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史上,有過兩次持續100萬年的降雨,是何原因造成的?

2024-05-10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地球歷史上,有過兩次持續100萬年的降雨,是何原因造成的?

雨水,是地球自然界中一種常見而必不可少的現象。它不僅是地球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為遠離水源的陸地生物提供了寶貴的淡水資源,同時也能夠凈化大氣,降低環境溫度。

但是,有時雨水可能過多。適量的雨水對地球生態系統有益,但一旦降雨時間過長,雨量過大,原本有益的現象可能演變成可怕的災難。

事實上,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長達百萬年的大規模降雨事件,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當氣溫升高時,地表的水會變成輕盈的水蒸氣,而這些水蒸氣會隨著氣流的上升逐漸升高。

眾所周知,隨著海拔的增加,周圍的溫度逐漸下降。當氣流中的水汽達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凝結成液態水滴,最終降落到地面。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降雨過程。

了解了降雨的原理,現在讓我們回顧地球上的第一次百萬年降雨事件。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第一次降雨事件發生在地球形成後不久,大約是40億年前。

而這個混亂的時期恰巧是地球誕生的時候。當時,新誕生的地球整體溫度極高,地表覆蓋著熾熱的岩漿,幾乎是一個燃燒的岩漿球。

在這個時期,來自小行星和彗星的水與地球上已有的水元素混合在一起,在高溫的環境下形成了水蒸氣。由於地球強大的引力,這些水汽並沒有逃逸到太空中,而是被牢牢「鎖」在與地球一同形成的原始大氣中。

這一循環持續了近百萬年,形成了長時間的降雨過程。直到地球表面冷卻,液態水開始保留下來,河流在世界各地形成,這個規模宏大的降雨過程才漸漸結束。

相對於第一次百萬年降雨事件,第二次百萬年降雨的影響要大得多,因為那時的地球已經是一個充滿生命的世界。

第二次降雨事件發生在距今約兩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個時期的地球與現在已經截然不同,所有的陸地都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名為「盤古大陸」的超大陸。

這種高溫乾旱本可以持續下去,但在晚三疊世的卡尼期,一塊名為「辛梅利亞」的史前小大陸從盤古大陸南部脫離,並向北移動。這改變了古太平洋中的風向,允許來自太平洋的水汽進入盤古大陸內部。原本乾旱的超級季風氣候轉化為濕潤的季風氣候,降雨量開始急劇增加。

西梅里亞大陸的運動不僅改變了古太平洋的風向,還導致了大陸的移動,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火山噴發。

高溫導致大量的地表水蒸發到大氣中,進一步增加了季

風氣候帶來的降雨。在火山噴發和超級季風氣候的雙重作用下,地球陷入了長達近200萬年的極端氣候時期——卡尼期的洪水事件。

在這場暴雨中,許多古老的生物不得不離開歷史的舞台,成為時間的過客,但也有很多生物藉此機會迅速繁衍,向著世界各地擴散,例如後來統治地球的恐龍,它們出現在地球上,統治了將近1.6億年的時間。

實際上,暴雨的主要證據來自於動植物的化石、岩石以及世界各地大氣中同位素的異常變化。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地質學家Alastair Ruffell和Michael J. Simms發現在三疊紀時期的葉綠岩中,存在著許多河床沉積物,即淤泥的痕跡。更引人注目的是,不僅在南北兩極,而且在澳大利亞、美洲、亞洲和歐洲的三疊紀岩層中都能夠找到類似的礦床。

從這些發現中,科學家們推斷出了當時降雨的強度。從物理角度來看,那時的大雨與現代的超強颱風相差無幾,否則植物不會流出樹脂來自我保護。

需要引起警覺的是,當人類對地球環境造成了足夠嚴重的破壞時,地球很可能會採取類似的方式來「修復」自己。因此,如果我們不希望重演災難,保護地球環境是當務之急。只有通過合理的環境保護行動,我們才能確保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繼續繁榮,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492c549f010520acb9789338b97c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