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戰爭俄國再次進入地中海,強攻科孚要塞,成就烏沙科夫威名

2020-09-21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拿破崙戰爭俄國再次進入地中海,強攻科孚要塞,成就烏沙科夫威名

接上文 1768-1774年俄土戰爭,俄國海軍首次出現在地中海,切什梅海戰一戰成名

在上次出征地中海10多年後,歷史再次給了俄海軍一個機會。隨著法國大革命的成功以及一代偉人拿破崙的出現,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迅速波及到歐洲大陸。1798年,法國已經擁有了比利時、荷蘭、瑞士、萊茵河左岸的德國領土、義大利、埃及、馬爾他和愛奧尼亞群島,大大加強了它在中歐和南歐以及在地中海和近東的地位,但為此觸犯了英國、奧地利、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於是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相互之間簽訂了一系列協定與條約,並組成了第二次反法聯盟的核心。

英國向地中海派出了納爾遜指揮的分艦隊,一代海軍名將初出茅廬就在阿布基爾(亞歷山大以東)重創了法國海軍。

俄國當然不甘落後,向奧地利派出了蘇沃洛夫的部隊(筆者註:這位仁兄在俄羅斯歷史上被稱之為著名統帥,排名在俄國衛國戰爭的大功臣庫圖佐夫之上。二戰中蘇軍專門設立了1-3級蘇沃洛夫勳章。本人感覺最可惜的是,統帥一生似乎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雖說打敗過法軍,可惜上帝沒有安排他與波拿巴陛下過過招),海上則是烏沙科夫指揮的黑海艦隊。這是俄海軍黑海艦隊第一次駛向地中海,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俄羅斯和土耳其組成聯合艦隊由俄指揮的歷史事件。

1798年初沙皇保羅一世簽署了關於俄羅斯海軍遠征地中海的目標命令,俄海軍首要任務是解放在亞得里亞海占據要塞位置的愛奧尼亞群島,爾後再配合蘇沃洛夫的部隊解放義大利和馬爾他,封鎖被法軍占領的亞歷山大。

連結-愛奧尼亞群島

愛奧尼亞群島Ionian Islands, 現代希臘語作Ionioi Nisoi。 一譯「伊奧尼亞群島」。希臘西岸沿海的長列島群。位於愛奧尼亞海中。由克基拉、萊夫卡斯、凱法利尼亞、扎金索斯等大島和附近小島組成。

沿希臘西海岸的島群,從阿爾巴尼亞海岸向南延伸至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常稱作七島(Heptanesos)。7個島分別名為科孚島(Corfu,又名克基拉島Kerkira)、凱法利尼亞島(Cephalonia或Kefallinia)、札金索斯島(Zacynthus或Zakinthos或Zante)、萊夫卡斯島(Leucas或Levkas)、伊薩卡島(Ithaca, 或伊薩基島Ithaki)、基西拉島(Cythera或Kithira)和帕克索斯島(Paxos或Paxoi),以及它們的小附屬地。

愛奧尼亞群島位置圖

1798年8月13日(8月24日),俄海軍分艦隊駛出了塞瓦斯托波爾,共有6艘戰列艦、7艘三桅巡洋艦和3艘通信船組成;艦隊艦上火炮792門,人員7406人(登陸兵1700人)。8月24日(9月4日),俄艦隊抵達君士坦丁堡。隨後通過達達尼爾海峽,並與土耳其艦隊會合(土艦隊有4艘戰列艦、6艘三桅巡洋艦、4艘輕巡航艦和14艘炮艦)。

9月14日(9月25日),烏沙科夫派出索羅金中隊(4艘戰列艦、10艘炮艦)前往埃及沿海,配合納爾遜的英國分艦隊作戰。9月28日(10月9日) ,俄艦隊派出登陸兵在基西拉(切里戈)島上陸並占領小型要塞聖尼科洛。9月30日(10月11日),烏沙科夫分艦隊駛近基西拉島,在次日攻占卡普薩利翁要塞。隨後的10月14日(10月25日)和10月17日(10月28日),登陸隊在艦炮火力支援下,幾乎未遇到法國守軍抵抗就先後占領扎金索斯(贊捷)島和凱法利尼亞島。10月18日(10月19日)海軍上校Д.Н.謝尼亞文率領一個艦艇中隊(戰列艦和巡航艦各2艘)攻擊萊夫卡斯(聖馬弗拉)島,不過登陸兵未能攻占該島。之後,分艦隊趕來支援,法國守軍遂於11月3日(11月14日)投降。

