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瑜伽,路邊野餐,北京人的抗疫生活方式

2022-05-25   一夜美學

原標題:露天瑜伽,路邊野餐,北京人的抗疫生活方式

五月以後,北京人民陸續開始居家辦公。沒想到的是,在這樣的居家狀態下,帝都人民還是迅速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抗疫生活方式」。它也許是一種妥協,也許是一種創造,甚至是某種「智慧」。於是,我們為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我們不創造生活方式,我們是北京人民此刻生活方式的搬運工。

Be like:

「見面聊事兒是剛需」的投資人,帶著戶外椅在鳥巢旁的湖邊開會;

到公司開會的朝陽打工人臨時收到居家通知,於是在公司門口完成了此次會議;

小組領導Jenifer在與某隊友電話溝通無果後,果斷開車接上隊友,並在車內圓滿完成任務交接;

居家卷垮了的Cynthia和Leah,騎車在某小樹林會晤後,完成了十分鐘的職場吐槽大會。

Top1:核酸了嗎您吶?

近期北京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從「吃了嗎」變成了「核了嗎」:

——核酸了嗎您吶?

——核了,托您的福,還陰著呢。

——彈窗了嗎您吶?

——托您的福,還沒彈。

Top 2:兩米線

兩米線不僅產生安全距離,也產生了新的內卷模式。

近期,海淀羊坊店某小區,在兩米間隔線印上了古詩詞,引發朝陽父母群熱議,朝陽父母紛紛表示:雞不過海淀父母,我們認了。

於是大街上出現了一批共享單車黨,引發了共享單車「供不應求」的現象。

各行各業加入搶車熱潮,平日裡腳不沾地的貴婦們,也得自行車出行。摺疊的北京,被共享單車壓平。有人調侃,自行車多了,北京變成了北平。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從馬里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而是一條朝陽路,你在這邊,我在那裡。

·

·

·

插畫 Lily

文字 傻狍子

編輯 婷寶、P

封面攝影 徐勃列日涅夫

(請廣大市民群眾在精緻生活的同時,注意防控防疫。)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藤子不二雄離世,Google上線神奇盒子,72000幅漫畫紀念大師

《日本的野外美術館排行榜,上榜的有古村、監獄和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