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春華秋實,瓜果飄香,顆粒滿倉,又是一年豐收季,農民們就是盼著一個好收成。這不,在營里鎮西濁北村曹勝之家的農田裡,玉米粒粒飽滿,農機手坐在駕駛室內熟練地操控農機具,在田裡來回穿梭忙碌,摘穗、剝皮、秸稈粉碎,全部一次性完成,隨著一株株玉米被割倒,分離後的玉米棒迅速裝車,曹勝之一家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現在農業科技發達了,秋收也輕快了,開始先收了11畝玉米,家裡五個人一起干,不到兩天就全部完成脫粒了。」曹勝之表示,如今農田裡隨處可見一台台正在工作的聯合收割機,但他們年輕的時候,秋收時節的景象卻相去甚遠。「最開始全靠用手掰,用鐮刀,後來,有了收割機、聯合收割機,我們也從繁重的農活中解脫出來。」
記者在農田裡看到,一台聯合收割機正在忙碌著,來回割了一圈後,開到田地邊的一輛小卡車旁邊,農戶打開聯合收割機的儲糧倉,玉米棒便落到卡車裡,農戶再將玉米平鋪到平地上,簡單去皮後脫粒晾乾,即可入倉。
提起收玉米的場景,不少市民滿滿都是回憶。「那時候沒有機械化,一家一戶的幾畝地全是人工收穫,掰玉米可不是簡單的活,算是農活當中比較累的。掰玉米之前總是全副武裝,草帽、口罩、套袖都會統統戴上,有時候經常被玉米葉子划著臉,本來是滿頭大汗被玉米葉子一划疼痛難忍,有時候汗水流到眼睛裡難受極了。」80後的劉晴回憶起當時幫家人收玉米的場景。「把掰下來的玉米裝到袋子裡面,然後用拖拉機拉回家。不過小時候總是特別期盼這個季節,因為地里有很多樂趣,我們在玉米地里找到甜的玉米秸,如甘蔗般在嘴裡有滋有味地咀嚼……」市民張凱的回憶里,樂趣多多。
一眨眼的工夫,田野里的金黃就被鋪進了各家院子裡。秋收完了接著就是秋種了,撒肥料、耕地,雖說忙碌,但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
本報記者 劉菁菁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