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北京」回憶:自行車的故事

2019-09-18     皇城根胡同串子

會騎自行車這不是什麼稀罕事,大家都會。要是說出點趣事、講出點故事,恐怕不會人人都有體驗。

說起學自行車,那還是上小學二年級的事,父親有輛舊的日本產「菊花」牌28自行車。上世紀50年代,誰家要是有輛自行車那真是件讓人羨慕的事。我是那年放暑假開始偷偷學騎自行車的,每當父親下班的時候,我就把自行車推出來練習騎車。那時候個子矮,我只能「掏襠」(注)騎車,開始是半輪蹬,後來就敢蹬全輪了。那時候北京城沒有現在這樣人擠人,胡同里非常清凈,沒什麼人,所以練騎車正合適。我學騎自行車也沒少挨父親的罵,原因就是經常把自行車摔壞了,有時候還耽誤父親上班。學騎車的三部曲,「掏襠、上大梁、坐座子」,千錘百鍊終於學會騎車了。那時候,騎車成為胡同里我們這幫孩子三大樂趣之一(其他兩項是足球和游泳)。

「文革」開始了,「紅衛兵」造反了,學校停課了。「文革」那個年月,每個「革命群眾」的護身符就是毛主席像章和「小紅書」,沒有這個萬萬不行。一天我和兩個夥伴在菜市口排隊買毛主席像章,突然遠處一陣騷動。一撥騎著自行車的人流自北向南飛馳而來,泛白的綠軍裝有男有女,腰間繫著蘇式寬武裝帶。男的大多騎的是28錳鋼「永久」或「鳳凰』18型,女的是26「鳳凰」全鏈套女車。他(她)們的胳膊上戴著紅袖章,上面印有黃字的「首都紅衛兵」。打頭一輛自行車后座上還馱著一個人,手裡打著「紅衛兵」的旗幟,耀武揚威招搖過市。排隊的人們低聲議論著,說他們騎的那些自行車大多是從「黑五類」那裡抄來的。

1975年我山西插隊調回北京工作,單位發票買了輛「鳳凰」28 型自行車。什麼叫「愛不釋手」,這回我可體驗到了。自行車天天擦,每根車條都捋一遍;雨雪天不騎,一星期就用上光蠟打一遍;每天都把自行車推屋裡過夜,為的是怕弄丟了。就這樣,天天加著小心過了兩年,一天晚上和朋友在飯館聚會,哥幾個多喝了幾瓶啤酒,我晃晃悠悠的往家走,剛進胡同口就覺得特別難受一張嘴就噴出來了。這啤酒要是喝高了比白酒更鬧騰,天旋地轉的我總算摸到家門,進了屋門兒一頭就扎到床上睡著了。第二天還是妻子叫醒我問我自行車吶?我這時才想起來,昨天聚會完畢,回家沒騎車,放在飯館門口了!趕緊往飯館趕,自行車沒啦!

沒轍。報案吧!拿著自行車發票和上車牌的單子奔了派出所。但也是無濟於事。上哪兒找去?這事讓我心痛了好一陣子。轉過年來沒事閒溜達,偶然來到天橋信託商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二手自行車買一輛。踅摸了半天沒有合適的,就出來奔旁邊的天橋百貨商場。商場一層就是賣自行車的,各種品牌真不少:飛鴿、永久、鳳凰都有,就是要購車票。那個年代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和各式家具都憑票供應,無奈的我只能看看而已。一回頭突然發現靠右邊擺著幾輛自行車外觀挺漂亮,酷似鳳凰18型,有黑色的有墨綠色的,仔細一看車標是「燕牌」,北京產的,158塊錢不要購車票。我尋思了半天一狠心就買它吧,回家拿錢,挑了一輛墨綠色的騎回家了。這一騎就騎了7年,車況還不錯,沒什麼大毛病,除了換過幾次內外胎,就是換了一次車支架,其他都是原裝。那年開春我騎著它去郵局辦事,突然有個人攔住我問我這車賣不賣?我就納悶這輛破車還有人要買?我問:「您給多少錢?」他說:「二百!」我說「你幹嘛買它?」那人神秘的說;「您這車是北京名牌。」他說自己就好收藏個自行車什麼的。當年燕牌自行車、燕牌縫紉機和北京牌手錶都是北京的名牌產品。我這「燕牌」自行車本來就沒生產多少,存世的太少。我說不賣,自己還留著吶!那哥兒們給了我一張名片,說您什麼時候不騎了,想出手您就給我打電話。只要這車沒「傷筋動骨」,他一準兒要。看來我買這輛自行車還真算買著了,還有個「名牌」落到我手裡了。

現如今轎車進入了普通家庭,自行車不再是我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看著那些年輕人開車那個美勁,不知道他們是否了解當年他們父母親的辛苦。他們小時候,或是自行車「大梁」上安個座椅,或是在自行車旁安個「跨斗」,風裡雨里的接送這些孩子們去幼兒園。其實,自行車是咱老百姓離不開的交通工具,沒污染、又環保,而且既健身又很實用,什麼時代也不落伍。閒時您騎上自行車多轉悠轉悠吧。這可以追憶自己的過去,追憶那美好時光,這也是咱們的樂兒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tPSSW0BJleJMoPMHG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