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尼山聖境,享儒韻之風

2019-08-30     樂途旅遊網

尼山聖境,位於孔子的故鄉——曲阜

一個文化修賢度假勝地,是一個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教育培訓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

跨進尼山聖境的大門,走上石橋,美景盡收眼底。

聖境中心屹立著孔子聖象,身旁的宏偉建築便是大學堂。

孔子像坐落在天命大道的上方,總高度為90米,其中像體高度為72米,兩側有三千顆杏樹,代表著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尊高大威儀、莊嚴神聖的孔子像,以《論語》的記載為遵照,以唐代畫聖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為參考,為世人塑造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師者、智者、長者」的形象。

大學堂的名字來源於《四書》中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的宗旨就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至善的境界。大學堂彙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中華傳統藝術之大觀、中華民族當代文化成就之大器,構成集博物、典禮、講堂、會議、演藝以及其他配套功能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建築。

大學堂把孔子、儒家文化以及相關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書法、漆畫以及鑄造、木雕、生漆脫胎等多種藝術形態以平面和立體的形象呈現出來,既體現了工匠精神,又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世界的孔子、孔子的世界」。

大學之道。在這裡有常態化的「大學之道」表演,以極具感染力和形式感的儀式,讓觀眾體會《中庸》之道的人生哲理,步步遵循君子之道,最終抵達仲尼之門,止於至善境界。

台階兩側設立的長明油燈,便是代表孔子高舉生命之道,弘揚心性之仁學,麗如日月,朗照百代,也象徵著中華文化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登上「大學之道」,即到達「仲尼之門」,可謂走進孔子的世界,進入君子的行列,領悟儒學的真諦。

《大學》開篇首章,共58個字,用來彰顯古人的為學格局和人生志向。

七十二賢廊,是集中展現儒林精英的地方,此空間東西長105米,南北寬17.5米,高16米,是大學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間之一。

這是孔子《杏壇講學》的油畫,油畫題材選自孔子杏壇講學的典故,此油畫描繪的正是孔子當面在杏壇上弦歌講學,教弟子讀書的場景。

七十二賢廊共有30組泥塑,主要從《論語》、《史記》《左傳》等古典典籍中,選取孔子及其弟子的典型故事,從當代人的審美要求出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方向,通過活化手法和群雕、情景雕、個人雕等形式,表達尼山聖境所蘊含和倡導的明禮生活方式,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仁義禮智信,分為五個大廳,每個廳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仁廳為五廳之首,氣勢恢宏,內部裝飾以金色為主,以「仁」為主題。

義廳,《中庸》說「義者宜也,尊賢為大」,釋了忠誠正義、心懷家國、敢於擔當的「義」的品德。

禮廳頂面彩繪文化主題為鳳凰祥雲,主要表現了家庭啟蒙、禮樂文明與人文教化的關係,以及表現孔子推崇的禮樂思想。

智廳,以黑色為主色調,突出先聖先哲的智慧高度與深度。

信廳,以青色為主色調,信廳頂部斗拱採用傳統木建築結構中的榫卯結構,體現工匠的高超技藝,入口處的東陽木雕的內容為子貢問政,突出信在富國安民中的重要作用。

當接受完儒家文化的智慧薰陶,便可席地而坐,領取文房用品,手讀論語,從筆墨中體會文化的傳承。

最後我們可以去禮樂堂,禮樂堂是創造性展演儒家禮樂文化的藝術殿堂。堂內的《金聲玉振》演出精彩絕倫,以「世界的孔子,孔子的世界」作為立意方向,將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科技藝術手段相結合,是一場推行明禮生活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力作。

當金聲玉振結束,走出大學堂,便可順接看到華彩噴泉的夢幻水幕,典雅音樂、夢幻水幕、華彩光影交相輝映,點亮尼山仲夏夜。

噴泉表演途中還有漂亮的煙火,陪襯這美麗的夜景。

噴泉上方會穿插無人機表演,每一個光斑都是一架無人機。

讓遊客在音樂美、色彩美、畫面美、藝術美中領略夜色尼山不一樣的視聽,在裸眼3D交互投影中,感受傳統文化穿越時空的不朽魅力。

尼山聖境以孔子儒家文化為背景襯托,以發揚孔子儒家文化為己任。

如你還在求學之路上,來這裡研學尋找你學習的新起點,如你已長大成人,來這裡再接受文化的洗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孔子故里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十方先生 更新:2019.08.2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jr98mwBJleJMoPM9H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