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算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動物,無論春夏秋冬,都能夠看到它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在路邊找吃的。
嘰嘰喳喳的,等有人靠近之後立馬四散而開,其實從古代的時候開始,麻雀就已經被我們注意到了,不少古代人認為這是一種吉祥鳥,有著升官加爵的象徵。
麻雀的壽命在鳥類界來說並不算很長,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說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都能夠看到麻雀的身影,但是卻很少看到麻雀的屍骸。
難道說麻雀在得知自己快要不行的時候,還會偷偷摸摸的藏起來不成?
麻雀的經歷
說起來我國對於麻雀還有著一段時間的誤解,對於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麻雀在上個世紀的一段時間屬於是四害中的一種。
和其餘的三害蚊子、蒼蠅、老鼠齊名,在當時隨著麻雀的數量不斷增多,讓不少人相信麻雀會偷吃糧食,導致糧食的產能減少。
而且麻雀的天敵也比較少,所以一場轟轟烈烈的滅麻雀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當時根據不完全統計,被滅掉的麻雀多達19.6億隻。
然而當時人們發現消滅了這麼多的麻雀不僅沒有讓糧食的產能增加,反而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糧食產能再次減少。
因為生物圈中缺少了麻雀這一重要的環節直接導致了各種害蟲瘋狂的繁殖,這也直接導致了害蟲瘋狂的啃食莊稼,發生十分嚴重的饑荒問題。
這一結果直接讓人開始重新定義麻雀這種生物,它究竟對於人類來說有沒有害,就這樣鳥類專家開始尋找答案。
經過對麻雀的觀察發現,麻雀在幼鳥階段只吃蟲類,而且在它們的菜譜裡面,人們種植的穀物類只占它們食譜不到50%的比重。
也就是說麻雀確實吃穀物,但是它們更多的則是以害蟲為主,而正是因為沒有了麻雀的制衡,所以導致害蟲會如此的猖狂。
所以說不能光看麻雀吃穀物這一面,還要從很多方面來看待麻雀,就這樣人們這時候才恍然大悟,麻雀不僅不是害蟲,而且還是益鳥。
就這樣我國又再次展開了一段時間幫助麻雀繁殖的行動,也逐漸的將麻雀恢復到了原來正常的數量。
現如今我們在電線桿上、屋檐下都能夠看到這些麻雀的身影,雖然說數量不多,但是它們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麻雀的壽命問題
一般來說麻雀的壽命僅僅只有三年左右,但是卻依舊有一些相關的數據報道,麻雀的壽命能夠活到十年。
這兩者之間相差了差不多足足三倍左右,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這兩種說的都沒有任何的錯,只不過要看如何計算,如果說按照麻雀正常的生活時間來算的話,它們確實可以活到10年左右。
但是這其中是拋開了各種因素的干擾,如果說加上各種因素,我們再將麻雀的壽命取一個平均值,就能夠看出來麻雀只能活到3年左右。
相比較其其他的鳥類來說,麻雀所要經歷的天災人禍更加的多,首先那就是季節選擇讓它們無法保證幼鳥的成活率。
麻雀的繁殖季節一般都是在四月到八月左右,當幼鳥即將要出生的時候,就要經歷一次寒冷的冬天,如果說沒有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環境,那麼幼鳥將無法撐到冬天結束。
這也直接導致一萬個麻雀裡面,能夠成功的活到兩歲的不足百分之二,這還僅僅是天氣問題,在居住環境方面也是麻雀在經歷的一大問題。
和以前的城市相比,適宜麻雀居住的環境可謂是越來越少了,像是空氣品質以及食物的缺少,直接讓麻雀在城市裡面舉步難行。
所以目前來看,生活在農村的麻雀要遠遠大於生活在農村的麻雀數量,即便逃過了以上種種,麻雀還要面對它們的一大天敵,那就是貓。
貓對於麻雀有著天生的捕獵興趣,哪怕是不吃,也會將其抓住進行把玩,所以有著不少的麻雀都是被貓給消滅的。
這也導致麻雀的數量雖然說沒有了人為的破壞,但是依舊不見多的原因了,而且或許在未來的不久,麻雀將再次呈現衰減的形勢。
現如今麻雀已經被類為了瀕危物種紅色的名錄裡面,在我國麻雀還屬於是三有保護動物,由此可見麻雀的重要性。
看到這裡我們再來回答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麻雀雖然說一直在減少,為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依舊看不到麻雀的屍骸呢?
麻雀屍骸
第一個原因那依舊是和貓有關,對於野貓來說,麻雀也在它們的食譜裡面,只要是被貓抓住的麻雀都會被當場給吃掉。
也就是說死的連渣都不剩了,即便是僥倖會有一些羽毛等殘渣留下,那麼在一段時間的風吹或者是塵土之下,現場將完全看不出任何有關麻雀的影子。
當然了出了貓之外,像是蛇以及其他的大型鳥類,也都將麻雀視為獵物,動物一般沒有剩食物的行為存在。
而且像是這些捕獵者當抓住獵物的時候,並不會選擇在大街以及空曠的地方直接開吃塔,它們會將其吊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在進行食用,以來方式被干擾,而來也是為了防範其他的捕食者的搶奪。
尤其是像麻雀如此小的動物,都會吃的一乾二淨的,如此一來別說我們看不到屍體了,即便是麻雀殘留的痕跡可能也不會出現。
而其他那些有幸活到最後的麻雀,在知道自己即將不行的時候,也會飛到一個隱蔽的地方,靜靜的等待死亡的到來。
尤其是在野外處處暗藏危險的地方,別說是麻雀了,其他的動物死亡後都很少看到遺骸,就是因為有著食腐者能夠聞著味就過來處理屍體。
對這些動物來說,實體就是最好的營養品,所以導致我們看不到麻雀屍體是由多個因素所導致的。
這並非說我們就無法看到麻雀的屍骸,只不過可能就在路邊,因為麻雀身型小所以沒有被發現罷了。
當然了我們也不要想著能夠養一隻麻雀,然後觀察它們的生老病死,這是十分不現實的一件事情。
之前就有人這樣做過,最後得出結論,麻雀別看它小,但是骨子裡就十分的犟,如果有人將其抓了回來關到籠子裡面。
那麼他們將會面對一個完全不聽話的麻雀,不吃不喝還算是小事,只要它們一有力氣,就很有可能亂撞籠子。
一直到自己無法再次行動位置,在這段期間就是想要逃脫籠子,雖然說也有人有幸將麻雀給收服,但這屬於是很少見的一件事情。
如果說以前看不到麻雀的屍骸是因為天災人禍,那麼在未來看到不可能就真的是因為它們的數量正在減少的原因。
別說是屍骸了,如果說未來的生存環境繼續惡化下去,我們可能連麻雀的身影都看不到了,所以說保護麻雀的事情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