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坊,原名霞飛坊,位於淮海中路927弄,原名霞飛坊,占地面積為17500平方米,共有3層磚木結構房屋199幢。由比利時教會普愛堂陸續從錢文祺、錢銀潮等業主手中 「永租」土地,於1924年始建,1927年10月落成。
一條霞飛坊,半部民國史。霞飛坊在當時來說,算是黃金地段和頂級配置,又毗鄰時尚、高雅的淮海路,有鬧中取靜的感覺,再加上煤衛設施齊全,也因此吸引了眾多名人前來居住,當年無論是商賈巨富、軍政要人,還是文化藝術界人士都選擇此地居住,竺可楨、徐悲鴻、胡蝶、許廣平、巴金等名人也曾在這裡住過,為淮海坊的建築風格注入了一份厚重與神秘的味道。
霞飛坊里弄寬闊,建築式樣上擺脫了石庫門的模式,仿法國式住宅,安裝鋼窗。平面上布置壁爐煙道和抽水馬桶間,廚房內安裝煤氣。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見的。該里弄地段鬧中取靜,建成後房屋出租率很高。1949年霞飛坊和淮海中路一起改名淮海坊至今。系原盧灣區最大新式里弄 。
霞飛坊建築特點,呈行列式布局,總弄和支弄結構明確,有大面積整齊的雙坡屋面和統一的清水紅磚牆面。「淮海坊」當年還叫「錢家盪」,在這裡你不用擔心迷路,因為處處都是「一路到底」;在這裡你也永遠找不到路,因為除了門牌號,所有房子都長一個樣。磚紅斑駁的牆面,屋頂廢棄的煙囪,錯綜飄揚的「萬國旗」,這便是當年老上海不變的樣子。夕陽西下的時候,太陽就好像掛在煙囪上,從弄堂口望去,是都市裡難得一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景觀。
霞飛坊9號,辛亥元老,終身國大代表袁希洛寓所。
霞飛坊11號,上海特別市市長吳鐵城金屋藏嬌寓所。
霞飛坊16號電影導演李萍倩寓所。
霞飛坊24號,音樂教育出版家王允功寓所。
霞飛坊26號,竺可楨寓所。
霞飛坊33號,劇作家陳西禾寓所。
霞飛坊34號「江北大亨」顧竹軒1956年寓所。
霞飛坊35號,開明書店創辦人章錫琛和古典文學家、史學家王伯祥,文學家江紅蕉寓所。
霞飛坊39號,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立法委員、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戴夏寓所。
霞飛坊56號,實業家、建國後上海市第一任副市長盛丕華和他的兒子盛康年寓所。
霞飛坊57號,翻譯家、復旦大學教授祝世康寓所。
霞飛坊59號,開明書店編輯索非、作家巴金、上海法政學院教授許鴻飛寓所。
霞飛坊住63號,開明書店編輯、現代科普作家、出版家、文學翻譯家顧均正寓所。
霞飛坊64號 魯迅夫人許廣平和魯迅之弟生物學家周建人寓所。
霞飛坊65號,上海法政學院教授王孝通寓所。
霞飛坊69號,國立音專教授陳昭文寓所。
霞飛坊73號,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首席檢察官郭懷瑾寓所 。
霞飛坊82號,立法委員劉光漢寓所。
霞飛坊99號,著名畫家徐悲鴻寓所。
霞飛坊108號,上海美專和杭州國立藝專教授高樂宜寓所等。
雖然原來的故人早已逝去,但他們住過的房子依然存在,新住進來的72家新房客依然柴米油鹽的生活著。名人故居並不對外開放,只能在門口端詳著說明牌,知道誰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遙想曾經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