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聖公園,下午拍下這一幕!

2020-07-30     壽光日報

原標題:倉聖公園,下午拍下這一幕!

如果你下午經過倉聖公園,很可能會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拿著一隻巨大的筆在地上塗塗抹抹,還時不時在旁邊的小桶里蘸點水,他們就是公園裡的「地書」愛好者。

地書老人·楊玉清

清水為墨 大地當紙

2020.7.29 星期三

人物

「地書」原意喻指地下發掘的文物。現在它又衍生出了新的含義,即在地上寫字。記者找到了其中一位「地書」愛好者,我們來聽聽他的「地書」故事。

楊玉清老先生今年67歲,山東棗莊滕州人,由於女兒在壽光結婚生子,2008年便也來到壽光,在朝陽小區安了家,找了一份小區門衛安保工作。「休息的時候去倉聖公園,看到別人在地上寫,自己也想試著寫寫。」楊玉清說自己就是這樣開始了他的「地書」之路。

一支拖把杆,一個礦泉水瓶,一塊修剪成毛筆尖形狀的海綿,拼湊成一支大「毛筆」,再加上一個裝水的小塑料桶,這便是楊玉清寫「地書」的全部材料了。對此他表示,寫地書的好處就是環保,寫完沒多久就乾了。平時在公園一寫就是兩三個小時,期間寫累了就會跟周圍志同道合的人聊聊天。

「這個水蘸多了不行,寫出來的字容易暈,蘸少了也不行,字沒寫完就乾了。」楊玉清在給我們展示了幾個字後,記者也試著寫了一下,發現這個毛筆的海綿筆頭,除了水分難控,下筆力度也並不容易控制,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筆畫有深有淺。

提到寫字這個愛好,楊玉清說「自己上學的時候一周兩節毛筆字課,那時候就喜歡,20年前那會在老家那邊,逢年過節就會免費給人家寫對聯。」楊玉清還說,自己這些年一直練的行楷,「行楷端正,好認。」

「地書,雖然少了墨香,卻是一項很好的健身方式。」 楊玉清說,因為以前練書法都是宅在家裡,而地書是在戶外,沐浴著陽光,享受清新的空氣,以書會友,充分與人交流,避免了孤獨情緒的出現。

來源:壽光文化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KuGnnMBURTf-Dn5a7d7.html




拆除!啟用!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