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開發腫瘤表觀遺傳學治療技術,「賽嵐醫藥」獲近億元A+輪融資

2023-12-25     36氪

原標題:36氪首發 | 開發腫瘤表觀遺傳學治療技術,「賽嵐醫藥」獲近億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表觀遺傳賽道公司「賽嵐醫藥」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達晨財智基金與杭州和達基金共同領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加速推進多款產品的臨床開發,完善EpigenPLUS表觀遺傳學技術研發平台。

據了解,賽嵐醫藥創始人吳海平曾在諾華負責多個腫瘤表觀遺傳學創新療法的研發,並推向臨床,有十多年表觀遺傳學研究經驗;聯合創始人米沅曾在GNF、諾華任職,帶領多個創新藥管線進入臨床開發及上市階段;科學創始人徐國良院士在DNA甲基化調控和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

「表觀遺傳學的優勢和特色作用機制之一,是對腫瘤細胞和微環境細胞進行重編程,從而調節表觀基因組的狀態。科學家可以通過表觀遺傳手段調控腫瘤和微環境不同基因的時空特異表達(modulation),影響下游多種細胞活動和通路。」吳海平博士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表觀遺傳機制不僅可以靶向調控和重塑腫瘤自身基因表達,還可以重編程腫瘤微環境,從而對高度異質性的腫瘤發揮抑制作用。針對難治性惡性腫瘤,未來表觀遺傳療法有可能成為獨立於傳統腫瘤治療方式、免疫療法的第三條道路。

賽嵐醫藥採用「平台+資產」模式,兩款自研創新藥已經進入臨床I期試驗,並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其中,CTS2190是一款口服、特異小分子臨床候選藥物,基於腫瘤表觀遺傳學機理、結合精準醫學和表觀基因組學技術,治療晚期實體瘤。目前,展現出對多種實體瘤和血液瘤細胞、CDX、PDO和PDX模型的有效抑制,具備與多種標準療法實現聯合應用的潛力。根據其在臨床I期試驗中藥效和安全性表現,CTS2190即將開展臨床2期的研究。

除了在實體瘤領域展現的潛力,表觀遺傳學在血液瘤治療方面也值得期待。另一款腫瘤靶向藥物CTS2016膠囊,開展了針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的臨床1期試驗。

在臨床前研究中,CTS2016表現出對多種血液腫瘤/實體腫瘤的有效抑制,而且對於該類惡性血液腫瘤的各種復發難治耐藥突變也有一定效果。此外,該產品生物標誌物明晰,安全窗口較大,有望降低該類靶點藥物治療血液腫瘤中較常見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心臟毒性等。

賽嵐醫藥在研管線

除了CTS2190、CTS2016兩條在研管線外,賽嵐醫藥研發的PRMT5-MTA復合物抑制劑也將於2024年進入臨床I期試驗。

支撐多款創新藥臨床表現的核心,是賽嵐醫藥的EpigenPLUS研發平台。該平台能夠對表觀遺傳學新機理、新靶點、新技術進行平台化轉化,以快速發現創新靶點和候選化合物。基於該平台,賽嵐醫藥開發了多個即將進入IND申報階段的臨床候選PCC分子,為後續管線研發提供堅實支持。

據了解,EpigenPLUS研發平台除了為賽嵐醫藥研發服務外,還可為為內部研發及外部合作提供靶點發現與驗證、藥物篩選及臨床前藥物評價的系統性技術支持。目前,基於EpigenPLUS平台,賽嵐醫藥已經與羅氏中國加速器、中科院上海多個研究所、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院所開展深入合作。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與發展,表觀遺傳學藥物研發賽道,已經有十多個腫瘤新藥上市,開展了數百項臨床試驗,且實現了從血液瘤到實體瘤的邁進,在藥物聯用方面也展現出一定潛力。2022年底,默沙東以13.5億美元現金收購Imago公司,更是提振了該方向的研發信心。BMS、GSK、諾華、阿斯利康、羅氏等跨國藥企也在積極布局表觀遺傳相關管線,並嘗試併購與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77fc193c5062637a812c9fa7bb3c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