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用鹽畫畫,55個小時製作10萬朵櫻花,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2021-03-30   一夜美學

原標題:日本藝術家用鹽畫畫,55個小時製作10萬朵櫻花,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以櫻花為主題創作的藝術實在是數不勝數了,各種類型的都有人嘗試,因此要想打動人心,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看到今天介紹的這位日本藝術家山本基和他的 10 萬朵櫻花花瓣時,我們的內心還是有被衝擊到。他用的創作材質是最日常的物品,放在藝術中又很獨特,而創作背後的故事也充滿了千萬種情緒。城市路邊的櫻花都已悉數盛開,今天想在手機上和你賞賞這些特別的櫻花。

本文轉載自:名利場藝術(wh2dian)

又到了賞櫻的季節。

看著一朵朵櫻花在枝頭盛放,滿目燦爛,令人心神搖曳,可是由於櫻花花期短暫,總給人一種稍縱即逝的淡淡憂傷。

而近日,在日本瀨戶內市美術館裡卻有著一場不尋常的櫻花展。

日本藝術家山本基在此舉辦個展「さくらしべふる」(落櫻花瓣),他創作了一個巨大的裝置——10萬朵櫻花花瓣。

在深紅色的地板上,布滿了一片片潔白的櫻花花瓣。

中央的花瓣密集重疊,而向四周散開時,漸漸由密變疏,彷佛一樹櫻花落入水中,不可謂不驚艷。

當你靠近細看時,會發現每一片花瓣都造型輕巧、靈動,而製作它們的原料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又離不開的東西——鹽。

山本基將鹽放進一個普通的尖嘴塑料瓶中,然後通過擠壓將鹽注入花瓣模型,像蛋糕師裱花一樣逐一製作花瓣。

他花費了55個小時,約9天的時間,通過不斷地循環與重複的動作,最終完成這片「風景」。

這不僅僅是一次藝術創作,也是一場儀式,一次修行。

而這片「櫻花海」正是代表著山本基對待生死的態度。

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

而生命正如這櫻花一般,明媚而脆弱,美麗而無常,面對生命的逝去,嘆息留不住,只能坦然面對。

可凋零並不代表終結,而是開始一輪新的旅程,就像櫻花,飄落之後會在下一個初春再次綻放。

其實作品的背後不僅表達了山本基的生死觀,更藏著令人心傷的故事。

1966年,山本基出生在廣島,原本在造船廠工作。而在1996年,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的姐姐因患腦瘤不幸離世,他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無盡的傷痛與思念吞噬了他,他決定用鹽畫畫。

在日本文化中,鹽有著非比尋常的含義。

相撲比賽前,選手就會在現場撒鹽,為的是辟邪、凈化場地。

而在參加葬禮時,前來弔唁的賓客會在身上撒鹽,表示凈化,以示對死者的尊重與哀悼。

由此可見,「鹽」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不僅能夠驅除厄運,也是象徵神聖之物。

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山本基想幹什麼,他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

家人和朋友很擔心他的狀況,終於一日,他們在山本基的房間裡看到了震驚的一幕——

整個房間的地面上全是鹽,而且組成了一大幅線條複雜而奇異的圖案。

沒人能想到用鹽可以創作出如此精細、肅穆的作品。

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山本基就是用隨處可見的白色小塑料瓶作為工具來創作。

他彎著腰每天坐在地上十幾個小時,如同苦行僧一般,一點一滴,一筆一划,畫出一個籃球場面積大小的圖案。

而在山本基看來,鹽具有純凈的含義。

一粒粒微小的無色透明晶體,曾來自無邊的海洋,帶著無數生命的記憶,給人特殊的感覺。

在用鹽作畫的過程中,山本基同樣是在追溯自己的記憶。

他用鹽刻畫曲折的迷宮、遼闊的海洋、逶迤的山脈、殘破的樓梯……一次又又一次與自我的記憶對話。

他曾在採訪中說: 「在地板上用鹽畫迷宮,就像是追尋我的記憶軌跡一樣。記憶總是不斷地更新覆蓋,新的進來,舊的消失,而我希望籍此找尋一種方式可以到達我的記憶深處。」

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對抗遺忘,用令人信服的形式來接受告別。

憑藉「鹽畫」,山本基火了。

他不僅開了自己的巡展,眾多教堂、藝術學院、知名機構等也紛紛邀請他去「作畫」。

在更大的空間裡,他一個人花費幾百個小時去創作。當最終作品呈現時,人們很難想到眼前這巨幅而龐大的圖案竟是出自一人之手。

鹽的柔軟性讓它擁有優越的可塑性,但是也代表其擁有很強的不穩定性。

每個場地溫度、濕度、地面光滑度等因素的不同,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作品。用鹽作畫,不僅要考慮整體的效果,還要兼具細節的刻畫,極其考驗藝術家的控制力與意志力。

而山本基做到了。

他的「每一筆」幾乎都是即興創作,擁有著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性,造就了「無法預知」的美麗。

雖然在藝術上取得了成功,然而不幸卻又降臨到了他的頭上,死神再一次奪走了他的心愛之人。

2016年,與他在一起25年的妻子因乳腺癌去世,留在了他和女兒兩個人。山本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死無常。

哪怕再思念、再不舍,卻也無可奈何。這種痛苦讓他更加醉心於藝術。

2018年,他創作了《紫色的季節》。

他將木蘭花和女性辮子融入作品。而這兩個元素是從他妻子和女兒身上獲得的靈感——

木蘭是他亡妻最愛的花,而辮子是他女兒最喜歡的髮型。

他在作品中寄託他無法言說的情緒,讓思念如潮水般蔓延,這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深情告白。

也許有人會問,山本基的作品完成後該如何保存?

其實每一個作品展覽完畢,山本基都會邀請觀眾一起「毀掉」他的畫。

他稱之為「重返海洋項目」。

在展覽的最後一天,現場參展的人可以盡情銷毀作品,然後將作品中所使用的鹽收集起來,將它們重新送回它們的來處——海洋。

從2006年開始,成千上萬人參與了這個項目,讓鹽回歸到自然循環之中,既代表著對環境的保護,又象徵著生命的輪迴。

似乎只有當人們笑著將鹽灑向大海時,那一刻,山本基的作品才真正的完成。

當鹽回到海里,會融化、消失,但那正是一切開始的地方,終有一天還會以別的方式再見。

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

也許有人覺得山本基的作品充滿了悲傷的意味,但其中也不乏治癒與和解。

人有生死,物有無常。

我們卻可以讓記憶不褪色,永不遺忘。

就像櫻花盛放、凋零,絢麗短暫,而下一個花期終會相見。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理想的日式生活

在設計圈裡走走看

擷取更多審美感悟

最厲害的大師永遠是下一位

情緒美術館商店,身邊的美術館,日常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