是在現實情況中,企業提供不真實的財務數據、生產經營數據的情況時有發生,往往也是出現不良後進行反向驗證分析,才能發現數據的虛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