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首份財報背後,研發投入占比318%

2020-08-28     梧桐樹下V

原標題:寒武紀首份財報背後,研發投入占比318%

8月27日晚,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發布了上市以來的第一份財報。

這份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8,720.34萬元,歸母凈利潤-20,185.96萬元。

兩個月前,寒武紀以今年最快速度獲科創板發行審核通過。

這家代表著「硬科技」的獨角獸公司一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但它所處的行業又很特別,晶片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換句話說「成本前置,收益後置」一直是晶片行業的普遍特徵。

拋開短期業績看長期本質,寒武紀作為一家科創屬性明顯的硬科技公司,值不值得投資?答案就在下文。

高額研發投入,AI晶片第一股的決心有多大?

作為國內AI晶片的拓荒者寒武紀聲名赫赫,一直是資本寵兒。公開資料顯示,天使輪之後,成立4年的寒武紀接連經歷了5輪融資,融資金額在40億元以上。

資本是敏銳,連續融資背後是對這家公司硬科技的認可。硬科技又是用什麼來澆築的?

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寒武紀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0.73%、205.18%、122.32%和318.10%,換言之,寒武紀的營收都用在了研發上。

人員配備方面,招股書顯示,公司核心研發人員多畢業於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擁有計算機、微電子等相關專業的學歷背景,多名骨幹成員擁有知名半導體公司多年的工作經歷。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占比超過60%。

四年歷練,漸成獨角。如今的寒武紀已經成為了全面系統掌握智能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和平台化基礎系統軟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上半年,公司還研發了面向人工智慧訓練市場的思元290晶片,目前處於回片後的內部測試階段。思元290採用公司自研的MLUv02指令集,可高效支持分布式、定點化的人工智慧訓練任務。

智慧財產權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申請的專利為1929項,按照專利地域可分為:境內專利申請1361項,境外專利申請430項,PCT專利申請138項;按照專利類型可分為:發明專利申請1882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3項,外觀專利申請24項。此外,公司還新獲得了軟體著作權 6 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2 項。

順勢而為專注通用型智能晶片 雲邊端全面布局滿足多種需求

當然,高額的研發投入需要資金來支撐,而資金來源於對已有產品在最大程度上的應用和創新。

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阿爾法狗」的大殺四方,人工智慧得以迅速崛起,並廣為人知。目前,全世界都將人工智慧上升至戰略層面,同時圍繞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展開了全面布局。

人工智慧運算常常具有大運算量、高並發度、訪存頻繁的特點,且不同子領域(如視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所涉及的運算模式具有高度多樣性。在人工智慧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傳統晶片曾長期為其提供底層計算能力,這些傳統晶片雖然從功能上可以滿足人工智慧應用的需求,但在晶片架構、性能、能效等方面並不能適應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此時,像寒武紀這樣專門針對人工智慧領域設計並銷售的智能晶片便應運而生。

一般而言,智能晶片包括通用型智能晶片與專用型智能晶片兩種類型,通用型晶片可以支持不同類型、種類的智能算法,具有指令集,而專用型晶片往往只是針對某個算法實施的硬體化開發,一般不具備指令集或指令集較簡單。寒武紀主要研發的就是通用型晶片。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寒武紀已推出的產品體系覆蓋了雲端、邊緣端的智能晶片及其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可滿足雲、邊、端不同規模的人工智慧計算需求。

具體來看,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片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收入方面,寒武紀已經在財報中展現了收入結構的明顯變化。2017-2018年,寒武紀99%的收入來自與華為合作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新增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到了2020年上半年,前期的布局更是逐漸「開花結果」,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收入為997.51萬元,主要系2020年公司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產品實現規模化銷售;基礎系統軟體收入為1,000.80萬元,同時,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收入為12.79萬元,其他業務收入10.76萬元。

其中,2019年11月剛剛推出的邊緣端產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得以規模化應用,營收實現0的突破,貢獻了997.51萬元的收入,而基礎系統軟體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萬的營收增長。

邊緣端、雲端、軟體加上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寒武紀在本次半年報中展現了更多元化的收入結構,也讓寒武紀進一步擺脫了單一客戶依賴及大客戶流失的風險。

首創「AI+IDC」商業模式構建中立生態 巨頭盤踞下走出差異化道路

與此同時,寒武紀還率先提出了「AI+IDC」的產業融合概念,基於公司產品矩陣中的重點業務產品——智能計算集群業務,將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引領產業與標準的融合。

