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素顏,藏在菜市場裡!這些菜場比景點好玩100倍!

2022-07-26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城市的素顏,藏在菜市場裡!這些菜場比景點好玩100倍!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說:「我們去一個城市,一般就會去名勝古蹟、所謂的地標建築。其實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場。

走進菜市場,五顏六色的果蔬,琳琅滿目的雜貨,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各地的菜市場也如各地的風土人情,各有風味。有的堪稱食物界「博物館」,有的以地道小食出名,有的還是街拍勝地……

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昆明大觀篆新農貿市場

食物界博物館

五華區大觀路與環城西路交叉路口往東南約100米

開放時間:7:30-18:30

篆新菜市場的名氣堪比5A級景區,1998年開業至今,有著20多年的歷史。一走進,仿佛進入了食物界的博物館。

(在篆新,蔬果種類雖多,但都井井有條地陳列著。昆明友人打趣,要想在篆新擺攤,得先講究秩序之美。)

春夏的鮮花和菌子,秋冬的野菜(雲南人把不認識的菜統稱為野菜)……這裡四季供應著新鮮的應季菜。

芋頭花、羊奶果、核桃花,還有各種昆蟲……這裡還有各種你叫不出名字且外形奇特的貨物。

就算是環遊中國的旅行家,進去之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 老闆,這是什麼東西???

恰逢七八月,是菌子上市的季節,雲南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再度拉開帷幕,篆新的菜攤主已經紛紛搬出深山的菌子們開賣。

硬貨乾貨老闆都可以幫你郵寄回家,遊客來這兒,還可以解決早午飯。小吃豆花米線、脆皮藕圓,水果蓮霧、人參果,都是便宜好吃

如果你是專門去買野生菌的,下午可以再去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逛逛,兩地開車不過20幾分鐘。

那是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市場裡的松露,松茸更是遠銷日本、義大利、法國、西班牙。

上海嘉薈菜市場

百米熟食街,上海好米道!

詳細地址:天山西路267弄新涇三村103號嘉薈農副市場

營業時間:6:00-11:00,14:00-19:00(7月更新)

熟食店是上海嘉薈菜市場的靈魂,不過百米長,卻聚集了30多個小吃店。

菜場裡最火的熟食攤「椒鹽排條」是一家15年老店,常年排隊。15元一份,有雞肉、豬肉、牛肉、魚肉四種食材可選,是上過「上海必吃榜」里便宜的商家。

幾年前去買過一次,後來再吃別的排條,都比不上,於是幾年後只為了再嘗一口那個味道,又來了。

和傳統的老上海炸豬排配辣醬油吃法不同,這家店的豬排用蒜香調味,@sksymm 說比在日本吃到的還好吃。

流著蜜的桂花糖藕,肥到流油的烤鴨,皮滑肉嫩的三黃雞……這裡的攤頭賣得都是上海人最中意的好米道!

大膽發言,魔都所有菜場中,上海嘉薈菜市場就是好吃MAX的菜場!

北京三源里菜市場

明星也愛逛

開放時間:9:00-19:00

詳細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順源里1號臨1號

葡萄580一斤,牛肉900一斤,網紋瓜450一個,隨便一塊牛排就是上千,7萬一條的黃花魚分分鐘賣掉……

這就是北京很火很特別也很貴的菜市場——三源里菜市場。

外表看,它就是個樸素的菜場,內部也只是比普通市場乾淨一些,但是這裡的食材,可不是誰都下得了手的。

貴不是目的,「牛」才是本質。這裡貨物得能滿足你對菜市場的所有想像。

南極圈裡的鮑魚,北極圈的帝王蟹,日本來的晴王,馬來西亞來的貓山王,義大利的奶酪和香腸,日韓來的辣油和芥末,再是浙滬的馬蘭頭到雲南的罕見菌菇……應有盡有。

很多歪果仁也專程到此採購,因為這裡總能找一些遙遠的食物,來安慰他們的家鄉胃。

三源里菜場攤主的英語水平之高,讓無數過了四六級的大學生也汗顏。在三源里經常能看到攤主們跟來自全世界各地,操著不同口音的外國友人用英語談笑風生,交流食材和烹飪技巧。

據說,駐紮在三源里的攤主們,每天要是不見三五個明星,那才叫稀奇。鋒味廚房的謝霆鋒,黃小廚黃磊都是三源里菜場的常客。長城飯店、亮馬河大廈飯店、崑崙飯店及各大使館的食材供給也都來自於三源里菜場。

廈門八市

胃和大海之間橋樑

詳細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廈禾路

開門時間:沒有門,攤主賣完即收攤,買魚需早,大排檔至少開到22:00點

廈門八市,這個位於輪渡第一碼頭附近的菜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廈門人的海鮮倉。

近些年,八市的海鮮攤販逐漸轉型,除了零售批發外還多了加工的環節,更方便遊客品嘗以及一些懶得做飯的本地人也會相約來這裡吃一頓海鮮大餐。

土生土長的廈門人表示,這裡都是撈上來就直接擺地開賣的新鮮貨!有的市民搬家到比較遠的地方,還時不時搭車來買呢!

除了海鮮,這裡還藏滿傳統古早味,花生湯、土筍凍、沙茶麵、面線糊、芋包、扁食、同安封肉和鴨肉粥……一條街吃遍廈門美食。

西安建國門菜市場

老菜場的文藝轉身

詳細地址:西安碑林區建國門順城東巷信義巷老菜場

開放時間:24小時

老菜場的坎坷經歷,怕是在全國菜場裡也數一數二。從工廠,到綜合市場,如今,在保留菜市場原有市井風貌的前提下,變身為煙火氣和文藝味並存的文化創意街區。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它一直在順應時代潮流的改變。

或許你前幾分鐘還在打聽哪家的牛肉好、和菜販討價還價,過了一會兒便倚著欄杆街拍,或是欣賞一片畫著抽象藝術畫的大棚屋頂了。

老菜場是個很神奇的地方,生活和藝術沒有明顯的界限。一邊仍然是賣肉、賣水果蔬菜、賣乾貨、賣面的市場,不遠處卻是文藝餐廳、塗鴉露台、潮流酒吧。

這裡地方不大,但卻是逛了整整一個下午,還遇到了前去拍婚紗照的團隊,可見它的好拍程度。

老菜場還有不定期的集市,往往入口處被擁堵的水泄不通,男低音超好聽的男人唱著痛仰樂隊的《公路之歌》,天台上還會有免費的露天電影,年輕人售賣自己巧手製作的精緻好物。

這個城牆根上具有煙火氣的菜市場,也是屬於年輕人的。

要認識一座城市,必須去看它的菜市場

那樣才是「肌膚之親」

這是這座城市裝都裝不了的地方

所以,想要和一座城市交個朋友,那就去它的菜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