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觸手也溫,東晉亂世,那令晉成帝司馬衍念念不忘的劉超

2019-09-08     臥牛說歷史

歷史上形形色色各種人,有奸臣,有忠臣,有弄臣,有能臣。有的人死的轟轟烈烈,有的人死的籍籍無名。有的人死於國事,有的人死於權勢。

但總有那麼幾個人,一生平淡,死的也極其普通。卻會讓你始終忘不了。

東晉劉超便是這麼一個人。沒有挽天傾的功績,也沒有豪言壯語。但每次「瀏覽」劉超的一生,總是令人感嘆不已。

君子如玉,不離凡塵,卻始終不落紅塵

劉超,字世瑜。他的長輩給他起名,是希望劉超可以「超越」同人,取得一番事業成就。又將他的字取為世瑜,是希望他溫潤如玉,外帶謙恭內里堅韌。而劉超一生就如同他的字,謙恭如君子,表里始終如一。

劉超的族譜能追蹤到西漢城陽景王劉章,他這一系後來受封為臨沂縣慈鄉侯,便世代居住琅邪臨沂。

在這裡,他遇到了後來的東晉元帝,這時還是琅邪王司馬睿。司馬睿也很喜歡這個做事謹慎的劉超,便將他提拔為近侍,留在身邊。

無論司馬睿是琅邪王也好,是皇帝也罷,劉超總是默默站在司馬睿的後面,不曾因司馬睿身份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態度。

司馬睿在健康當丞相,為做皇帝準備的時候。劉超同樣侍奉在身邊,參與軍機。劉超這樣的身份,必然會引來的大量「巴結」的人上門。為此他一下班回家,就閉門謝客,不給那些人上門的機會。

劉超這便是對司馬睿信任的回應。同樣的做法,還有劉超不與人書信。

因為劉超的字跡與司馬睿很像,又隨侍司馬睿身邊,能模仿其書面語氣。若劉超有個什麼想法,偽造個詔書是很容易的。

劉超當然沒有這樣的想法,同時也得讓司馬睿知道自己沒這樣的想法,如何做:「乃絕不與人交書。時出休沐,閉門不通賓客」。

遇到如此忠心,又識趣的下屬,司馬睿自然高興,大大賞賜劉超「 賜爵原鄉亭侯,食邑七百戶」。

劉超如此做法不是大忠,便是大奸,比如王莽。還好,歷史不是總讓人失望。

我沒有能力解決你的問題,但我可以陪你共赴難

司馬睿靠著王導、王敦兄弟,當上了晉帝,更是開啟了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要知道,王還在馬前。

王導還好,只是享受尊崇的地位,不曾欺凌司馬睿。但王敦就不一樣了。

王敦長期盤踞建康上游—荊州,將荊州周邊變成了自己的勢力。實力的增長會滋生野心,王敦便是如此。他想著將「王與馬共天下」變成王家的天下。

因為司馬睿任用刁協、劉隗推行「刻碎之政」,打擊世家,引得朝中世家不滿。而王敦用的又是誅除「刁協、劉隗」的名義起兵,於是晉朝中樞的世家們就採取了和稀泥的態度。

《晉書·溫嶠傳》溫嶠謂顗曰:「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當無濫邪?」

司馬睿軍事實力弱小,世家又不支持他,因此王敦輕易拿下了石頭城,包圍了建康。

司馬睿不得不派遣所謂的的六路大軍,迎戰王敦,卻都被王敦打敗。

《晉書·元帝紀》敦據石頭,戴若思、劉隗帥眾攻之,王導、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戰,六軍敗績。

司馬睿沒法了,只得派人問王敦:「公若不忘本朝,於此息兵,則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騰當歸於琅邪,以避賢路。」

你王敦若要這個皇帝,我給你就是,我回我的琅邪去。司馬睿如此說,便是用話堵住王敦,免得王敦殺掉他之後,再篡位。

這個時候,守在司馬睿身邊自然是最危險的。因為這種情況下,仍站在司馬睿身邊的是絕對的親信,若王敦有下一步的想法,這一類人首先就會被除去。

尋六軍敗散,唯超案兵直衛」,主力大軍都逃散了,劉超僅剩兵馬有用?若有用就不會在這裡「保衛」司馬睿,而是去與王敦拚命去了。

但劉超就這樣站出來了,他用自己的態度告訴司馬睿:哪怕所有人都跑了,我也不會棄你於不顧。

當一個人可以為你去死的時候,才是真正可以依託的人。劉超便是這樣的人,他若不能為你解憂,便可替你赴死。

還好,世家支持除掉刁協、劉隗,卻不支持王敦篡位。王敦有所顧忌,既沒殺司馬睿,也沒殺劉超。

不過司馬睿因王敦專權,鬱郁而死。他的兒子晉明帝司馬紹登位。司馬紹同樣信任劉超,劉超對司馬紹也如司馬睿一般。可惜,司馬紹在位僅僅三年便去世了。他的兒子成帝司馬衍登基。

