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與「垃圾鬥士」

2019-11-02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9年9月4日,教育部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印發《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電影《烈火英雄》在列。該片的敘事主線是救災,劇情全方位、大幅度地呈現了火災現場實景。但影片除了展現火災的無情,消防戰士的英勇與無私,以及親情和愛情的溫馨與感動,也恰到好處的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

其中海洋垃圾問題最為典型。港口原油發生爆炸,滅火只能依靠遠程供水,就是用抽水泵從海里抽水,然後運到火災現場滅火。但是因為海里各種垃圾太多,不得不專門派人定時清理抽水泵。垃圾越來越多,消防戰士一次又一次下水清理,不幸被網纏住腿,再也沒能上岸。試想,如果堵住水泵的垃圾沒能及時清理,那根據電影里的推測,這場火災將帶來無法估計的破壞。

從這部電影里,我們「切身」體會到了大火的可怕,同時也感受到了海洋垃圾的可怕。可以說,環境污染到一定程度,就會變著法來報復人類。

海洋垃圾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近10年內最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十大緊迫環境問題之一。海洋垃圾是指進入海洋的人工合成固體廢棄物,包括如漁網、浮標、塑料袋、塑料瓶(罐)以及各種生產和生活垃圾,其中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的90%以上。據統計,海洋垃圾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陸源輸入,即各種陸源垃圾通過河流和排污口攜帶進入海洋,或沿海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隨風力、潮汐以及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進入海洋;二是海上各種活動產生的垃圾被直接丟棄入海,如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航運、海上觀光旅遊等產生的各種垃圾。2015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每年向海洋排放480×104 ~ 1270×104 t(噸)塑料垃圾,而其中向海洋中丟棄的破舊漁網漁具高達64×104 t。電影《烈火英雄》中展現了這一細節,消防戰士從水泵中掏出的許多垃圾就是漁網,而徐小斌的犧牲也是由於被漁網纏住了腿。《2017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2017年我國海灘垃圾平均數量為52123個/km2,相比 2016年下降了25.9%,但海面漂浮垃圾和海底垃圾平均數量較2016年分別上漲了27.1%和21.5%,尤其在濱海旅遊和漁業區海面漂浮垃圾問題更為嚴重。

海洋垃圾會對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在各類海洋垃圾中,廢棄漁網或塑料繩是危害最大的一類,不僅會纏繞各種海洋生物直接導致生物死亡,危害瀕危物種安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完整性,還會纏繞船舶動力系統,進而對船舶安全造成威脅。同時塑料垃圾會吸附環境污染物而變成污染物載體,造成局部水質污染,破壞水環境的化學完整性。海洋垃圾堆積還會破壞海洋景觀,造成人類視覺污染,影響海洋旅遊經濟。另外,大塊海洋塑料垃圾還會分解成塑料碎片和微塑料顆粒,對海洋生物健康產生毒害作用。

人類與大火的戰鬥由來已久,但人類與海洋垃圾的鬥爭才剛剛開始。

為避免海洋垃圾帶來的悲劇事件的發生,應當從以下方面防治海洋垃圾:

1、提升公眾意識,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在沿海社區和生產活動區,設置標識牌,發放宣傳冊,組織開展公眾參與「凈灘」活動等公益活動,提升公眾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 同時強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與收集,從源頭減少陸源垃圾進入海洋。

2、加強海上漁業垃圾管理。在探索漁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同時,建立嚴格的漁業垃圾回收管理辦法,通過財政補貼鼓勵漁業人員積極參與開展海洋垃圾清理,同時加強漁港和海水養殖區等熱點區域海洋垃圾管理。

3、建立並實施國家和區域海洋塑料垃圾行動方案。系統開展海洋垃圾調查,揭示海洋垃圾的環境分布規律,科學評估海洋垃圾生態風險。在此基礎上,識別海洋垃圾來源與行業貢獻,按照「一源一策」制定海洋垃圾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4、加強科學研究與創新。認識海洋垃圾分布規律、時空變化特徵與傳輸途徑,揭示海洋垃圾與環境污染物之間的吸附-解析過程以及生態毒理效應,評估海洋垃圾產生的生態風險和人體健康風險,探索以全生命周期方式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技術方法與管理機制。

也許「烈火英雄」是指訓練有素的消防戰士,但「垃圾鬥士」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z0LKm4BMH2_cNUg5g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