10月24日(11月4日)俄軍開始圍攻擁有3700名守軍、636門火炮的科孚要塞。當時,維多(Видо)島上有5座炮台掩護通往科孚島的幾條海路,陸上有要塞工事和前進堡壘掩護,另外還有一支法國艦隊(2艘戰列艦、1艘巡航艦、1艘攻擊艦等)。烏沙科夫分艦隊11月初抵達科孚島,派登陸兵上島並構築幾座炮台。對要塞的圍攻一直持續到1799年2月中旬。2月18日(3月1日),俄土聯合分艦隊(7艘戰列艦、10艘巡航艦)摧毀了維多島上的敵軍炮台,並派登陸兵占領該島。同日,俄軍發起強攻,占領了科孚島外圍工事。2月19日(3月2日),要塞守軍投降。俄軍共俘獲2931人、16艘艦船(戰列艦和巡航艦各1艘)和629門火炮。至此,愛奧尼亞群島全部收復,戰事遂告結束,群島建立了七島聯合共和國。此戰之後,烏沙科夫晉升海軍上將。

強攻科孚要塞

1799年4月,蘇沃洛夫開始進攻義大利時,烏沙科夫以科孚島為基地,向義大利南部沿海派出索羅金指揮的艦艇中隊(3艘巡航艦、2艘輕巡航艦和4艘炮艦)。該中隊4月23日(5月4日)攻占布林迪西,5月2日(5月13日)攻占巴里,5月9日(5月20日)又攻占曼弗雷多尼亞。同一天,別利海軍大尉指揮的水兵中隊(570人、火炮6門)開始向義大利腹地進攻。6月3日(6月14日),該中隊和那不勒斯地區的地面部隊共同發起強攻,占領了那不勒斯。普斯托什金海軍少將指揮的第2艦艇中隊(3艘戰列艦、4艘巡航艦和1艘輕巡航艦)在5月1日(5月12日)駛離科孚島,封鎖安科納要塞。6月,沃伊諾維奇中隊接替該中隊並繼續執行封鎖,直到11月要塞投降。7-8月間,烏沙科夫指揮的俄土聯合分艦隊(10艘戰列艦、7艘巡航艦)通過墨西拿海峽,北上那不勒斯,配合納爾遜的分艦隊作戰。期間,應蘇沃洛夫請求,還派出普斯托什金中隊前去封鎖熱那亞。

1799年12月31日(1800年1月11日),烏沙科夫接到保羅一世召分艦隊回國的命令。10月26日,分艦隊主力返回塞外斯托波爾。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在2年多的時間內分艦隊遠離自身基地作戰且在航行中遇到不少困難,但沒有損失1艘艦船!

如今的科孚島,後方為新建要塞

連結-海軍上將烏沙科夫

全名費多爾-費多羅維奇-烏沙科夫Фёдор-Фёдорович-Ушаков,1744年1月12日(1月24日)出生在今摩爾多瓦捷姆尼科沃,1817年10月2日(10月14日)去世。俄羅斯帝國海軍第一個世界意義上的名將,義大利醫院騎士團團長,俄羅斯東正教會在2000年將烏沙科夫封為俄國海軍的保護神,2005年俄國東正教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宣布為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的保護神。

1766年畢業於海軍武備學校,先後在波羅的海艦隊與亞速海區艦隊與任職。1783年調至黑海艦隊在赫爾松督造軍艦並參與塞瓦斯托波爾建設。1787-1791年俄土戰爭期間,在1788年指揮俄國艦隊前衛隊在菲多尼西亞海戰中重創土耳其艦隊。1790年開始指揮黑海艦隊,先後取得刻赤海戰、堅德拉島海戰和卡利亞克里亞角海戰的勝利。1798年參加了英、俄、土、奧等國聯合反對法蘭西共和國的戰爭,勝利攻取了法軍在地中海的重要據點科孚島,1799年晉升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指揮海戰注重把航行隊形與戰鬥隊形有機統一起來,被稱之為「海上的蘇沃洛夫」。1800年俄海軍遠征艦隊從地中海回到塞瓦斯托波爾,1802年被任命為波羅的海帆船艦隊司令,之後1807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令其退休。

1944年3月3日以其名字設立1-2級烏沙科夫勳章以及烏沙科夫獎章,成為海軍最高級別勳章與獎章。

海戰中的烏沙科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xC5rXQBeElxlkkaFT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