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唱歌先了解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2020-08-22     自學唱歌

原標題:學唱歌先了解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想要學唱歌,我們需要先徹底的了解一下我們的發聲器官構造和發聲的原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多,只有正確的認識到發聲器官的構造,我們在唱歌時才能科學的用嗓。

其實發聲器官構造並不複雜,它是又喉嚨、肌肉、軟骨、聲帶組成的。氣管靠上的部位是喉頭,聲帶處於喉頭的中間部位,一共有兩條聲帶,左右並列,原理上相當於兩根繃得很緊的皮筋,在聲帶的表面有一層粘膜均勻的覆蓋。嗓子之所以能發出聲音,完全依靠著兩根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所以對於唱歌而言,聲帶是非常重要的發聲器官。

喉頭則更像是一個構造精密的「八音盒」,通過軟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喉頭可以對聲帶進行調節,在我們吸氣的時候,兩條聲帶會分離開,此時聲門打開;在呼氣的時候,兩條聲帶併攏起來,呼與吸的過程中,喉頭可以調節聲帶的長度、厚度、張力,使得兩條聲帶可以用不同的頻率來振動,我們發出來的聲音也就會產生高低的變化了。

當我們準備發聲的時候,兩條聲帶就進入了發聲狀態。發出聲音的時候,兩條聲帶相互靠攏閉合,關閉聲門,開始發聲。這個時候,在肺泡和氣管中的空氣通過肌肉群的作用,使聲門下面的氣壓開始增高,當氣壓超過聲帶緊合度的時候,空氣會沖開聲帶使兩條聲帶出現振動。

當空氣衝出來的一瞬間,聲帶像皮筋一樣,靠著自身彈力又恢復了原始的閉合狀態,然後繼續發聲,高壓空氣沖開聲帶,振動產生聲音再恢復原狀。這就是發聲的整個過程,其實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氣流衝過聲門產生振動、閉合的過程,導致空氣從稠密到稀疏之間來回動蕩產生聲波,聲波通過喉腔、口腔、鼻腔等共鳴體的放大和美華就出現了不同音色的聲音。

了解了基本原理,我們就明白,學唱歌其實就是學呼吸,呼吸順暢後加上共鳴腔的美化,每個人的聲音都可以達到非常完美的程度。

關注公眾號:自學唱歌,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MZJH3QBURTf-Dn5hm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