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南路最後的痛:東頭的一牆之隔,牆內是農村,牆外是城市

2020-04-16     北海365網

[你與北海的距離,只差關注我這一步]


海南路東頭,六小那邊打通了嗎?長期盤踞在北海中部的我,其實對東頭的地界並不熟悉。

但有網友在帖子裡不斷提到「六小那段什麼時候動工」、「期待六小這邊開通」……

我最近抽個時間

也走了一趟海南路東頭

到底是什麼阻礙著海南路的貫通?

海南路東頭現在是什麼環境?

什麼時候才能打通?

從能找到的官方資料上看,海南路東段(六小東里至上海路段)長約399m,這不到400米的距離,按理說不應該那麼難打通吧?

放了小飛機上天,我才發現,原來一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和衛星地圖對比,可以發現。未開通的這段海南路,大概有一半的平房已經拆除。還有大概200米的路段,中間還夾雜著幾間平房。和航拍對比來看,那段幾乎沒有改變。


收回飛機,我試圖走進這段還沒有打通的道路,這段從高空看起來綠樹密集的「居民區」

從六小出來,就是這一段海南路了。路頭已經被藍色的工地鐵皮圍起來了,留著一個小口子,估計是讓還在裡面的居民可以正常出入。


從小口子往裡看,裡面的這段路,還是泥巴路。周圍的居民告訴我,要是碰到下大雨的時候,這條路就都是泥潭了。


繼續往裡走,越是感覺即將走入「山卡拉」裡面。裸露的黃泥地、雜亂無章堆放著的水泥管子……如果不是兩邊還有現代一些居民樓,我真以為進入了農村地界。



開闊的黃泥地,變成了附近居民的停車場。鐵皮房子裡的阿叔,還做起來劏雞劏鴨的行當。

只有一戶人家正在興建的樓房,才有些步入現代化進程的感覺。



>> 空地盡頭空無一人的破爛房子

空地的盡頭,有一間破爛的平房,這間房子在航拍時並沒有被樓主發現。空蕩的地塊上,突然冒出來的平房,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釘子戶」吧。

我試探著,在門口叫了幾聲,但沒有人應答。這幾聲倒是喊出了周圍的居民,但他們只是站在門前看著,什麼也沒有說,也沒有上前的舉動,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

房子的木門成了白蟻的餐食,地上扎著一些鋼筋,為房子進行加固。我繞著房子轉了一圈,看著還算牢固,應該不會因為我的進入突然倒塌,樓主決定進去瞅瞅。



打開手機的電筒,我走進了這間「房子」。戴著口罩,我都能聞到空氣中夾雜著陳年爛霉的味道,我斷定這屋子已經有些年頭沒人住了。

冬天的棉被、枕頭還丟在地上,這款式看起來並不是特別久遠。地上雜物甚多,屋主人不要的鞋子、草帽,統統遺棄在了這裡。



石灰塗抹的牆壁上,掛著一幅2009年3月份的中國地圖,這已經是11年前的產物了。

屋子裡用木板簡單隔開了一個看起來像廁所的地方,所幸裡面並沒有奇奇怪怪的東西……

屋子裡最值錢的家具,應該就是這樣實木大床了吧,這是九幾年最興的款式。四個柱頭上還能連結木棍和頂棚,能夠很方便的架起蚊帳,在當時絕對是有點小錢才能買到的「奢侈品」。

顯然,這間屋子已經多年沒人居住了,不知道是賠償金沒有談攏,還是暫時沒有拆除。

走出這間屋子,我在路邊吸了幾口新鮮空氣,才感覺緩過勁了。破屋子後面,是一片「小樹林」,背後還能看到一間間磚瓦平房,這裡應該就是航拍時候看到的地方了。

>>穿過樹林,我以為我進入了農村

路邊房子的門牌寫著,這裡是「徐屋村一區四巷」。這裡應該就是徐屋村的「城中村」。貼在路邊的公示顯示,2019年11月20日,城中村一帶,就開始了房屋宅地公示,這個登記就是以後要進行拆遷,按照產權登記的面積、房屋性質進行賠償。

而這一地塊的征地工作,其實在去年的7月29日就開始了。征地工作由海城區政府負責。征地的簽約期限是6個月,排除疫情影響造成的工作順延,現在應該也已經到了可以進行強制執行的階段了。

磚瓦平房、藍皮小屋,這城中村和農村沒什麼區別。



有些房子已經沒有人居住了,拉下的空氣開關上,已經積起了厚厚的灰塵。其中一戶人家的房門上,貼著行政執法局的調查通知書,這一間屋子,涉嫌擅自建設,就是沒有證件的違建房。


這個城中村並不大,轉過一個屋子的轉角,便差不多到了盡頭。一堵磚牆擋住了樓主繼續前進的路線。

視線越過圍牆,能看到一台鉤機黃色的機械臂,似乎是等待這拆遷很久了。


城中村路邊的垃圾池散發著惡臭,劏雞的雞毛、塑料袋、包裝盒……甚至我還看到幾坨並不新鮮的米田共。


在城中村裡換道而行,最終都是被一道單薄的紅磚牆擋住了去路。


在周邊居民的指引下,我才找到了通往上海路的通路。從剛剛破爛小屋的水泥路旁邊繞一個彎,能看到指向上海路的水泥馬路。

走了大概5、6分鐘,我才穿過這條小路,到了另外一條黃泥路上……


這裡就是一牆之隔的海南路,左邊是逐漸現代化城市,右邊還是有著黃泥路的農村平房。



從這條小路出來,不到幾十米,就可以看到上海路了。海南路的這一頭,明顯現代化了很多,兩邊也開起了各種商店、大排檔、汽修、還有美容中心……



從城中村走到城市,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你的小車、電驢,還要承受住爛泥坑的考驗。


我剛剛看到的黃色鉤機,就靜靜的停在牆邊的樹蔭下。不知道何時它才能夠開足馬力,打破這禁錮了多年的枷鎖。

如果不是那堵牆,住在海南路的居民或許就不用繞個圈子,從農村來到城市。

拆掉一堵牆,遠比拆掉一座村來得要簡單很多。

如果短期還不能修通大路,海南路的居民,你會願意打通一堵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hVRunEBiuFnsJQVji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