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內含子
如今,即使非生化專業的人對DNA雙螺旋的形象也很熟悉了。不過,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DNA雙螺旋的「手性」,包括我國很多科普媒體的小編,他們用的雙螺旋圖幾乎兩種手性是一半對一半的。
螺旋的手性是什麼呢?通俗地說,就像飲料瓶口的螺紋。你買一瓶飲料或者飲用水,想都不想就會逆時針方向把它擰開。假使瓶口的螺紋方向是隨機的,有時需要逆時針擰開,有時順時針才能擰開,你可能會瘋掉,大罵生產瓶子的是弱智。可是你知道嗎?我看到科普文章或者科技新聞上面左旋DNA的配圖也是這種感覺。
DNA雙螺旋大多是右旋的。這是為什麼呢?
圖1
其實左旋DNA雙螺旋也是有的(圖1-2)。最著名的左旋DNA叫做Z-DNA。顯然,Z-DNA和最常見的右旋DNA(B-DNA)的外觀並不是鏡像對稱的關係。B-DNA很柔和,而Z-DNA很崢嶸。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DNA雙螺旋大多是右旋的,為什麼左旋DNA和右旋DNA看上去並不是對稱的關係?
圖2
這一步有沒有涉及到關於對稱性的物理規律呢?並沒有。說穿了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因為DNA是一種多聚物,而組成它的小分子本身就是不對稱的。DNA的全名叫脫氧核糖核酸,它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的,而每一個脫氧核糖核苷酸又是由脫氧核糖、鹼基和磷酸組成的。其中,鹼基(嘌呤和嘧啶)是扁平分子,沒有手性;脫氧核糖則都是D-型的;磷原子也是手性原子,不過這裡我們不討論了。單單一個核糖就足夠了。構成DNA的小分子本身是不對稱的,這導致了DNA左旋和右旋的能量狀態是不同的,右旋是更穩定的狀態。
類似地,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L-型的(除了甘氨酸),因此蛋白質最常見的alpha-螺旋是右旋的。左旋的alpha-螺旋也有,但它和右手alpha-螺旋也不是對稱的關係。
而且,即使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看上去是對稱的,它們實際上仍然不是對稱的,因為組成它們的小分子本身是不對稱的。就像圖3,雖然兩個字母乍一看是對稱的,但每一個小單位都 是不對稱的。
圖3
那麼,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生物界的小分子都換成鏡像分子,比如核糖、葡萄糖都換成L-型,胺基酸都換成D-型,能不能造出鏡像生物,他們有左旋的DNA,和左旋的alpha-螺旋蛋白,右旋的核小體……?
原則上是可以的。這實際上是宇稱守恆的問題。迄今人們發現的宇稱不守恆僅限於弱相互作用下的情況,並沒有發現化學發應中有宇稱不守恆的現象。生化反應也是化學反應,理論上在鏡像的世界裡,生化規律應該是不變的。
那麼,有沒有辦法驗證呢?比如造出一個「左旋」生命……
沒辦法。現在別說造出一個鏡像生命,就是造出一個普通的「右旋」生命也辦不到。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我們至今沒法把一堆生化物質拼成一個細胞,所有的細胞都是之前的細胞分裂出來的。
那麼,退而求其次呢?我們知道病毒和類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物質,類病毒連蛋白質都不含,本身就是一個RNA分子。這個倒是可以,我們可以合成一個左旋的類病毒,不過仍然沒辦法驗證它的活性,因為找不到一個左旋的宿主供它們寄生。
如果再退而求其次呢?有些酶不是蛋白質,而是RNA,叫做核酶。最小的核酶就只有十幾個核苷酸組成。我們可以合成左旋的核酶,檢測它們的酶活性,這只是一步生化反應,不涉及一個生命過程。這方面的實驗已經有人做過了,結果左旋的核酶也是有活性的。
可是,基本沒辦法再推進了。
然後,人們還是要問:既然生命世界是宇稱守恆的,為什麼我們現在的生物都是右旋的呢?為什麼不會同時存在左旋和右旋的生命呢?
一般認為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結果。生命的起源經歷了漫長的化學進化,可以認為左旋生命與右旋的原始生命產生的機會是均等的,最初甚至可能共存過,維持彼此消長的平衡,可一旦天平傾斜超過某個程度,便再也回不來了,就像螺絲釘的螺紋,最初發明的時候可能兩個方向都有,可後來右旋螺紋成了主流,進而成了行業規範,左旋便沒有市場了(除了一些特殊的場合)。
生化物質幾乎全是生命合成的,自然界本來很少。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酶系合成的,磷脂、核糖、胺基酸都是酶催化合成的,酶是基因編碼的,基因記錄在核酸上,核酸又是酶合成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不符合這個行業標準的生命就不可能產生了。
-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wBmYm0BJleJMoPMSMkR.html