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村神秘後山驚現詭異山洞,引人冒充專家炸洞,真專家:崖洞

2023-11-13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重慶農村神秘後山驚現詭異山洞,引人冒充專家炸洞,真專家:崖洞

在重慶市統景鎮的黃印村,有著一個當地人都不常去的大山,然而卻在一天深夜,晚歸的村民發現有鬼鬼祟祟的人影摸進了山。

發現端倪的村民當即跑去村支書的家裡,三人一合計決定上山查看,結果他們在山上逛了一圈,別說是可疑的人影了,就連鬼影都沒有看到。

就在村裡人感到疑惑的時候,一群自稱是勘察隊的人來到了村子,簡單的走訪後就目的明確地去往了大山,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

村子裡的人說:「當時我們就看見他們進了山,然後沒多說什麼,就開始在山上炸洞,後來,好像還真帶走了什麼東西一樣。」

難道說,這大山之中真的藏有什麼寶藏?就連勘察隊的人都趕來開採?那麼他們最後又帶走了什麼寶物呢?

一、深夜人影潛入山中,「勘察隊」炸洞尋寶

故事的開始還得從一個名叫黃先友的村民說起,黃先友是重慶市統景鎮黃印村的村支書,那天深夜,他正在家裡睡覺,突然就從外面傳來砰砰砰的敲門聲。

黃先友一邊起床準備開門,一邊好奇來人是誰,這大半夜的不睡覺還在外面瞎晃悠。等他打開門一看,原來是村裡的張三李四,他們二人一見門開了,便立馬湊到黃先友的身邊。

「黃書記,我們倆剛剛回來的時候,看到有人往村外的山頭那邊去了。」張三率先開腔,空氣中瞬間就瀰漫出一股難聞的酒味。

很明顯,這倆人是喝了不少,他們告訴黃先友,他們今晚因為有事,在外面喝酒喝晚了,回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去往了村外的山頭。

黃先友聽了這話,短暫的思索了片刻,心想那山頭青天白日的都不會有人去,這大晚上的去那裡是要幹什麼。

為了保險起見,他轉身回屋拿了個手電筒,就跟著張三李四一起,一起趕往了村外。黃先友拿著手電筒帶著張三李四在山上轉了一圈,硬是半個可疑的人影都沒發現。

剛開始黃先友猜想,是不是這倆人喝多了眼花,這大半夜的視野不清,看錯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裡,接二連三地有村民向他反映,真的有看到人影進山。

這下可把黃先友給整懵圈了,自己在村子裡生活了這麼多年,也沒聽過這大山裡有什麼寶貝啊,怎麼突然就有人深夜進山,難道說真的是為了尋寶?

黃先友仔細地回想了一下,村外的那座名叫「陡崖山」的大山,似乎除了崖壁上的山洞有些特點之外,也就沒有其他特別的地方了。

村子裡從來都沒有人注意到那些山洞,更沒有人知道那些山洞出現的時間,現如今接連好幾天都有神秘人影深夜進山,難道說是衝著山洞來的?那山洞裡難道真的有寶藏?

就在村民們不明所以的時候,有一群人就找上門了,那天下午,村民們像往常一樣,坐在村裡的空地乘涼,突然就從外面開進來一輛車。

車門打開,從上面下來了三個人,他們走到村民們的面前,自稱是縣裡派來的地質勘察隊,想要來村裡了解一下地質地貌,說罷還像模像樣地做起了記錄。

當時村民們沒有多想,那幾個人做完調研後,就目標明確地朝著陡崖山的方向去了。隨後的幾天裡,他們就一直在陡崖山走動,只不過他們似乎並不是在做地質勘察,而是在找東西。

二、冒牌的勘察隊,大山裡的寶藏

村子裡的村民在那幾天裡,接連聽到山裡傳出炸藥爆炸的聲音,後來有人好奇地偷偷上山觀察,發現那些自稱是勘察隊的人,竟然在炸洞。

沒聽說過做地質勘察還需要用上炸藥的啊,就在那位村民感到疑惑的時候,那些人像是找到了什麼東西,用紅綢子包裹起來後,匆匆忙忙地就離開了村子。

那位村民將自己看到的一切如實告知了村裡人,村裡人覺得事情有所蹊蹺,便派人去縣裡的地質局地礦局求證,結果卻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地質局和地礦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從來沒有派出過勘察隊去村子裡做什麼調查,這下,村民們算是明白了,那些人是假借勘察之名,到村子裡尋寶來了。

那麼,他們到底是來找什麼寶貝的?最後他們帶走的又是什麼呢?村子裡一位名叫黃世情的老人說:「當時有的傳說是金龍,反正我們都聽說了幾種,具體是哪樣,我們都是聽謠傳,還有聽到說是蟒蛇纏金纖蛋。」

老人的話讓村民們大吃一驚,咱們這山溝溝里,怎麼會有這樣的寶貝?那些寶貝又是誰,在什麼時間藏在這裡的呢?