在具體實施中,寒武紀將自有雲端智能晶片加速卡產品與產業鏈其他廠商提供的伺服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等硬體設施集成,以自研的Cambricon Neuware基礎系統軟體平台為基礎,結合客戶需求搭建定製化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提供計算能力調度、應用管理、應用伸縮、硬體監控、系統運維等功能。

定製化的集群系統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思元系列晶片的技術優勢和特點,降低了客戶使用和維護複雜計算集群設備的難度和成本,將計算能力以雲計算的形式輸出,降低了用戶開發、部署智能應用的門檻,為智能應用程式的維護、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為了應對巨頭帶來的巨大壓力,在這項業務中,寒武紀也走出了與之不一樣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不同於華為海思採用的類似於蘋果理念的垂直整合生態策略,寒武紀的定位是獨立、中立的晶片公司,企業走的是安卓路線,只做基礎系統軟體,做獨立晶片公司,不做應用層,避免與自身的晶片客戶發生競爭,讓底層晶片與系統軟體都充分服務客戶和開發者,這也是企業吸引許多客戶的一大重要因素。

事實證明,這一業務也成為了寒武紀2019年收入的最主要來源。數據顯示,2019年,寒武紀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618.15萬元,占比高達66.72%。

終端、雲端、邊緣端全面覆蓋 廣闊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除了個股本身的特性之外,還有一點是長期投資者們最不應該也是最不可能忽視的——行業的市場空間。

目前,人工智慧晶片市場主要分為終端、雲端和邊緣端。

對於終端而言,智慧型手機等的消費類電子和智能駕駛是人工智慧的主要落地場景。

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應用升級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成為助推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重要因素。採用CPU支撐人工智慧算法,不僅性能不理想,計算的能耗亦不能滿足相關場景下的苛刻限制,為了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終端品牌廠商們相繼推出搭載人工智慧處理器的新款智慧型手機產品,這也直接促進了集成智能處理器的手機晶片的普及和推廣。

根據Gartner預測,搭載人工智慧應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占比將從2017年的不到10%提升到2022年的80%,年銷量超13億部,帶動終端人工智慧晶片迎來高速增長;而在中國市場上,根據IDC對中國智能終端市場發展的預測,到2022年,40%的智能終端產品將擁有人工智慧的相關功能。

智能駕駛場景中,智能汽車等往往對實時性要求高,對響應的延時也極為敏感,基於CPU的人工智慧計算遠不能滿足實時性要求,必須引入專門的人工智慧處理器。在這一領域,據市場調研機構iiMediaResearch估計,2016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0.0億美元,預計至2021年增長至70.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11.94%。

在雲端,隨著全球數據中心負載任務量的不算增長,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算法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和高性能計算能力的需求增長又使得全球範圍內數據中心對於計算加速硬體的需求不斷上升。

根據IDC報告顯示,雲端推理和訓練所產生的雲端智能晶片市場需求,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9.22%。

而在邊緣端,由於雲端受限於延時性和安全性,不能滿足部分對數據安全性和系統及時性要求較高的用戶需求。這些用戶的需求推動大量數據存儲向邊緣端轉移。

在基於邊緣的體系結構中,推理在設備上本地發生。這樣可以減少流回雲的網絡流量,同時將IoT設備的響應時間縮短到最短,從而使管理決策可在本地使用,並靠近具有眾多優勢的設備。根據Gartner預測,未來物聯網將約有1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存儲和分析,按照這一比例進行推測,2020年全球邊緣計算的市場需求將達到411.40億美元。

在整個邊緣計算市場的帶動下,邊緣智能晶片逐漸受到國內外晶片廠商的關注。根據ABIResearch預計,邊緣智能晶片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6億美元。

據行研顯示寒武紀已成為當下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通用型智能晶片及其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和平台化基礎系統軟體。

本次財報公告顯示,寒武紀的邊緣端以及基礎軟體業務也逐步發力,與雲端等主流業務協同穩定了寒武紀的總營收。新業務從產品化到商業化的進展,不僅使得寒武紀降低了產品業務單一以及大客戶依賴的風險,同時雲邊端以及軟體等多元化的營收結構或能讓寒武紀可以擁有更多的客戶群和業務靈活度其市場潛力值得關注。

寒武紀值不值得投資?只從半年報看不出答案,但從行業未來和公司本質來看,未來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cr2NXQBURTf-Dn52b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