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版《懸崖之上》,魏蜀吳的「隱蔽戰線」,上演怎樣的精彩?

2022-05-27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三國版《懸崖之上》,魏蜀吳的「隱蔽戰線」,上演怎樣的精彩?

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故事就是「赤壁之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赤壁之戰之前的蔣幹事件,卻往往被人們忽視。其實正是周瑜利用蔣干前來「偷取」情報的機會,將計就計,故意讓蔣干看到曹魏方水師將領蔡瑁的「投誠信」,從而順利借曹操之刀殺掉蔡瑁、張允二人。而蔡瑁之死則使曹魏陣營沒有了善習水戰的將領,為其赤壁大敗埋下了伏筆。蔣干盜書事件的具體細節,可能會有羅貫中的藝術加工,但情報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乎戰爭以及國家的生死存亡,這點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情報在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

一、三國時期的情報機構

魏蜀吳三國都知道情報的重要性,因此都有搜集與整理情報的中央機構。在魏國,曹丕將情報處理的最高機構放置在尚書省與中書省內,而這兩個機構則屬於中央最高機構,蜀國也是如此,諸葛亮所在的丞相府以及尚書省是情報的處理中心,吳國亦同樣將情報機構設置在丞相府或皇帝自己手中。而在地方,一般由地方最高領導或地方軍事將領全權負責情報的處理工作,尤其是位於兩國邊界處的城市,更是將情報搜集視作核心任務。

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雖未有現代意義上的專屬情報機構,但無論在地方還是中央,都有處理情報的人員與機構,只不過這些機構並沒有獨立出來,而是隸屬中央或地方部門。負責處置情報的人級別更高,中央是皇帝或丞相,地方則是當地最高軍政長官。可以看出三國都將「情報」視作中央或地方最高級別的要務。

影視劇中的曹丕

二、如何搜集情報

上文已經講到了情報的重要性與相關機構,那麼最為關鍵的問題來了,情報是怎樣搜集得來的呢?綜合來看,三國搜集情報的方式不會相差太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其一是通過外交活動光明正大地獲取情報,這也是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獲得情報的最直接的方式。三國之間雖互相敵對,但或多或少都會派遣使節前往他國,尤其像蜀國和吳國,兩國除劉備征伐吳國前後關係幾乎陷於破裂之外,大多時間是互相交好且互派使節,而各自派遣到對方國家的使節,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搜集對方情報。例如我們都知道的荊州最高負責人劉表去世後,吳國魯肅前去弔喪,順便刺探荊州在劉表去世後的動向,以為吳國接下來的行動提供情報支持。而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已然成為各方勢力之間的「潛規則」。

影視劇中的魯肅

第二種途徑最危險,就是派「斥候」前往他國刺探情報。「斥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特工或者間諜,他們往往會被派到國與國的邊境之處,一是刺探他國情報,二是阻擊他國之間的情報往來。例如有一次孫權與諸葛亮之間來回通信,他們的信使竟在兩國邊境處被魏國斥候擊殺,通信也被魏國知曉,由此可見,魏國當時的斥候網絡之發達,已然能夠進入吳蜀兩國的國境之內刺探。

第三種搜集情報的途徑則需要一些運氣和偶然性,那就是通過戰場上的降將來獲取情報。這種方式的收穫往往是最大的,像第一種很難打探到多少高質量情報,第二種截獲到的情報質量不高,而如若能夠俘虜到對方高級將領或文官,則能夠直截了當地獲得對方的高層機密與動向。三國之間戰爭頻頻,投降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蜀國姜維原來就是魏將,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一旦能夠捕獲並使對方將領投降,給本國帶來的情報優勢是相當大的。

由魏至蜀的姜維

三、如何處置搜集來的情報

三國時期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戰爭,因此三國時期的情報戰都是為戰爭服務的,各種情報都有可能成為影響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像決定袁紹與曹操間生死存亡的官渡之戰,曹魏一方其實並沒有搜集到袁紹一方的核心軍事機密,但他們卻將有關袁紹本人的情報進行全面整理分析,郭嘉憑情報分析出袁紹作為領袖所具有的致命缺陷,認為袁紹對部下大多不信任,性格外寬內嫉,這必然使得袁紹在這場大戰之前很難在眾多部下提出的建議中選擇最為合適的,因為他誰都不信任且剛愎自用。針對其他勢力,例如劉表,郭嘉同樣根據對劉表的情報得出劉表只會固守不會主動出擊的結論,從而使曹操放心將全部精力用在對付袁紹身上,解決了後顧之憂。

袁紹

當然,情報本身是一把雙刃劍,真情報能夠挽狂瀾於倒懸之中,假情報卻能使戰爭全盤失敗。前邊提及的蔣幹事件,即是假情報害死人的真實寫照,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關羽與吳國呂蒙之間的戰爭中,呂蒙故意放出他本人病重的假消息,使關羽將全部兵力放在進攻洛陽城上,呂蒙則趁機帶兵偷襲關羽,致使關羽腹背受敵從而大敗。在228年的魏吳之戰中,孫權命周魴向揚州牧曹休詐降,曹休一向重視搜集吳國的情報,過於急功近利反而讓他對周魴沒有絲毫懷疑。結果就在曹休帶隊歡迎周魴來降的同時,吳國陸遜率兵大舉進攻,擊殺魏兵數萬人,曹休也因羞愧難當而很快去世。總而言之,情報如果處理不當或過分相信,不但不會對對方造成影響,反而會給自身帶來致命打擊。

呂蒙

文史君說

三國時期儘管並沒有什麼專屬的情報機構,但各國對情報的重視並不比今天弱。情報的多少與真假往往能直接左右各國在亂世中謀得的機會與生路。從情報的搜集到處理到應用,背後體現出的是一整個國家各層機關的運轉,也體現出各國的辦事效率與情報能力。綜合而言,吳國最擅長製造假情報,並多次借假情報取得勝利,可謂是最會利用情報的國家。

參考文獻

(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82年版。

付開鏡、董坤玉:《三國時期的情報搜集與假情報的製作》,《史志學刊》2015年第2期。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8b9e3f3ae13fce947e6302ca4cac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