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感受亞美尼亞人的情懷

2019-08-13     樂途旅遊網

諾亞方舟的故事出自《聖經?創世紀》,根據上帝的旨意,在毀滅人類的大洪水中,諾亞帶著妻兒和百獸登上諾亞方舟。聖經寫道:「過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漸消。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亞拉臘山(Ararat)位居何方?它就坐落在亞洲西部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兩國交界的地方。

因此,亞美尼亞人鄭重地把諾亞方舟和亞拉臘山請上了國徽,居於盾徽正中的小盾上,周圍的四組圖案代表歷史上的四個王朝,象徵悠久的歷史,再往外,是雄鷹和獅子支撐著盾徽。

1.遠眺亞拉臘山

在「聖矛修道院」,聽安詳溫暖的古老聖歌

從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Yerevan)向東北方向,大巴車一直在起伏的丘陵地帶行駛,初夏時節,艷陽高照,空氣乾燥。大約走了40千米,來到一座綠色環繞的山谷,亞美尼亞的世界文化遺產格加爾德(Geghard)修道院就坐落在山坡上。

格加爾德在亞美尼亞語中是「矛」的意思,據說刺向耶穌胸膛的矛尖曾被秘密帶到此地,保存了500年,後又轉存聖城瓦加爾沙帕特(Vagharshapat)的埃奇米阿津(Echmiatsin)大教堂。所以,可以理解為這裡是「聖矛修道院」。

2.格加爾德修道院外景

3.教堂內的燭光

據說宗教先驅格列高列(Gregory)的父親殺了國王科夫羅夫二世(Khosrov II),父親和全家被處決,只有幼年的他幸免於難,遠避他鄉,被一位主教撫養長大。成年後冒險返回故土,替父親贖罪,試圖說服科夫羅夫的兒子國王梯里達底三世(Tiridates III)皈依基督教,被國王關在地牢13年,堅決不肯放棄信仰。終於感化了國王,決定將基督教定為亞美尼亞的國教。時間在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比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還早12年。100餘年後的405年,梅斯羅布(Mesopus)發明獨特的亞美尼亞字母,用來翻譯聖經。

4.浮雕:格列高列與國王

格加爾德修道院最早可追溯到4世紀,格列高列在此修行,但早期建築因時間久遠已蕩然無存,我們目前看到的建築最早是12世紀的,距今已八九百年。主要建築是主教堂、兩個岩洞教堂和一個王公陵寢,還有在山崖上開鑿的洞窟和密室,環繞建築群修建了圍牆。

以一個建築和宗教的外行人眼光,感覺在西歐看的基督教教堂與這裡的教堂風格似乎很不一樣,其一,前者不論哥特、巴洛克等風格,都十分高挑,尤其是塔尖更是一劍突起,直刺雲天,凸顯天堂的高遠;而這裡塔尖與其他建築物的屋頂沒有那麼大的高差,則顯得平和了不少,也平易近人了不少。其二,前者內部裝飾多較華麗,巨大的彩色花玻璃雕刻幾乎是標配,建築石雕也多精美繁複;而這裡的內部裝飾則樸素樸實得多,沒有彩色花玻璃,建築石雕更多透著粗獷、疏朗。不知這是否說明,這裡保留的是基督教文化的早期特色?

5.這裡塔尖與屋頂沒有太大高差

6.教堂內的吊燈

我們的美女導遊露西,今年25歲,研究生學歷,專業是東方研究和漢學,中文是在亞美尼亞的俄羅斯大學學了4年,又到中國的南京大學留學一年,應屬女學霸了。但牛仔褲T恤衫掩不住古典的美麗,知性中又飽含溫柔。她告訴我們,她就是在這裡接受的洗禮,而且非常感謝她的父母,不是在她幼年時,而是在她17歲已懂事後為她施行洗禮,認為對她的人生有重大影響。這讓我們這些來自非宗教傳統國家的人,增加了對他們信仰的感性認識。

7.在露西接受洗禮的教堂前與她合影

最驚艷的是,在樸素得甚至可說簡陋的岩洞教堂,聽到了宛若天籟之音的女聲合唱。五位教堂女歌手,身穿一樣的土黃底色纏枝花紋圖案長裙,圍成一個圓圈,無伴奏清唱。音質渾厚而圓潤,和聲優美而豐富,雖然聽不懂歌詞,但分明能體會出安詳和溫暖。陽光從頂部的圓窗傾瀉下來,聖潔的氛圍美妙而令人陶醉。看來,音樂是能跨越語言和文化被人感受的,我們的理解真是沒錯。露西告訴我,她們唱的是一首亞美尼亞的古老聖歌,內容是歌頌陽光的。

Video Player

00:00

古老聖歌團友高老師拍攝

憂傷的嘟嘟克,顛沛流離的苦難民族

從首都葉里溫到塞凡(Svan)湖,有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在長途拉車的過程中,應我們的要求,露西放了不少本土音樂,給我們打開又一個了解亞美尼亞的窗口。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嘟嘟克(duduk)音樂。

嘟嘟克學名叫杏木雙簧管,有些像中國的豎笛,網上商家就稱為嘟嘟克笛,是由杏木製成的管樂器。但不像中國笛子直接對著孔吹,而是通過木質簧片吹的。正面有八個孔,背面有一個拇指孔。嘟嘟克有四種型號,長度由24厘米至40厘米不等,可以吹奏1至3或1至4個八度。而且與中國笛子多用作獨奏或伴奏不同,嘟嘟克的主要演奏形式是二重奏。嘟嘟克的曲調悠揚婉轉,旋律舒緩悽美,即便是第一次聽到的人,分明都能品出其中的壓抑與憂傷,空靈與蒼涼。說實話,聽得我眼淚都要掉下了。