村民們好奇地詢問黃世情老人,希望老人能夠給他們一些解答,黃世情老人在村子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對於那大山裡的寶藏之說,也確實略有所聞。

他告訴村民們,根據以前那些老人傳下來的說法,陡崖山里藏著的是從皇宮裡傳出來的寶貝。一聽到是皇宮裡的寶貝,村民們的興趣都大了起來,紛紛追問老人,是哪個朝代哪個宮裡傳出來的。

黃世情老人說:「據說好像是當年建文帝朱允炆,到這裡的時候,藏在那裡的。」

朱允炆?熟知歷史的朋友估計都知道,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他在上位之後,聽從齊泰方孝孺等人的意見削藩,其力度之大,惹得各個藩王苦不堪言。

最終,燕王朱棣忍無可忍,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可憐的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趕下了台。而就在朱棣攻入南京的時候,朱允炆竟然神秘失蹤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這在歷史上都是一個千古懸案。

現如今,黃印村的村民竟然說朱允炆曾經在他們這裡生活過一段時間,還在這裡留下了寶藏。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不過村民們既然敢這麼說,自然是有一定的證據,那麼,證據在哪兒呢?

三、傳說到底真假,村支書著手調查

當地的村民們說,我們敢說朱允炆在我們這裡住過,那肯定是有一定證據的,而這證據就是我們這一塊的地名。

據村民所說,當初朱允炆剛剛逃離皇宮的時候,在外面看到官兵,就以為是他那好四叔朱棣在找他,嚇得他是到處逃竄,逃到這裡的時候,還無意中丟失了隨身攜帶的金印。

而這黃印村也是因此得名,除了村子的名字,在陡崖山山腳下的一條河流,也跟朱允炆有著莫大的關係,這條河被當地人叫做「御臨河」,意思就是皇帝親自到過的河流。

聽聽,這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似乎這裡真的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曾經住過的地方。村子裡的人對於這件事是深信不疑,而且眾人對於陡崖山上藏有寶藏的說法更是傳得神乎其神。

有說那藏寶洞裡機關重重,也有說那些寶貝還在洞裡,村支書黃先友一看這情況,不能任由傳言越傳越離譜啊,於是,他便決定親自上山,看一看那山洞裡到底有什麼?

那天下午,黃先友帶著兩個村民一起爬上了山,那山路十分難走,他們只爬到了一個相對而言比較低的山洞,鑽進去一看,發現並沒有什麼傳說中的寶藏。

當時就有村民提議去上面的山洞看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是他們這次上山,並沒有帶什麼攀岩的工具,徒手爬上去的話,不僅難度高還會很危險,於是黃先友只好暫時放棄,但這件事情還是傳了出去,記者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便前往了黃印村進行調查。

記者來到村子裡,看到路邊的村民,便走上前去詢問:「老鄉你好,我想問一下,咱們這邊是不是有一個很多山洞的那種?」

村民們給記者指了陡崖山的方向,還順帶著告訴了記者,那些山洞的名字,叫做「老二洞」。記者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有些奇怪,後來還是在村民的解釋下明白了這名字的來歷。

原來,在當地,「老二」的意思是指「土匪」,而那些「老二洞」就是早些年鬧土匪的時候,他們村民躲避逃難的藏身之所。

得知了山洞名字的由來,記者就直接切入正題,詢問村民們關於山洞寶藏的事情,可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村民們一聽是問寶藏,要麼回答不知道,要麼就是回答沒有。

