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這些「稀客」向你推薦美麗山東

2023-06-06     大小新聞

原標題:世界環境日,這些「稀客」向你推薦美麗山東

本報記者 陳曉婉

夏日黃三角,晨光熹微,被稱為「鳥中紳士」的黑嘴鷗寶寶破殼而出。從羽毛濡濕地破殼,到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只需要一個小時,30天之後便可在空中翱翔;

在膠州灣大沽河口東岸,膠州灣重點保護鳥類養護觀測站剛剛揭牌不久,「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的夏秋夜棲地正在加緊建設。不久以後,成群的中華鳳頭燕鷗就能在這歇腳;

剛進3月,濟南錦繡川水庫就出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身影,這已經是中華秋沙鴨連續第五年到訪錦繡川水庫。除了中華秋沙鴨,還有20多種鳥類在這裡「落腳」……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23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濟南舉辦,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可以說,它們是美麗山東最好也最真實的「推薦官」。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山東的藍天更多了,水質更優了,生態更美了。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黃胸鵐等一些珍稀鳥類在山東的湖泊、濕地等頻頻「亮相」。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山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近年來,山東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抓環保、促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2年生態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恢復和提升,471種鳥兒在山東棲居,占全國鳥類總數的30%以上;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連續兩年超過93%。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侯翠榮說。

觀全省,主要環境指標持續大幅改善。黃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幹流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實現100%,一泓清水為野生動植物創造美好家園。

最近,一段「人在畫中游」的視頻走紅網絡。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的水草搖曳生姿,船行於湖面宛如「空游無所依」。視頻拍的正是南四湖。2001年,國家確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過南四湖時,湖區水質全面呈劣Ⅴ類,被國內專家學者稱為「天下治污第一難」。

山東採用「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治理南四湖,退漁還湖、退池還湖、退耕還濕。最終,南四湖實現了從「醬油湖」向「生態湖」的轉變。去年,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0%,首次突破80%,南四湖、東平湖流域國控斷面首次全部消除四類水體。水雉、白枕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重現南四湖,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和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南四湖大量繁衍生息。

望沿海,生態承載能力顯著提升。528處自然保護地涵蓋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明顯提升。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候鳥生命線之一,煙台長島的各個島嶼正處於這條交通線上。得天獨厚的區位,造就了這個候鳥遷徙的「加油站」。5月初,長島結束了今年春季的鳥類環志工作。從1984年開展鳥類環志工作至今,30餘萬隻候鳥在這裡領取了環志身份證,留下彌足珍貴的遷徙信息。

近年來,山東大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528處,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看內陸,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質效明顯。深入實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2年底,「無鋼」濟鋼重返中國企業500強,產值超過關停前水平。這一消息,讓眾多「向綠而行」的企業受到鼓舞。沒有鋼了,濟鋼新的競爭力反而出現了,在衛星服務、航空遙感等領域推出了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山東接續兩輪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新提升。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近三年年均改善率超過10%,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3.2%,再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美麗山東讓不少珍稀鳥類「稀客」變「常客」,甚至安下家來。

如今在山東,人鳥共繪四時美景:春天青頭潛鴨在東平湖等你相會,夏日有中華鳳頭燕鷗在膠州灣向你發出邀約,秋季黃河入海口飛過漫天的鳥浪,冬季正是到榮成看天鵝的大好時節。與自然為鄰,與鳥兒為伴,齊魯大地上,每個人都是自然的守護者,共同點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記者 李明 張曉帆 參與采寫)

勺嘴鷸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自述】我是勺嘴鷸,屬鷸科勺嘴鷸屬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4-16厘米,體型比麻雀略大,嘴基平扁,前端擴大呈鏟形,覓食時,喜歡用嘴在水中或爛泥中像掃帚一樣左右掃動。

【物種與山東】2021年8月,東營新匯海灘首次發現勺嘴鷸。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由建區之初的187種增至現在的373種,成為東方白鸛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黑嘴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易危物種。