Video Player

亞美尼亞嘟嘟克音樂

為什麼會是這樣?還要從亞美尼亞多災多難、顛沛流離的歷史說起。

歷史上亞美尼亞人的家園比現在大12倍,號稱從地中海到裏海。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3世紀,阿凱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在此後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兩次遭到土耳其和波斯的瓜分。1828年,沙皇俄國將東亞美尼亞收入自己版圖。1920年,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不久即加入蘇聯。1991年經全民公決,亞美尼亞共和國宣布獨立。

8.世界文化遺產哈巴特歷史建築群的鐘樓

11世紀起,許多亞美尼亞人就被迫離開祖國,流落他鄉。而他們最深重的災難,當屬上世紀早期鄂圖曼土耳其的「亞美尼亞大屠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亞美尼亞人掀起要求解放、自治的鬥爭。1915年4月24日,伊斯坦堡的650名亞美尼亞政治文化精英,被鄂圖曼土耳其政府逮捕、處決,由此開始大規模的屠殺和迫害。大批亞美尼亞人被驅趕到荒漠、押運到集中營。這種「種族滅絕」行動持續8年,造成150萬人死亡,80萬人淪為難民,流落到世界各地。

然而,大屠殺成了只被一方提起的公案,土耳其方面一直予以否認,說這是在鄂圖曼帝國崩潰過程中發生的,是內戰和混亂造成,而非有預謀有組織的屠殺。為此,兩國至今沒有建交,土耳其要求加入歐盟的努力遲遲不能實現,在此事上遭受西方國家譴責是重要原因之一。

9.哈巴特歷史建築群石質藻頂

亞美尼亞是個藝術人才輩出、藝術傳統深厚的民族,我們還聽了古老情歌德爾•亞曼(Dle yaman),由作曲家、現代亞美尼亞古典音樂創始人科米塔斯(Komitas)搜集整理,大屠殺後成為最能代表亞美尼亞靈魂的民歌,被傳唱到世界各地。而它卻未能拯救科米塔斯本人的靈魂,他在親歷大屠殺後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還聽了阿茲納夫爾(Aznavour)的歌曲,他的父母大屠殺時出逃法國,他1924年生於巴黎,是法籍亞美尼亞裔歌唱家、作曲家、詩人,全球唱片銷量超1億張。2018年,他以94歲高齡離世,法國為他舉行國葬。當然,還有上世紀50年代就被中國人熟知的《馬刀舞曲》,作者、著名音樂家哈恰圖良(Khatchaturian)也是亞美尼亞人。

10.科米塔斯油畫像

11.亞美尼亞紙鈔上的哈恰圖良頭像,取自網絡

塞凡湖據稱是全球最大的高海拔淡水湖,最深的淡水湖,被譽為「高加索明鏡」。遊艇行駛在湖面上,湖水湛藍,遠處有依稀可辨的雪山,近處山頂有古老的修道院,景色極佳,但心情有些沉重。

12.塞凡湖邊的古老修道院

世間的十字架石和心中的亞拉臘山,人們把他們比作猶太人

有人把亞美尼亞比作高加索的以色列,把亞美尼亞人比作猶太人。感覺這個比喻有些道理,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亞美尼亞人的情懷。

首先,這個國家三面被伊斯蘭國家圍繞、千餘年歷史中被異族分割和統治,但堅守基督教信仰,宗教感很強烈、宗教信仰很執著;其次,在歷次戰亂特別是一戰期間的大屠殺中,有大量亞美尼亞人流亡國外,造成現在國外移民比國內人口要多的局面(國內近300萬人,國外有600萬人)。而且他們在歐美社會中積極發聲,形成令人不可忽視的「院外活動集團」,從而影響所在國對母國政策的制定。再次,他們珍視文化,重視教育,整體文化素質較高。

13.亞美尼亞銅製器皿

亞美尼亞的另一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那就是十字架石的象徵與工藝。第一次見到十字架石,是在格加爾德修道院。沿著30度的坡道往院門口走,只見坡道旁立著好幾座1米5左右的石碑,每座中都有裝飾性的十字雕刻圖案,周圍配有人物、植物、動物和幾何圖案等,雕刻非常精美、細緻,石材就是附近山上的彩色凝灰岩。在以後的參觀中,各處都見到這種十字架石,方知它與亞美尼亞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14.十字架石

在亞美尼亞,十字架石是溝通人神的載體。人們相信它有超凡的能力,能夠拯救人的靈魂,象徵勝利、長壽、紀念與和解,等等。一般在用鑿子、錘子等工具雕刻完成後,還要用細砂紙打磨,用石灰、粘土等彌合裂隙,並刷上塗料。豎起十字架石,需要通過宗教儀式。往往是一場小型的立石儀式,給十字架石塗上油並進行祝福,就此完成從普通到神聖的轉換。

15.哈巴特歷史建築群內部的古樸石柱

在行車途中,露西帶我們來到一處觀景台,眺望亞拉臘聖山。雖是初夏時節,可這裡的草地不知為何,不是碧綠而是黃綠色;雖然能見度不好,聖山影影綽綽連輪廓都看不太清,但從一片開闊的田野丘陵望去,還是可窺其高度和氣勢。有種遼闊、蒼茫的況味。露西說,她和在IT業工作的弟弟已約定,近年一定要去登一次聖山。

衷心祝願露西的朝聖行程早日實現。

16.斑駁的壁畫和文字

17.格加爾德修道院山崖上的洞窟和密室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亞美尼亞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晨鐘樂游 發布:2019.08.1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1yyjGwBvvf6VcSZWi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