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你可以看到我們怎麼樣能夠改寫這個行業的歷史,它將會是整個中國終端作業系統里真正的王者。」這是在2023年華為的花粉年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對鴻蒙作業系統的描述。
1月18日,華為鴻蒙終於迎來了第二個階段,擺脫安卓套殼,在鴻蒙生態千帆啟航儀式上,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即開發者預覽版)正式開放申請,同時計劃在二季度推出性能更完備的開發者Beta版本,四季度將推出面向消費者的商用版本。
「純血」鴻蒙
所謂「星河版」,事實上只是一個新名字,更多的人將其稱呼為「純血」鴻蒙,也就是不再兼容安卓的全新獨立作業系統。據華為介紹,鴻蒙星河版系統底座全棧自研,去除掉了安卓底層代碼,也不支持打開安卓系統應用程式包,僅支持鴻蒙內核和鴻蒙系統的應用。鴻蒙星河版將實現原生精緻、原生易用、原生流暢、原生安全、原生智能、原生互聯6大極致原生體驗。華為終端雲總裁朱勇稱,鴻蒙生態將進入第二階段,期望與更多開發者,加速千行百業的應用鴻蒙化,預計到今年年終將有5000款應用完成原生鴻蒙開發,未來的星辰大海是支持50萬款應用。
結合科技自媒體《差評》對發布會現場的描述來看,鴻蒙星河版在技術方面的突破主要集中在架構、安全、智能三個部分。在架構部分,據華為負責人介紹,傳統的方案採用水平分工,例如微軟、谷歌負責系統層,英特爾、高通負責硬體,軟體廠商負責應用。但鴻蒙將垂直領域和水平領域進行了統一整合,也就是軟體、硬體、晶片和雲端都由華為自己完成;水平領域則是華為的「1+8+N」全場景戰略。
垂直領域決定了軟體是否可以正常流暢地使用,而水平領域則是決定了鴻蒙設備之間的互聯體驗。這項技術得以實施的關鍵,則在於華為推出了一個更為輕量級的性能調度方案,「異構並行」和「組件解耦」,這就可以讓不同的軟體在理想的能小區間運行。此外,原生鴻蒙也直接將AI框架嵌入到了系統層面,開發者可以選擇自己需要來選擇相應的AI能力,例如使用了image組件的小紅書原生鴻蒙版等。據華為介紹,首批200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已經在加速研發,他們均來自國內各個行業的頭部企業,覆蓋生活、遊戲、出行等多個領域。
華為手機:從安卓到鴻蒙,16%的生死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鴻蒙星河版發展至今也走過了四年的時間。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一樣,華為一開始用的也是谷歌開源的安卓系統,華為基於安卓系統打造了EMUI系統,即便在頁面呈現上與安卓不同,但本質上依舊是安卓的架構。2019年8月,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據《虎嗅》報道,在當時華為一場面向開發者的會議上,華為並沒有展示過任何一行代碼,在很大程度上,鴻蒙系統的出現更像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華為深知生態系統對手機競爭力的重要性,因而也快速從各個維度加碼投入。一年後,華為發布了Harmony OS 2.0,至此鴻蒙系統已經具備了作為手機系統和lot設備連結的基本框架;2021年6月鴻蒙OS 2正式搭載在多款終端設備;2023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則推出了鴻蒙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
事實上,現在正是鴻蒙星河版面世的最佳時機。據華為介紹,目前鴻蒙生態設備的數量已經超過8億,鴻蒙原生應用生態夥伴已經突破200家。另外,華為內部有一條關於鴻蒙作業系統的「生死線」:跨越作業系統市場份額的16%之後,鴻蒙作業系統才可以在沒有內力的作用下自發行動起來,逐步擴大生態。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HarmonyOS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3%,為安卓、iOS之後的第三大手機作業系統,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達到3%,距離16%的「生死線」是一個不遠也不近的距離。
想要在高端化市場站穩腳跟,生態是繞不開的關鍵因素,蘋果之所以一直守住其霸主地位,和iOS的關係分不開。但華為同樣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受到制約的因素就是人才的匱乏。
以與鴻蒙合作的頭部企業美團為例,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告訴藍鯨財經記者,2023年10月8日開始,美團啟動了鴻蒙高級工程師的招聘,但到現在也並未招到合適的人才。此外,系統作為軟體和硬體的「翻譯」角色,如何確保後續維護和更新的推進也是不小的挑戰。
據《財經十一人》引用華為高管的觀點,「作業系統成功的定義有且只有一個,就是國際化的成功。」但是現在在全球市場上,鴻蒙的優勢還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