【自述】我是黑嘴鷗,是一種中型水鳥,體長31-39厘米。被稱為「鳥中紳士」,頭戴「黑帽」,墨色的嘴巴,渾身玉羽銀翎。多在海邊鹼蓬鹽灘的地面築巢,喜歡出現在河口及潮間帶地區。

【物種與山東】黑嘴鷗在我國東部沿海有幾處繁殖地,黃河三角洲是其中之一。東營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嘴鷗之鄉」稱號。

震旦鴉雀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近危物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自述】我是震旦鴉雀,屬於鶯科鴉雀屬的一種鳥類,樣子長得有點像麻雀,不過嘴比較粗,像鸚鵡,尾巴比較長,臉比較白。常成對或集小群活動於沿海和湖泊周邊的蘆葦濕地中,喧鬧活潑而不懼人。

【物種與山東】最近幾年,淄博市馬踏湖發現震旦鴉雀。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大部分位於桓台縣。桓台縣先後投入3億元規劃建設功能互補的6大濕地,改善入湖河流的水質狀況。馬踏湖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第一名。

中華秋沙鴨

中國特有稀有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

【自述】我是中華秋沙鴨,是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他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喜歡在多溪流的林間樹洞中繁殖,越冬於河流、湖泊和水庫中。

【物種與山東】2019年起,每年3月,中華秋沙鴨都會飛到濟南錦繡川水庫,停留20天左右。近年來,除了中華秋沙鴨以外,白鷺、鳳頭、綠頭鴨等鳥類陸續在錦繡川水庫「落腳」。

青頭潛鴨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全球不到5000隻。

【自述】我是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體圓,頭大,雄鳥頭和頸黑色,並具綠色光澤,雌鳥體羽純褐色。繁殖於多蘆葦的湖泊和沼澤水域,非繁殖期棲息於水塘、湖泊和水庫以及水流較緩的河流水域,多以水生植物為食。

【物種與山東】近幾年,青頭潛鴨開始在泰安東平湖過冬。2022年3月,東平湖記錄到了1500多隻青頭潛鴨;當年7月,首次監測到青頭潛鴨在東平湖成功自然繁殖。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東平湖建立了青頭潛鴨養護觀測站,圍繞「查」「護」「管」「育」四個方面開展野生動物保護。

黃胸鵐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自述】我是黃胸鵐,別名禾花雀,屬小型鳴禽,喜食植物種子等,長有一副圓錐形的喙,淺眉紋,翅膀上有一窄的白色橫斑和一寬的白色翅斑,胸腹鮮黃的顏色最為搶眼。

【物種與山東】2022年初,濰坊安丘市大汶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首次發現黃胸鵐。大汶河濕地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河床中有很多島嶼。為守好這片濕地,安丘市把閘壩、灣塘、水體、堤岸、灘涂、濕地、生物等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為各種野生鳥類提供棲息地。

中華鳳頭燕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自述】我是中華鳳頭燕鷗,一種中型水鳥,體長38-42厘米。額、頭頂和冠羽黑色,上體淡灰色,翅灰色。主要棲息于海岸島嶼,喜歡于海水深度淺且離岸近的區域活動。

【物種與山東】目前,膠州灣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遷徙前重要的聚集地、換羽地、訓練和喂養地。膠州灣濕地淺海水域廣闊,淤泥灘涂肥沃,每年都會吸引大群的水鳥棲息活動。今年5月,膠州灣重點保護鳥類養護觀測站揭牌成立,重點研究保護中華鳳頭燕鷗、小青腳鷸等珍稀鳥類。

東方白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被譽為「鳥中國寶」。

【自述】我是東方白鸛,與白鸛羽色類似,但個體顯著較大。虹膜褐色,眼周及喉部裸皮紅色,喙黑色,腳紅色。喜歡棲息於開闊的沼澤、湖泊和潮濕草地。主要覓食魚類、蛙類、爬行類動物和昆蟲。

【物種與山東】黃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基地,已累計繁育2200多隻。近年來,位於煙台龍口的黃水河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也發現東方白鸛。

(資料來源:大眾日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842b344f63d3afcdae32a98835e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