難道說,村民們這是在防著記者?回想上一次冒充勘察隊來盜寶的那件事,估計村民們心裡都在想,村子裡就這點寶貝,他們自己都沒去拿,全讓外面的人給惦記上了。

眼瞅著村民們不肯多說,記者也沒有勉強,轉頭就去找了村支書。黃先友知道了記者的來意後,明確回答了記者的問題,「寶藏是肯定有的,只不過已經被盜了。」

記者一聽這話,心想自己還真的來對了,這陡崖山確有寶藏,至於村支書說寶藏已經被盜了,這是真是假,只有自己親自去看了才能知道。

於是,記者在村支書黃先友的帶領下,去往了陡崖山。到達目的地之後,記者是二話沒說,就順著帶過來的梯子,爬上了一個位置偏低的山洞。

進洞一看,記者發現,這個山洞的面積不大,最多也就幾個平方,而且這裡面到處都是碎石,似乎曾經塌過方,這樣的地方是怎麼看都不像有寶藏的樣子。

既然這個洞沒有線索,那就去下一個山洞看看,很快,幾人來到了另外一個山洞,而就在這個洞裡,記者有了新的發現。

四、崖洞的秘密,真相即將浮出水面

「我們來到另一個山洞,那這個洞穴從整體上來看,相對比較工整,下面有坍塌的石塊,還有礦泉水瓶,這牆上還有一些字。」

通過地上的礦泉水瓶,記者猜測,這個洞穴應該曾經有人來過,至於是不是來尋寶的就不得而知了,而牆上的字也只能看清零零散散的幾個。

很遺憾,記者在這個洞穴里找尋了許久,也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走出洞穴之後,記者抬頭望了望上面的其他洞穴,心裡想著寶藏會不會藏在上面呢?

黃先友看到記者抬頭,像是猜到了他心裡的想法,告訴他上面的那些洞穴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上去過了,村子裡那些關於洞穴里有機關的傳言,也沒人知道真假。

既然沒有人去過,那麼就沒法判斷真假,如果說,那些洞穴不是用來藏寶藏的,以前的那些人們又會是因為什麼原因要鑿出來呢?

就在記者疑惑的時候,黃先友提出了一個猜想,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聽說過,在我國北方,曾經有一個「地下四合院」的地方。

那裡的人們建造房子的結構跟正常房子不一樣,正常人家建造房子,第一步都是挖坑打地基,地基打好了,再一層一層地往上蓋。

而這「地下四合院」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建造房子的時候也挖坑,只不過他們會一直挖,挖到一定的程度,就直接住在這坑裡。

這樣的房子住起來不僅冬暖夏涼,而且還十分經久耐用,除了這住在地下的,在崖壁上居住也不是沒有。

在北京延慶縣,就曾經發現過有一支少數民族的部落,他們為了躲避仇敵的追殺,接連幾十年都住在那崖壁之上。

聽了黃先友的話,記者覺得似乎有那麼點道理,人不止可以住在地上,也可以住在其他的地方,而就在這時,一旁的村民告訴記者,那些山洞確實住過人。

「當時這個洞住的是有錢人家,有錢的人家在裡面躲,有生人來犯的時候,可以用石頭把砸下來,防止人家上去殺他,搶他的東西。」

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舉兵造反,途徑四川時大開殺戒,當時的一些有錢人家,為了躲避這場屠殺,便在山崖上鑿建了這些山洞,因此也躲過了那場浩劫。

說到這裡,那崖壁上的用途已經有了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藏寶,二說是居住,三說是避難,那麼到底哪一種才是事情的真相呢?

記者找到重慶渝北區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長劉春鴻,劉所長告訴記者,通過他們對崖洞的研究和調查,發現那些崖洞的主要用途,應該還是用來躲避各種禍事。

「這些崖穴居依崖而建,在我們看來的話,當時的古人,把這個洞穴作為藏身的地方,能夠抵禦外強來騷擾他們。」

據專家所說,當時的人們為了躲避戰亂,居住在山崖之上,依靠著山崖之險保全自己,就算自己被敵人發現了,敵人也沒有辦法攻得上來。

而這些崖穴居應該也不是那些人一點一點慢慢鑿出來的,因為當時戰事四起,想要鑿出這樣的崖穴居並非易事,專家猜測,他們很有可能是利用崖墓改造出來的。

西南大學歷史系的藍勇教授告訴記者,在漢晉時期,四川這一帶曾經流行過崖墓這種墓葬形式。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崖墓,顧名思義,就是在崖壁上開鑿墳墓。

崖墓主要存在於我國的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往往幾十座聚集在一面山坡上,形成墓地。經過專家的調查發現,陡崖山崖壁上的那些洞穴,很有可能曾經就是一群崖墓。

後來,人們在遇到戰亂的時候,對這些崖墓進行加工改造,成了他們的避難所,這也不是沒有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76f986314d9d53a091bd1cd3920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