生而為臣,傾盡一生,只為伴君身邊

司馬衍當時才八歲,因此朝政大權都掌控在舅舅庾亮手裡。庾亮因為政策失誤,引發了歷陽內史蘇峻的叛亂。

當年王敦攻入建康的情況再次上演,不過這次換成了蘇峻。引發叛亂的庾亮、溫嶠等人早早跑出了建康,投靠陶侃去了,將年幼的晉成帝獨自扔在了皇宮。

若說晉成帝孤獨也不準確,因為劉超仍陪在他的身邊。

當時的情況是人人逃離建康往東避難(建康西方是陶侃等人的聯軍,必然是戰場。只有建康東方才遠離戰火)。而劉超呢,反而將家人搬到了皇宮,就是抱著與晉成帝同生共死的打算。

《晉書·劉超傳》)

朝士多遣家人入東避難。義興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聽,盡以妻孥入處宮內

還是那句話,劉超或許沒有平叛的本事,但他可以陪著皇帝一起死。

何為英雄?明知不可為,偏迎難而上。

蘇峻占了建康後,也沒有為難成帝與劉超,只是將他們軟禁在皇宮裡。

司馬衍剛失去父親,還沒明白皇帝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又遭受大難,而源頭卻是自己的舅舅。舅舅不僅引來災禍,還拋棄了自己。真的以為亂軍不會傷害皇帝嗎?司馬衍正以為世界都拋棄自己的時候,劉超出現了。

這個時候的劉超給幼小的司馬衍帶來的不僅是陪伴,還有一縷溫暖的陽光。

在皇宮軟禁期間,劉超還在教授小皇帝司馬衍一些知識。劉超如此做,既是為了司馬衍的將來打算,因為劉超堅信蘇峻之亂遲早會被平定,司馬衍將重登皇位。同時也是為了讓司馬衍分散注意力,一個小孩子,幽閉深宮,內心該是多麼的彷徨無助啊!

帝時年八 歲,雖幽厄之中,超猶啟授《孝經》、《論語》。《晉書·劉超傳》)

孤寂空曠的皇宮,不時傳來小皇帝司馬衍的讀書聲:「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

《法書要錄》對司馬衍的書法評價極高:「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諳。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內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俗話說,字如其人。若沒有早年的苦難,司馬衍的書法還會是這個樣子嗎?

危難之時,方顯忠臣本色

公元328年,陶侃、溫嶠等人所率的大軍包圍了石頭城(石頭城城小堅固,易於防守,所以蘇峻叛軍將司馬紹等都移到了石頭城內)。蘇峻戰死,他的弟弟蘇逸代替他成了叛軍首領,繼續在石頭城內負隅頑抗。

朝廷與叛軍僵持之時是司馬衍最安全的時候。但形勢若對城內叛軍不利,那麼司馬衍的處境就危險了。誰知道窮途末路的蘇氏叛軍,會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情?

挾持皇帝,還是殺掉皇帝以泄憤?

劉超敢賭司馬衍一定安全嗎?他不敢。於是他與侍中鍾雅商量,決定帶司馬衍逃出城去,投奔陶侃聯軍。

蘇逸對劉超等人「疑之尤甚」,早就防著他們了。劉超與鍾雅謀事不密,被蘇逸部將任讓所殺。小皇帝司馬衍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喊著:「還我侍中(鍾雅)、 右衛(劉超)」

每次讀到這裡,我就想起了嵇紹,想起了司馬衷的那句:「嵇侍中血,勿浣也」。為難關頭,自己的小命才重要,去一邊的「皇帝」吧,「百官侍御皆散」,留著司馬衷身邊的也就嵇紹了。

危難之時,方見「忠臣本色」。

劉超得兩代帝王信任,享有權柄,生活上卻是極為簡樸。皇帝賞賜的魚米等物,劉超都以「功勳不足賞」為由而拒絕。

尤其當劉超需要純色牛肉的時候,只有皇宮裡有。他更是請求皇帝讓他錢買。以劉超的權勢,「貪污點」牛肉還是沒問題的。但劉超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謀私利。

劉超做事始終如一,這或許才是對君子如玉的完美闡釋吧。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需要劉超這樣的人:有原則,有堅持。劉超這樣的人,或許沒有大才,卻會成為可以將後背交付的那個人。

君子如玉,觸手也溫。劉超,劉世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S5OW0BJleJMoPM0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