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面曾提到過「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使用話筒的藝術」,也就是說,通俗歌手們都是利用和依靠話筒來表現的。現代的音響設備、擴播技術以及高質量、性能的話筒,都是今非昔比的,運用得當的話筒的威力是巨大的,並能在相當的程度上美化聲音、改變聲音。所以歌手能否正確利用話筒,對演唱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應該確定嘴與話筒的距離,這是第一步。口離話筒太遠、太近都不行。那麼應該離多遠呢?這裡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不同的話筒敏感度不同;不同的演員音量也不同,加上劇場、擴大器等不定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演員們最好在演出之前能夠試一試話筒。試的時候要用中等音量(因為在演唱時,總是以中等音量為主的),試好後,就要記住距離。一般用自己的拳頭去量,有時是一拳之隔,有時是一拳半之隔。
這一距離確定之後,在演唱時還要有些調整。這是因為在不同的音區,不同的力度條件下,人的音量有著很大的差別,較弱的低音與較強的高音可相差幾十倍。所以在演唱的時候,唱到較強的高音時,應稍離遠一點,大約半尺左右,唱到較弱的低音時,則應稍離近一些,大約距話筒一寸左右。臨場音量控制是否得當,演員在演唱時還要注意聽聽台上返送音箱的效果,以便及時調整。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話筒頭部的方向要正面對著口,而不是用它的側面,斜著對著口,話筒始終是垂直於人的面孔的。再有就是歌手在做某些動作時,話筒與口的距離和方向角度都不要受其干擾而出現變化,口與話筒之間要始終保持應有的距離和方向,不要受到動作的影響。如用固定的立式話筒,則要求動作不可過大,以免口偏離話筒太多。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不是有調音師在調整音量嗎?」是的,無論歌手是錄音還是演出,都有音響師在調音台上調整、操縱,但其所要調整的,相對的是大塊大面的,而不是瑣碎的、一句一調或一字一調式的(如那樣調,出來的效果可能很適合「跳大神」用),所以要求歌手給他們的原始信號(音量)應該是基本一致的、相對平穩的,而不能是忽大忽小、音量變化太頻繁的,也不能是極強到極弱、音量變化幅度太縣殊的。忽大忽小、極強極弱都是歌唱中的毛病,更是通俗唱法中的大忌。
關注公眾號:自學唱歌,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XxRdHMBd4Bm1__YfQ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